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05,分127页显示  上一页  80  81  82  83  84  86  87  88  8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对口相声
顿口无言
钝口拙腮
鹅口疮
鹅口白疮
斗口齿
动唇发口
洞口烟霞
渡口博易
堵口
杜口裹足
杜口结舌
杜口绝言
杜口吞声
杜口无言
《國語辭典》:对口相声(對口相聲)  拼音:duì kǒu xiàng shēng
由两人表演的相声。如:「昨天晚会上那段对口相声表演,真是精采极了!」
《國語辭典》:顿口无言(頓口無言)  拼音:dùn kǒu wú yán
一时无话可说。《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那婆娘看了这四句诗,羞惭满面,顿口无言。」《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二婚头至此,方说道:『这件事不要来问我,你去同你令爱小姐商量。』冒得官听了,顿口无言。」
《漢語大詞典》:钝口拙腮(鈍口拙腮)
谓口才笨拙,说话不流利。镜花缘第八十回:“罢!罢!罢!好妹妹!我是钝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國語辭典》:鹅口疮(鵝口瘡)  拼音:é kǒu chuāng
病名。由真菌中的变白菌所引起。感染时口腔黏膜发生白点,哺乳的婴儿常患此病。也称为「寄生性口内炎」。
《漢語大詞典》:鹅口白疮(鵝口白瘡)
亦作“鵞口白疮”。 即鹅口疮。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二·鸡:“鵞口白疮,鷄肫黄皮为末,乳服半钱。”参见“ 鹅口疮 ”。
《國語辭典》:鹅口疮(鵝口瘡)  拼音:é kǒu chuāng
病名。由真菌中的变白菌所引起。感染时口腔黏膜发生白点,哺乳的婴儿常患此病。也称为「寄生性口内炎」。
《國語辭典》:斗口齿(鬥口齒)  拼音:dòu kǒu chǐ
斗嘴以戏言互相挑斗。如:「他夫妻二人虽常斗口齿,但感情仍旧是深厚不变。」
《分类字锦》:动唇发口(动唇发口)
成公绥啸赋动唇有曲发口成音触类感物因歌随吟
分类:
《分类字锦》:洞口烟霞(洞口烟霞)
王起 赠毛仙翁诗 壶中世界青天近,洞口烟霞白日閒。
分类:
《分类字锦》:渡口博易
金史食货志贞祐四年省臣奏河北艰食贩粟北渡者众宜权立法以遮籴之拟于诸渡口南岸选通练财货官先以金银丝绢等博易商贩之粮转之北岸以回易籴本兼收见钱不惟杜奸弊亦使钱入京师从之
分类:平籴
《漢語大詞典》:堵口
堵住决口
碍口。例如:这话她觉得堵口,不愿说。
堵嘴。例如:你别拿大话来堵口。
分類:决口
《國語辭典》:杜口裹足  拼音:dù kǒu guǒ zú
闭嘴不说话,住脚不敢前。形容十分畏惧而不敢进言。《战国策。秦策三》:「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
《國語辭典》:杜口结舌(杜口結舌)  拼音:dù kǒu jié shé
闭口,不敢言语。形容非常害怕而不敢说话。《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今皆杜口结舌,以臣为戒,谁敢为陛下尽忠孝乎?」《晋书。卷四七。傅玄传》:「而人主若不能虚心听纳,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至使杜口结舌。」也作「杜口绝舌」。
《國語辭典》:杜口绝言(杜口絕言)  拼音:dù kǒu jué yán
闭口不说话。也作「杜口无言」。
《國語辭典》:杜口无言(杜口無言)  拼音:dù kǒu wú yán
闭口不说话。《晋书。卷八九。忠义传。吉挹传》:「挹辞气慷慨,志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陨,将吏持守,用不即毙,遂乃杜口无言,绝粒而死。」也作「杜口绝言」。
《國語辭典》:杜口吞声(杜口吞聲)  拼音:dù kǒu tūn shēng
心中有怨恨却绝口不敢作声。比喻非常畏惧。《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曹节传》:「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國語辭典》:杜口无言(杜口無言)  拼音:dù kǒu wú yán
闭口不说话。《晋书。卷八九。忠义传。吉挹传》:「挹辞气慷慨,志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陨,将吏持守,用不即毙,遂乃杜口无言,绝粒而死。」也作「杜口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