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47,分1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闭口
金口
口语
口碑
利口
计口
交口
谗口
钳口
口脂
家口
适口
杜口
心口
生口
《漢語大詞典》:闭口(閉口)
(1).沉默,缄默。史记·张仪列传:“ 楚王 曰:‘愿 陈子 闭口毋復言,以待寡人得地。’”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白头趋走里,闭口絶谤訕。” 巴金 《沉落》:“说到读书上来,我只好闭口了。”
(2).犹灭口。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吏觉知,使 长安 尉 奇 等往捕 开章 。 长 匿不予,与故中尉 蕑忌 谋,杀以闭口。” 张守节 正义:“谋杀 开章 ,以闭絶谋反之口也。”
(3).指一定时间内停止通航。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 熙宁 中,欲行冬运。 汴渠 旧制有闭口,十月则舟不行,於是以小船数十,前设碓,以擣冰,役夫苦寒,死者甚众。”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十月闭口:“近时 天津 海口,每至冬日,海舶不通,谓之封河,颇近 宋 时 汴渠 闭口之例。”
《國語辭典》:金口  拼音:jīn kǒu
1.不妄言。比喻言语的重要。《通俗编。言笑》:「启金口,……家语,周朝有金人,三缄其口,故后人以不妄言者为金口也。」
2.对他人言语的敬称。南朝梁。萧统七契〉:「必枉话言,敬聆金口。」
3.天子所说的话。明。高明《琵琶记》第一二出:「玉音主盟,金口说合。」
4.佛教指如来佛的口。以佛陀身形金黄色,故称其口为「金口」。唐。孟浩然 与张折冲游耆闇寺诗:「贝叶传金口,山楼作赋开。」
《國語辭典》:口语(口語)  拼音:kǒu yǔ
1.专指谈话所用的语言。唐。刘知几《史通。卷六。言语》:「而后来作者,通无远识,记其当世口语,罕能从实而书。」
2.议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口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3.诽谤。汉。杨恽 报孙会宗书:「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
4.诉讼关系人受审时,与案情有关的陈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知县录了口语,喝退胡阿虎,便叫周四上前来问。」也称为「口供」、「口词」。
《國語辭典》:口音  拼音:kǒu yīn
1.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如:「湖南口音」。《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这门上见他是外国人,自觉欢喜,只疑心他口音又像中国。」也称为「口气」、「口吻」。
2.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黄胖姑一听口音不对,连忙替贾大少爷分辩。」也称为「口气」。
3.语音学上指只通过口腔而不经过鼻腔所发出的音。相对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国语中的a、e、o、b、p、f等。
《國語辭典》:口碑  拼音:kǒu bēi
众人的口头传颂,有如文字镌刻于碑石。语本《五灯会元。卷一七。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后比喻众人的口头称扬。《老残游记》第一八回:「那知道未及一个时辰,已经结案,沿路口碑啧啧称赞。」
《國語辭典》:利口  拼音:lì kǒu
口齿伶俐,能言善辩。《论语。阳货》:「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列传。端木赐》:「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
《高级汉语词典》:计口
按人口计算
分类:计口
《國語辭典》:交口  拼音:jiāo kǒu
1.众口同声、齐声。唐。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宋。陆游 书感诗:「常记当年赋子虚,公卿交口荐相如。」
2.交谈、对谈。宋。苏轼张文定公墓志铭〉:「令大臣与议,无屈帝尊与虏交口。」《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彼此有意,只不曾交口。」
3.争吵。《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行至日晡,遇一个恶少后生,要买宝刀,两个交口厮争。」
《國語辭典》:谗口(讒口)  拼音:chán kǒu
毁谤他人的恶口,即谗言。《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无罪无辜,谗口嚣嚣。」《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上》:「刘向以为是时吕氏女为赵王后,嫉妒,将为谗口以害赵王。」
分類:坏话谗人
《國語辭典》:钳口(拑口)  拼音:qián kǒu
闭嘴不说话。汉。贾谊 过秦论:「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红楼梦》第二二回:「今日贾政在席,也是钳口禁言。」也作「钳口」、「钳口」。
《國語辭典》:钳口(鉗口)  拼音:qián kǒu
闭口不言。《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单超传》:「上下钳口,莫有言者。」《三国演义》第二二回:「百僚钳口,道路以目。」也作「钳口」、「钳口」。
《國語辭典》:钳口(箝口)  拼音:qián kǒu
闭口不说话。《晋书。卷二八。五行志中》:「君炕阳而暴虐,臣畏刑而钳口。」《西游记》第一○回:「他扯住太宗,再三嚷闹不放。太宗钳口难言,只挣得汗流遍体。」也作「钳口」、「钳口」。
分類:闭口
《國語辭典》:口脂  拼音:kǒu zhī
1.涂敷在唇部,防止嘴唇冻裂的药品。古代多由皇上赏赐给臣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忠至》:「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蜡脂。」也称为「护唇膏」、「唇膏」。
2.涂抹在嘴唇上,以修饰唇形和使唇色更鲜润的化妆用品。《太平广记。卷四八八。莺莺传》:「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也称为「口红」、「唇膏」。
《國語辭典》:家口  拼音:jiā kǒu
家中的人口。《南史。卷四五。张敬儿传》:「虑不复外出,乃迎家口悉下至都。」
《國語辭典》:适口(適口)  拼音:shì kǒu
食物合于口味。唐。张蕴古大宝箴〉:「罗八珍于前,所食不过适口。」《文明小史》第三○回:「绍兴人顶欢喜吃的一鱼、一肉、一白菜,伯集尝著倒也件件适口,不免饱餐一顿。」
《國語辭典》:杜口  拼音:dù kǒu
闭口不言。《汉书。卷六四下。贾捐之传》:「夫后官盛色则贤者隐处,佞人用事则诤臣杜口,而文帝不行,故谥为孝文,庙称太宗。」《文选。成公缓。啸赋》:「于时绵驹结舌而丧精,王豹杜口而失色。」
分類:闭口不言
《國語辭典》:杜口裹足  拼音:dù kǒu guǒ zú
闭嘴不说话,住脚不敢前。形容十分畏惧而不敢进言。《战国策。秦策三》:「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
《國語辭典》:心口  拼音:xīn kǒu
1.胸部的中央。《福惠全书。卷一二。刑名部。问拟》:「习举手一鎗,刺中东振心口。」《儒林外史》第五回:「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
2.心与口,指心中想的与口里说的。如:「心口如一」、「心口不一」。
《國語辭典》:生口  拼音:shēng kǒu
1.俘虏。《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也称为「活口」。
2.牲畜。《醒世恒言。卷一七。张孝基陈留认舅》:「张孝基事体已完,算还了房钱,收拾起身,又雇了个生口与过迁乘坐。」也作「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