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05,分127页显示  上一页  121  122  123  124  125  127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鳖不慎口
口定
口吐莲花
有口皆碑
佛口蛇心
恶口伤人
造口孽
口言真诚
口忍行
不恶口骂
口慈和敬
炬口鬼
针口鬼
恶口果报
口力论师,计虚空为万物因
鳖不慎口
【佛学大辞典】
(传说)鳖遇枯旱,湖泽乾竭,不能自至有食之地。时有大鹤,住于其边,鳖来求哀,鹤衔之飞过都邑。鳖问此为何等?如此不止。鹤便应之,口开鳖坠,人得而食之。见旧杂譬喻经下,法苑珠林四十六。
口定
【佛学常见辞汇】
寂然静默,不谈是非。
口吐莲花
【俗语佛源】
「莲花」是佛教的象征,吉祥和清净的标志。说法微妙,谓之「口吐莲花」,似出于唐·张瀛《赠琴棋僧歌》:「我尝听师说一法,波上莲花水中月。」然而,其源当上溯至南北朝时的佛图澄。《晋书·艺术传·佛图澄》记载:后赵国主石勒召佛图澄,试以道术。佛图澄便「取钵盛水,烧香之,须臾钵中生青莲花,光色曜日」。后用「口吐莲花」比喻口出妙语,说话有文采。如《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少游又问讯云:『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小妹一头走,一头答应:『随道人中吐莲花,半文无舍。』」也作「口吐珠玑」。如明·谢谠《四喜记·花亭佳偶》:「身呈文彩,口吐珠玑,登云会上广寒梯,攀龙定涉承明陛。」(李明权)
有口皆碑
【俗语佛源】
形容对突出的好人好事,引起人们普遍赞美;众人的口,便成了座座无形的丰碑。《五灯会元》卷十七:「(师一日)上堂:……良久云:『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这里是指所有的人都讲说他的功德。《书斋夜话》有一联集句,上联是「娶妻不求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下联是「有名何必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可谓切对。又如《老残游记》三回:「老残道:『宫保的政声』有口皆碑,那是没得说的了。」(无名氏)
佛口蛇心
【俗语佛源】
出自禅宗公案。意谓口头上搬弄经中言句,而其心则僭曲。《五灯会元·净慈昙密禅师》:「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这个公案,好像是在呵佛骂祖,痛斥善知识,其实不然,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几句话。中国禅宗的修持是顿悟法门,不立文字。他们主张以心传心,心心相印,直指明心,见性成佛。佛口蛇心后用以比喻口蜜腹剑、嘴上说得好听,心地极其狠毒的人。明·梅鼎祚《玉合记·焚修》中有「好两个佛口舌心」一语。亦作「蛇心佛口」。如明·王玉峰《焚香记·构祸》:「王魁你恶狠狠蛇心佛口,我便到黄泉,也须把你这歹魂儿勾。」(无名氏)
恶口伤人
【俗语佛源】
佛教把言辞粗野,恶从口生,称为「恶口」。并把恶口列为「十恶」(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嗔、痴)之一。《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地持论》:「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故俗有「十恶不赦」之说。佛教对恶口骂詈恼人之言,是最所禁戒的;提倡以爱语、善语与人交谈。如《行事抄》说:「凡有所说,当说善语,不应恶语。」后来把用恶毒言语诽谤他人,使人的感情和人格受到伤害,叫做「恶口伤人」。(无名氏)
造口孽
【俗语佛源】
「口业」是身、口、意三业之一,在「十不善业」中佔了四项:妄言、恶口、两舌和绮语。这表明,舌根难得清净,嘴巴是最容易造口孽的。「口业」写作「口孽」,在俗文学中较多见。如《红楼梦》第一二○回:「崔莺、苏小,无非仙子尘心;宋玉相如,大是文人口孽。」此处口孽,指风月、男女等事,属于绮语。再举两个现代的例子: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因为他形容得太恶俗了,俞视学插嘴道:『少造点口孽呵,有道理讲得清的。』」又如张天翼《脊背与奶子》:「『是不是他野老公那里?』『唔,还生了一个女儿哩,』低声说。仿佛一说得大点儿就造了口孽似的。」(李明权)
口言真诚
【三藏法数】
谓凡所言说,真实诚信,永离邪妄之语,是名口业清净。
口忍行
【三藏法数】
谓菩萨修行时,虽被人轻嫌打骂,闻已能忍,不起斗诤,是名口忍行。
不恶口骂
【三藏法数】
谓菩萨行慧施时,凡有求索者,不出丑恶之语而毁辱之,是名不恶口骂。
口慈和敬
【三藏法数】
谓比丘住平等大慈,以修其口,常与众生说一切法,令其得乐,无有乖诤;亦知众生悉有佛性,未来必得上上清净口业,是以敬之如佛,故名口慈和敬也。(上上,谓佛也。)
炬口鬼
【三藏法数】
谓此鬼口中常吐猛焰,炽然不息;身如被燎多罗树形。盖其因中极悭,故招如是苦果也。(梵语多罗,华言岸,形如此方轮榈树也。)
针口鬼
【三藏法数】
谓此鬼腹大,量如山谷,咽如针孔。虽见种种上妙饮食,不能吞咽,饥渴难忍也。
恶口果报
【三藏法数】
谓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是名恶口果报。
口力论师,计虚空为万物因
【三藏法数】
谓此外道,计从空生风,从风生火,从火生煖,煖生水,水生冻,坚作地,地生五谷,五谷生命,命没还归虚空也。(五谷者,禾麻黍菽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