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3
词典
4
分类词汇
19
共19,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夔龙
博古
出土
仿古
清玩
骨董
吉金
遗器
星带
毡墨
山纹
偃囊
虭蛥
瞻地者
诈刻
《國語辭典》:
夔龙(夔龍)
拼音:
kuí lóng
1.商代及西周时期,在钟鼎彝器上所刻铸的夔和龙形的花纹。
2.相传为舜的二臣名,夔是乐官,龙是纳言之官。
分類:
古器
器物
二臣
为乐
乐官
谏官
《國語辭典》:
博古
拼音:
bó gǔ
1.通晓古代事物。汉。张衡〈
西京赋
〉:「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晋书。卷四五。列传。侯史光》:「光儒学博古,历官著绩,文笔奏议皆有条理。」
2.绘有古器物形状的中国画,或以古器物图形装饰的工艺品。如:「博古屏」、「博古瓶」、「博古画」。
分類:
通晓
图绘
古器
器物
模仿
仿古
款式
《國語辭典》:
出土
拼音:
chū tǔ
古代器物从地下发掘出来。如:「这一批是新出土的古铜器。」
分類:
出土
高出
古器
出地
土中
器物
地面
中生
生出
地下
被发
发掘
萌生
《國語辭典》:
仿古
拼音:
fǎng gǔ
摹仿古器物、古文字或古制度而成的器具、文物等。
分類:
模仿
模拟
拟古
仿古
古器
器物
艺术品
如纸
《國語辭典》:
清玩
拼音:
qīng wàn
供赏玩的文雅物品。如:「他爱好收集玉石书画等清玩。」
分類:
清雅
书画
金石
古器
盆景
赏玩
东西
《漢語大詞典》:
骨董
象声词。 唐 孟棨
《北里志·张住住》
:“﹝ 张住住 ﹞指阶井曰:‘若逼我不已,骨董一声即了矣。’” 明
汤显祖
《紫箫记·诏归》
:“若是恶少们懊着他呵,他性子不是金篦自刺,定向玉井头骨董一声了。”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庚娘
》
:“便闻骨董一声,遂譁言妇溺矣。”
分類:
象声词
《國語辭典》:
吉金
拼音:
jí jīn
古以祭祀为吉礼,故称祭祀时所用的鼎彝等古器物为「吉金」。
分類:
鼎彝
古器
器物
祭祀
吉礼
铜铸
祭器
《漢語大詞典》:
遗器(遺器)
(1).指死者遗下的器物。 唐
韦应物
《过昭国里故第》
诗:“缄室在东 湘 ,遗器不忍覿。”
(2).指古器物。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
卷九:“昔 长睿 父博学好古,颇得 三代 之遗器。”
(3).指保留古代形制的器物。 元
杨维桢
《李卿琵琶引》
序:“ 朔 人 李卿 以絃鼗遗器鸣於京师。” 明
叶子奇
《
草木子·原道
》
:“若今道家金鐘玉磬及琴笙壎篪之属,皆古之遗器也。”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
之十八:“大乐不可復,遗器在古琴。”
分類:
死者
保留
古器
器物
遗下
形制
《漢語大詞典》:
星带(星帶)
古器物四周绘制的星象纹饰。 宋
张世南
《
游宦纪闻
》
卷五:“其(古器)製作,则有云纹、雷纹……篆带、星带、辅乳、碎乳、玄夔、双夔之类。”原注:“星带,四旁饰以星象。”
分類:
古器
器物
四周
绘制
星象
纹饰
《漢語大詞典》:
毡墨(氈墨)
毡与墨。模拓碑或古器物上字与图形的用具。亦用以借指拓本。 王国维
《〈说文〉所谓古文说》
:“以前古器无毡墨传布, 许君 未能足徵。”
分類:
模拓
古器
器物
上字
图形
用具
《漢語大詞典》:
山纹(山紋)
(1).古器物上状如山形的花纹。 明
陶宗仪
《
辍耕录·古铜器
》
:“其製作,有云纹、雷纹、山纹、轻重雷纹、垂花雷纹、鳞纹。”
(2).山的褶皱纹路。 明
袁宏道
《乍晴即事》
诗:“山纹斜界露,树影拗枝横。”
分類:
古器
器物
褶皱
皱纹
纹路
如山
山形
花纹
《漢語大詞典》:
偃囊
即阴识。指古器物上凹入的文字。 宋
赵希鹄
《古钟鼎彝器辨》
:“ 三代 用阴识,谓之偃囊,其字凹入也。”参见“ 阴识 ”。参阅 宋 张世南
《
游宦纪闻
》
卷五。
分類:
古器
器物
凹入
文字
《漢語大詞典》:
虭蛥
古时传说中的龙属动物。常以其形象雕刻于古器物上。 明
陆容
《
菽园杂记
》
卷二:“虭蛥,其形似龙而小,性好立险,故立於护朽上。”
分類:
动物
形象
雕刻
古器
器物
《漢語大詞典》:
瞻地者
考察地下古器物的人。指考古工作者。 章炳麟
《訄书·原变》
:“石也,铜也,铁也,则瞻地者以刀辨古今之期者也。”
分類:
考察
地下
下古
古器
器物
考古
作者
《漢語大詞典》:
诈刻(詐刻)
谓以作伪的手段镂刻,使之形似古器物。 晋
葛洪
《
抱朴子·钧世
》
:“其於古人所作为神,今世所著为浅,贵远贱近,有自来矣。故新剑以诈刻加价,弊方以伪题见宝也。”
分類:
作伪
镂刻
古器
器物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