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47,分117页显示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40  41  42  4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沮口
裤口
裤口
口案
口吧吧
口达
口调
口沸
口机
口荐
口井
口敛
口米
口抹
口呐
《骈字类编》:沮口
水经沔水又东南径沮水戍而东南流注汉曰沮口注庾仲雍云是水南至关城合西汉水又东北合沮口同为汉水之源也
《漢語大詞典》:裤口
亦作“裤口”。
(1).裤管的边缘。晋书·五行志上:“ 太康 中,又以氊为絈头及络带、袴口。” 沈从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晋六朝男女俑》:“头上近似孝巾部分,当时名‘帕头’,是和络带、裤口同时流行,用毛织物作成的。”参见“ 袴褶 ”。
(2).裤管。 宋 张端义 《贵耳录》卷下:“御前有 燕 杂剧伶人妆一卖故衣者,持裤一腰,只有一隻裤口。”
分類:裤管边缘
《高级汉语词典》:裤褶
骑兵的战服
《國語辭典》:裤褶(褲褶)  拼音:kù xí
古代骑马时穿著的军衣。
分類:服装
《高级汉语词典》:裤口
裤口。裤管的边缘;裤管
《漢語大詞典》:口案
口头判决书。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口案:“ 张九龄 累歷刑狱之司,无所不察。每有公事,赴本司行勘,胥吏辈未敢讯劾,先取则於 九龄 。囚於前面,分曲直,口撰案卷;囚无轻重,咸乐其罪,时人谓之 张公 口案。”
《漢語大詞典》:口吧吧
见“ 口巴巴 ”。
《漢語大詞典》:口巴巴
亦作“ 口吧吧 ”。亦作“ 口叭叭 ”。 多言貌。 宋 陆游 《大慧禅师真赞》:“平生嫌遮老子,説法口巴巴地。”五灯会元·泐潭清禅师法嗣·黄龙道震禅师:“石人问枯桩,何时汝发华?枯桩怒石人,何得口吧吧?” 明 朱有炖 《义勇辞金》第四折:“打这廝舌刺刺狂言作戏,口叭叭全无道理。”
分類:多言言貌
《漢語大詞典》:口达(口達)
口头传告。后汉书·窦融传:“ 融 小心,久不自安,数辞让爵位,因侍中 金迁 口达至诚。”
分類:口头传告
《漢語大詞典》:口调(口調)
(1).指语气,口气。 鲁迅 《三闲集·无声的中国》:“ 孔子 时代的 香港 不这样, 孔子 口调的‘香港论’是无从做起的。”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二章:“所以《易传》的作者对于革命的事实用着激越的口调赞美着说:‘天地革而四时成, 汤 武 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哉!’”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她会老气横秋的,学着妓女们的口调。”
(2).指论调。 孙中山 《在广东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庆纪念会的演说》:“他们那些文明国家便要来代我们治 中国 ,便要来共管。共管就是和从前瓜分一样的口调。” 孙中山 《答日本〈朝日新闻〉记者问》:“是何异以少弟而与强盗为伍,以劫其长兄之家,而犹对之曰,兄不当恨乃弟过於恨强盗,以吾二人本同血气也。此今日 日本 人同种同文之口调也。”
《高级汉语词典》:口沸
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
《漢語大詞典》:口机(口機)
犹口才。宋书·王镇恶传:“ 镇恶 为人强辩,有口机,随宜酬应, 高祖 乃释。”宋书·范晔传:“口机又不调利,以此无谈功。”
分類:口才
《漢語大詞典》:口荐(口薦)
口头推荐。汉书·循吏传·黄霸:“ 胜 又口荐 霸 於上,上擢 霸 为 扬州 刺史。”
分類:口头推荐
《漢語大詞典》:口井
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汉书·王莽传中:“予前在大麓,始令天下公田口井。” 颜师古 注:“计口而为井田。”
《漢語大詞典》:口敛(口斂)
按人口征税。《汉书·萧望之传》:“今有西边之役,民失作业,虽户赋口敛以赡其困乏,古之通义,百姓莫以为非。以死救生,恐未可也。” 颜师古 注:“率户而赋,计口而敛也。”
分類:人口征税
《漢語大詞典》:口米
(1).古时官员的禄米。 晋 王羲之 《增运帖》:“口米增运,皆当停为善。”
(2).指 内蒙古 地区所产之米。
《漢語大詞典》:口抹
油嘴滑舌。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那恰便似一部鸣蛙,絮絮答答,叫叫吖吖。覰了他精神口抹,再言语还重打。”
分類:油嘴滑舌
《漢語大詞典》:口呐
见“ 口訥 ”。
《國語辭典》:口讷(口訥)  拼音:kǒu nè
口舌迟钝,不善于言谈。《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刘儒传》:「郭林宗常谓儒口讷心辩,有圭璋之质。」也作「口钝」。
分類: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