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04,分127页显示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2  43  44  4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呐口
收口
切口
切口
黔口
冗口
绕口
开口椒
沮口
裤口
裤口
口案
口吧吧
口达
口调
《漢語大詞典》:呐口
(1).说话困难,不流畅。汉书·李广传:“ 广 呐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史记·李将军列传作“訥口少言”。
(2).指不善辞令之口。 唐 沈亚之 《古山水障·和史馆陈学士作》:“赋他山於遗图,掷琨瑶於呐口。”
《國語辭典》:收口  拼音:shōu kǒu
1.疮口、伤口瘉合。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俺汉王本为足上箭疮未曾收口,要洗得乾净,好贴膏药。」
2.缝纫或编织衣物时,将袖子、领子、袋子或腰身部分的周边密接合拢起来。
3.船只停泊于港口。《野叟曝言》第三一回:「岂知船到镇江,正要收口,忽然大风打在金山脚下,船在石上碰破。」
《國語辭典》:切口  拼音:qiè kǒu
秘密帮会或各行业中特用的隐语。如:「他们哥俩以切口问答,避免外人得悉谈话内容。」
《國語辭典》:切口  拼音:qiē kǒu
书页经过裁切,而可翻动的一边。
分類:书页空白
《漢語大詞典》:黔口
黑口。
《漢語大詞典》:冗口
谓吃闲饭的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居数年,财益称雄。而女督课婢僕严,食指数百无宂口。”
分類:吃闲饭
《漢語大詞典》:绕口(繞口)
不顺口。 田汉 《关汉卿》第四场:“ 小山 ,趁这工夫你把三折全部给我哼一下,看顺不顺,哪一句绕口。”
分類:不顺顺口
《漢語大詞典》:开口椒(開口椒)
唐 朝监察御史的俗称。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风宪:“其里行员外试者,俗名为合口椒,言最有毒。监察为开口椒,言稍毒。”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 唐 贾忠言 撰《御史本草》,以里行为合口椒,最有毒;监察为开口椒,微毒。”
分類:监察御史
《骈字类编》:沮口
水经:沔水又东南径沮水戍,而东南流注汉,曰沮口。注:庾仲雍云:是水南至关城,合西汉水,又东北合沮口,同为汉水之源也。
《漢語大詞典》:裤口
亦作“裤口”。
(1).裤管的边缘。晋书·五行志上:“ 太康 中,又以氊为絈头及络带、袴口。”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晋六朝男女俑》:“头上近似孝巾部分,当时名‘帕头’,是和络带、裤口同时流行,用毛织物作成的。”参见“ 袴褶 ”。
(2).裤管。 宋 张端义 《贵耳录》卷下:“御前有 燕 杂剧伶人妆一卖故衣者,持裤一腰,只有一隻裤口。”
分類:裤管边缘
《高级汉语词典》:裤褶
骑兵的战服
《國語辭典》:裤褶(褲褶)  拼音:kù xí
古代骑马时穿著的军衣。
分類:服装
《高级汉语词典》:裤口
裤口。裤管的边缘;裤管
《漢語大詞典》:口案
口头判决书。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口案:“ 张九龄 累歷刑狱之司,无所不察。每有公事,赴本司行勘,胥吏辈未敢讯劾,先取则於 九龄 。囚於前面,分曲直,口撰案卷;囚无轻重,咸乐其罪,时人谓之 张公 口案。”
《漢語大詞典》:口吧吧
见“ 口巴巴 ”。
《漢語大詞典》:口巴巴
亦作“ 口吧吧 ”。亦作“ 口叭叭 ”。 多言貌。 宋 陆游 《大慧禅师真赞》:“平生嫌遮老子,説法口巴巴地。”五灯会元·泐潭清禅师法嗣·黄龙道震禅师:“石人问枯桩,何时汝发华?枯桩怒石人,何得口吧吧?” 明 朱有炖 《义勇辞金》第四折:“打这廝舌刺刺狂言作戏,口叭叭全无道理。”
分類:多言言貌
《漢語大詞典》:口达(口達)
口头传告。后汉书·窦融传:“ 融 小心,久不自安,数辞让爵位,因侍中 金迁 口达至诚。”
分類:口头传告
《漢語大詞典》:口调(口調)
(1).指语气,口气。 鲁迅 《三闲集·无声的中国》:“ 孔子 时代的 香港 不这样, 孔子 口调的‘香港论’是无从做起的。”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二章:“所以《易传》的作者对于革命的事实用着激越的口调赞美着说:‘天地革而四时成, 汤 武 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哉!’”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她会老气横秋的,学着妓女们的口调。”
(2).指论调。 孙中山 《在广东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庆纪念会的演说》:“他们那些文明国家便要来代我们治 中国 ,便要来共管。共管就是和从前瓜分一样的口调。” 孙中山 《答日本〈朝日新闻〉记者问》:“是何异以少弟而与强盗为伍,以劫其长兄之家,而犹对之曰,兄不当恨乃弟过於恨强盗,以吾二人本同血气也。此今日 日本 人同种同文之口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