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见口(見口)
现有人口。《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三年》:“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计见口,有盈者无受无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
《國語辭典》:鬼擘口 拼音:guǐ bò kǒu
不经考虑,信口胡说。元。杜仁杰〈耍孩儿。我当初不合鬼擘口套〉:「我当初不合鬼擘口和你言盟誓,惹得你鬼病厌厌挂体。」
《漢語大詞典》:贯口(貫口)
《高级汉语词典》:枪口 拼音:qiāng kǒu
枪管的末端,即枪弹的射出口
《漢語大詞典》:强口
(1).嘴硬;强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孙安国 往 殷中军 许共论,往反精苦…… 殷 乃语 孙 曰:‘卿莫作强口马,我当穿卿鼻!’ 孙 曰:‘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三折:“逐朝期会约,每日效绸繆,今日来强口。”《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吴氏 只好肚里恨,却説他不过。只得强口道:‘娘不到得逃走了,谁要你如此监守?’”《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狄氏 紫涨了面皮,强口道:‘是你相好往来的,死了不觉感叹下泪,有甚么知不知,瞒不瞒?’”
(2).犹夸口。《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俺 桂姐 今日不是强口,比 吴银儿 好多着哩!”
(2).犹夸口。《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俺 桂姐 今日不是强口,比 吴银儿 好多着哩!”
《漢語大詞典》:轻口(輕口)
(1).口轻。轻易开口。 宋 梅尧臣 《杂言送当世待制知杨州》诗:“开酿刲羊愿遇宾,天下沄沄不轻口。”
(2).轻声,小声。《说唐》第七回:“﹝走堂的﹞悄悄对主人 吴广 説道:‘……此人莫非是个响马强盗?’ 吴广 叫声‘轻口,不可泄漏。’”
(2).轻声,小声。《说唐》第七回:“﹝走堂的﹞悄悄对主人 吴广 説道:‘……此人莫非是个响马强盗?’ 吴广 叫声‘轻口,不可泄漏。’”
《骈字类编》:滠口(滠口)
水经:江水左得湖口,水通太湖,又东合滠口水,上承沔水于安陆县,而东径滠阳县北,东南注于江。
《國語辭典》:口音 拼音:kǒu yīn
1.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如:「湖南口音」。《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这门上见他是外国人,自觉欢喜,只疑心他口音又像中国。」也称为「口气」、「口吻」。
2.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黄胖姑一听口音不对,连忙替贾大少爷分辩。」也称为「口气」。
3.语音学上指只通过口腔而不经过鼻腔所发出的音。相对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国语中的a、e、o、b、p、f等。
2.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黄胖姑一听口音不对,连忙替贾大少爷分辩。」也称为「口气」。
3.语音学上指只通过口腔而不经过鼻腔所发出的音。相对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国语中的a、e、o、b、p、f等。
《國語辭典》:口气(口氣) 拼音:kǒu qì
1.从口中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夫馀传》:「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也称为「口过」、「口臭」。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清。李渔《风筝误》第九出:「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迹也像女人笔迹。」也称为「口吻」。
3.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红楼梦》第八二回:「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他的口气。」《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且等今晚试试他的口气,他若肯了,不怕他师父不肯。」也称为「口音」。
4.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还坐了七八个人,都是宁波、绍兴一路口气。」也称为「口音」、「口吻」。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清。李渔《风筝误》第九出:「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迹也像女人笔迹。」也称为「口吻」。
3.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红楼梦》第八二回:「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他的口气。」《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且等今晚试试他的口气,他若肯了,不怕他师父不肯。」也称为「口音」。
4.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还坐了七八个人,都是宁波、绍兴一路口气。」也称为「口音」、「口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