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48分类词汇 48
《漢語大詞典》:迪功郎
古代官名。始于 宋 。宋史·职官志八:“迪功郎……为从九品。”明史·忠义传四·吴畅春:“﹝ 吴畅春 ﹞手刃数贼,被执不屈死。赠迪功郎、 安庆府 经歷。”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碧云岩题名跋:“﹝ 宋 ﹞诸州上中下县簿、尉,俱从九品迪功郎。”亦省作“ 迪功 ”。宋史·职官志九:“《元丰寄禄格》以阶易官,自开府至迪功凡三十七阶。” 明 方孝孺 《王处士墓志铭》:“ 穀城 之 王 ,世以善闻,迪功肇 台 ,寔蕃子孙。”
《國語辭典》:中士  拼音:zhōng shì
1.中等的人。《老子》第四一章:「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2.职官名。禄位在上士之下,下士之上。《孟子。万章下》:「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
3.现行军士阶级之一。位次高于下士,低于上士。
4.佛教用语。三士之一。指追求个人解脱的小乘人。
《國語辭典》:宗人  拼音:zōng rén
1.同族的人。《史记。卷八二。田单传》:「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盼奴心上有一个人,乃是皇家宗人,叫做赵不敏,是个太学生。」
2.职官名。掌管皇族亲属的事务。参见「宗正」条。
《國語辭典》:宗人府  拼音:zōng rén fǔ
明清时掌皇族事务的官署。参见「宗正」条。
《國語辭典》:外史  拼音:wài shǐ
1.非正史,大抵为琐记及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2.文人常以此作为雅号。《明史。卷二八五。文苑传一。赵埙传》:「入见,赐之宴,赋诗称旨,除广信教授,自号荣阳外史。」
3.职官名。职掌记录王者下达于京畿外的命令,并掌理四方邦国志书,三皇五帝的典籍。
《漢語大詞典》:铜官(銅官)
古代官名。掌开采铜矿。历代均有类似设置。如 秦 时曾在 桐庐县 置官采铜。 西汉 也曾在 丹阳郡 置官采铜,主管有长及丞。汉书·地理志上:“﹝ 丹阳郡 ﹞有铜官。”
《國語辭典》:判司  拼音:pàn sī
职官名。唐朝节度使、州郡的僚属,属专司批判文牍的小官。
《漢語大詞典》:渔师(漁師)
(1).古代官名。掌鱼之官。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乃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吕氏春秋·季夏:“是月也,令渔师伐蛟,取鼉,升龟,取黿。” 高诱 注:“渔师,掌鱼官也。”
(2).渔人。宋书·隐逸传·王弘之:“ 上虞江 有一处名 三石头 , 弘之 常垂纶於此。经过者不识之,或问:‘渔师得鱼卖不?’” 宋 于真人 《凤栖梧》词:“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漢語大詞典》:诸卫(諸衞)
(1).古代官名。宫廷仪卫队长。周书·宣帝纪:“皇帝 衍 称 正阳宫 ,置纳言、御正、诸衞等官,皆准天臺。”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环卫中贵·诸卫:“ 秦 有衞尉,掌门衞,则衞亦 先秦 之旧制尔。 晋武 重兵官,选清重之士置中军以统诸宿衞,此诸衞之始也。”
(2).仪卫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汉 魏 以降,有大驾、法驾、小驾之仪;至 唐 又分殿中诸衞、黄麾等仗。”
《漢語大詞典》:小胥
(1).古代官名。乐官之属。周礼·春官·小胥:“小胥掌学士之徵令而比之,觵其不敬者;巡舞列而挞其怠慢者,正乐县之位。”礼记·王制:“将出学,小胥、大胥、小乐正,简不帅教者,以告於大乐正,大乐正以告於王。” 郑玄 注:“大胥、小胥皆乐官属也。”
(2).旧时官府中的低级官员。宋史·姚祐传:“县有小胥造冢逼其先墓者, 祐 疑为厌己,请解官持服。”
(3).犹钞胥。旧时专任誊写的小吏,或称被雇用的抄写者。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乞米烦佳客,钞诗听小胥。” 清 郭振基 《〈楝亭别集〉序》:“ 楝亭 删诗者,公手自刊落不欲付梓,命小胥钞録藏诸篋衍者也。”
《國語辭典》:木工  拼音:mù gōng
1.制作木器的工人。
2.泛指各种以木材为原料的工艺制作。《淮南子。本经》:「木工不斲,金器不镂。」《儒林外史》第四七回:「里头换梁柱,钉椽子,木工还不知要多少?」
3.商代天子六工之一。《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漢語大詞典》:铁官(鐵官)
古代官名。主管铁器铸造等。管子·海王:“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一刀,若其事立。’” 郭沫若 等集校:“铁官之职疑 春秋 末年已有之。”史记·酷吏列传:“ 赵国 以冶铸为业,王数讼铁官事, 汤 常排 赵王 。”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汉郡国诸官:“今略以《地理志》所载言之,凡铁官三十八,盐官二十九,工官九,皆不暇纪其处。”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四节:“ 汉武帝 收回冶铁业,在全国重要产铁地设铁官,冶铸农器与兵刃。”
《國語辭典》:令正  拼音:lìng zhèng
1.职官名。掌管外交辞令的官。《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大叔为令正,以为请。」
2.古代称嫡妻为「正室」,故尊称他人的妻子为「令正」。《西游记》第五九回:「今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
《漢語大詞典》:删定官
古代官名。负责修改审定律令。旧唐书·刑法志:“ 则天 ( 武则天 )又敕内史 裴居道 ……与删定官 袁智弘 等十餘人,删改格式,加计帐及勾帐式,通旧式成二十卷。”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骆将仕家》:“ 淳熙 癸卯, 张晋英 涛 自西外宗教授入为敕令删定官,絜家到都城。”参见“ 删定郎 ”。
《漢語大詞典》:删定郎
我国 晋 代以来修改审定律令的官名。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九年:“七年,尚书删定郎 王植 集定二註,表奏之。”资治通鉴·陈武帝永定九年:“置删定郎,治律令。” 胡三省 注:“删定郎,自 晋 宋 以来多置之。”
《漢語大詞典》:诸正(諸正)
古代官名。逸周书·尝麦:“钦之哉!诸正敬功。” 朱右曾 校释:“诸正,司寇之属官。”
《漢語大詞典》:朝大夫
(1).古代官名。周礼·秋官·朝大夫:“朝大夫掌都家之国治。” 郑玄 注:“都家,王子弟、公卿及大夫之采地也。主其国治者,平理其来文书於朝者。”
(2).泛指朝中大夫之官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