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04,分12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张口
口体
多口
汉口
口角
口角
天口
口宣
口吻
不容口
口儿
可口
挂口
脱口
掩口
《國語辭典》:张口(張口)  拼音:zhāng kǒu
1.开口。表示说话、要求、饮食、唱歌等。《红楼梦》第五七回:「凡闺阁中家常一应需用之物,或有亏乏,无人照管,他又不与人张口。」
2.惊讶得说不出话的样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漢語大詞典》:口体(口體)
口和腹;口和身体。孟子·离娄上:“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 曾子 则可谓养志也。”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性情甘澹雅,口体便粗糲。” 明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余﹞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分類:身体
《國語辭典》:多口  拼音:duō kǒu
1.多嘴,说不该说的话。《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我因为你,吃郡王打死了,埋在后花园里。却恨郭排军多口,今日已报了冤仇。」《红楼梦》第五八回:「薛姨妈只不过照管姊妹,禁约得丫头辈,一应家中大小事务也不肯多口。」
2.多嘴的人。《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多口道:『西门庆他如今刮上了卖炊饼的武大老婆。』」
3.家庭人口众多。如:「近年出生率降低,现代社会已少见多口之家。」
分類:多言不该
《高级汉语词典》:汉口  拼音:hàn kǒu
地名。湖北省武汉市,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岸的京广铁路线上,古称夏口。原属江夏县,地处水路交通枢纽,1949年与武昌、汉阳合并为武汉市
分类:汉口
《國語辭典》:口角  拼音:kǒu jiǎo
1.嘴、嘴边。唐。韩愈苦寒〉诗:「浊醪沸入喉,口角如衔钳。」
2.说话的技巧。《红楼梦》第一六回:「我那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
3.说话时的惯用语。《程乙本红楼梦》第二四回:「这原是富贵公子的口角,那里还记在心上,因而便忘怀了。」
《國語辭典》:口角  拼音:kǒu jué
言语上的争执或冲突。《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奴与官人匹配以来,并无半句口角,半点差池,今有大罪在身,只欠一死。」
分類:争吵
《漢語大詞典》:天口
(1).形容人能言善辩。汉书·艺文志:“《田子》二十五篇。名 駢 , 齐 人,游 稷下 ,号 天口駢 。”文选·任昉〈宣德皇后令〉:“辩析天口,而似不能言。” 李善 注引《七略》:“ 齐 田駢 好谈论,故 齐 人为语曰 天口駢 。天口者,言 田駢子 不可穷,其口若事天。”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乐论天口,谁其与京。”
(2).谓代天说话。 汉 王符 潜夫论·考绩:“夫圣人为天口,贤人为圣译。是故圣人之言,天之心也;贤者之所説,圣人之意也。”
(3).星宿名,即毕宿。
《國語辭典》:口宣  拼音:kǒu xuān
古代天子临时使近臣代己口传意旨。《晋书。卷四○。杨骏传》:「便召中书监华廙、令何劭,口宣帝旨使作遗诏。」
《國語辭典》:口吻  拼音:kǒu wěn
1.口。《文选。成公绥。啸赋》:「随口吻而发扬,假芳气而远逝。」唐。刘禹锡〈上中书李相公启〉:「言出口吻,泽濡寰区。」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红楼梦》第二二回:「袭人见这话不是往日口吻,因又笑道:『这是怎么说?』」也称为「口气」。
3.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听你说话,分明是京都口吻。」也称为「口气」、「口音」。
《國語辭典》:口音  拼音:kǒu yīn
1.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如:「湖南口音」。《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这门上见他是外国人,自觉欢喜,只疑心他口音又像中国。」也称为「口气」、「口吻」。
2.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黄胖姑一听口音不对,连忙替贾大少爷分辩。」也称为「口气」。
3.语音学上指只通过口腔而不经过鼻腔所发出的音。相对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国语中的a、e、o、b、p、f等。
《國語辭典》:口气(口氣)  拼音:kǒu qì
1.从口中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夫馀传》:「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也称为「口过」、「口臭」。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清。李渔《风筝误》第九出:「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迹也像女人笔迹。」也称为「口吻」。
3.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红楼梦》第八二回:「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他的口气。」《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且等今晚试试他的口气,他若肯了,不怕他师父不肯。」也称为「口音」。
4.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还坐了七八个人,都是宁波、绍兴一路口气。」也称为「口音」、「口吻」。
《漢語大詞典》:不容口
犹言不绝口。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梁王 ﹞曾使人刺 盎 ,刺者至 关中 ,问 袁盎 ,诸君誉之皆不容口。”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有 弘农 杨蘧 者,曾到 岭 外,见 阳朔 、 荔浦 山水,谈不容口。”明史·胡翰传:“见 翰 文,称之不容口。” 杨树达 《〈增订本中国修辞学〉自序》:“今年夏间,老友 徐特立 君返 湘 ,从湖南大学书库借读此书,谬以为有合于辩证法,亟称其美,客座漫谈,公会宣讲,誉之不容口。”
《国语辞典》:口儿(口儿)  拼音:kǒu ér
1.内外相通之处。如:「巷口儿」。《七侠五义》第四回:「包兴将门口儿埋伏了个结实,进了饭店。」
2.裂缝处。如:「树干上被刮了一道口儿。」
《國語辭典》:可口  拼音:kě kǒu
口味适宜,形容饮食美味。《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即时奔往闹热胡衕,只拣可口的鱼肉荤肴、榛松细果,买了偌多,撮弄得齐齐整整。」《红楼梦》第六二回:「又命小燕也拨了半碗饭,泡汤一吃,十分香甜可口。」
分類:可口食物
《國語辭典》:挂口  拼音:guà kǒu
谈论、提及。引申为放在心上。宋。苏轼送刘攽倅海陵〉诗:「君不见阮嗣宗臧否不挂口,莫誇舌在齿牙牢。」也作「挂齿」、「挂齿」。
分類:提及
《國語辭典》:脱口(脫口)  拼音:tuō kǒu
不加思索,顺口说出。《文明小史》第八回:「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
分類:率意出口
《國語辭典》:掩口  拼音:yǎn kǒu
1.以手遮口。《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孔子家语。卷五。子路初见》:「孔子先食黍而后食桃,左右皆掩口而笑。」
2.比喻沉默。《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掩口,恶敢言方哉!」《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忠臣掩口,谗夫在侧,邪说谀辞,以曲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