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47,分117页显示  上一页  110  111  112  113  114  116  1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马口鱼
马勒口
摩口膏舌
磨破口舌
目瞪口呆
目瞪口僵
目瞪口结
目瞪口歪
目瞪口张
目定口呆
目怔口呆
目睁口呆
木口雕刻
蜜口剑腹
面朋口友
《漢語大詞典》:马口鱼(馬口魚)
一种生活的溪流中的小型鱼类。体延长,侧扁,银灰带红色,具蓝色横纹。口大,上下颌边缘凹凸。雄鱼臀鳍鳍条延长,生殖季节色泽鲜艳。
《漢語大詞典》:马勒口(馬勒口)
见“ 马勒 ”。
《漢語大詞典》:马勒(馬勒)
带嚼口的马笼头。太平御览卷三五八引 北魏 刘芳 《毛诗笺音义证》:“轡是御者所执者也,不得以轡为勒;且旧语云马勒,不云轡,以勒为轡者,盖是北人避 石勒 名也。”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 魏武帝 以玛瑙为马勒,硨磲为酒椀。” 沈凯 《古玛河春晓》第三章:“﹝ 杨忠民 ﹞给自己的枣骝马解下马勒,戴上料兜子。”亦称“ 马勒口 ”。 瞿秋白 《〈乱弹〉代序》:“所以乱弹已经不乱,白话也应当不白, 欧 化应当等于贵族化。一切都要套上马勒口,不准乱来。”
《漢語大詞典》:摩口膏舌
磨练口舌。形容讲话很厉害,善于挑拨诬陷。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羊胜 之徒,摩口膏舌; 邹阳 自明,入狱復出。”
《漢語大詞典》:磨破口舌
比喻说了很多的话。例如:任他们磨破口舌,苏冠兰只是一个不答应。
分類:
《國語辭典》:目瞪口呆  拼音:mù dèng kǒu dāi
受惊或受窘以致神情痴呆的样子。《三国演义》第八七回:「褒目瞪口呆,不能回答。」《红楼梦》第三三回:「宝玉听了这话,不觉轰去魂魄,目瞪口呆。」也作「目定口呆」、「目睁口呆」。
《國語辭典》:目瞪口僵  拼音:mù dèng kǒu jiāng
形容受惊或受窘而目光直视,不能言语。如:「他被那强盗吓得目瞪口僵,魂魄全失了。」
《漢語大詞典》:目瞪口结(目瞪口結)
同“ 目瞪口呆 ”。 王以仁 《流浪》:“当他们要我在那张表上填写着我的职业和来 杭 的目的时,我真是目瞪口结的呆住了。”
《國語辭典》:目瞪口歪  拼音:mù dèng kǒu wāi
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红楼梦》第三三回:「贾政此时气的目瞪口歪,一面送出那长史官。」
分類:神情
《漢語大詞典》:目瞪口张(目瞪口張)
同“ 目瞪口呆 ”。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江泰 登时甩开手, 曾文彩 目瞪口张地望着他。”
《國語辭典》:目定口呆  拼音:mù dìng kǒu dāi
受惊或受窘以致神情痴呆的样子。也作「目瞪口呆」、「目睁口呆」。
《漢語大詞典》:目怔口呆
同“ 目瞪口呆 ”。 茅盾 《惊蛰》:“当下那霹雳似的一声,真把所有在场的贵客都吓得目怔口呆。”
《國語辭典》:目睁口呆(目睜口呆)  拼音:mù zhēng kǒu dāi
受到意外惊吓,致神态惊呆。《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吓得吴教授目睁口呆,罔知所措。」《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思厚一见,神魂散乱,目睁口呆。」也作「目瞪口呆」、「目定口呆」。
《漢語大詞典》:木口雕刻
木刻艺术的一种。在木的横截面上雕刻。 鲁迅 《集外集拾遗·〈近代木刻选集〉(2)小引》:“同是柘木,因锯法两样,而所得的板片,也就不同。顺木纹直锯,如箱板或桌面板的是一种,将木纹横断,如砧板的又是一种。前一种较柔,雕刻之际,可以挥凿自如,但不宜于细密,倘细,是很容易碎裂的。后一种是木丝之端,攒聚起来的板片,所以坚,宜于刻细,这便是‘木口雕刻’……和这相对,在箱板式的板片上所刻的,则谓之‘木面雕刻’。” 鲁迅 《集外集拾遗·〈近代木刻选集〉(1)小引》:“一七七一年,﹝ 英国 ﹞以初用木口雕刻,即所谓‘白线雕版法’而出现的,是 毕维克 。这新法进入 欧洲 大陆,又成了木刻复兴的动机。”
《漢語大詞典》:蜜口剑腹(蜜口劍腹)
犹言口蜜腹剑。谓嘴甜心毒。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 李林甫 之蜜口剑腹, 贾似道 之牢笼言路,合而为一,其患可胜道哉。” 明 尹直 《蹇斋琐缀录》卷一:“﹝ 徐有贞 ﹞私报 商先生 云:‘我无奈何回护,只得置足下於末。’其亦可谓蜜口剑腹者歟?”参见“ 口蜜腹剑 ”。
分類:嘴甜甜心
《國語辭典》:口蜜腹剑(口蜜腹劍)  拼音:kǒu mì fù jiàn
语本《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十一。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形容一个人嘴巴说得好听,而内心险恶、处处想陷害人。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五出:「这厮口蜜腹剑,正所谓慝怨而友者也。」
分類:嘴甜甜心
《漢語大詞典》:面朋口友
谓非真诚相交的朋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刘 拊髀叹曰:‘面朋口友,固不足怪。欲明通财之义,非道义之交不可。’”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閒斋 曰:‘戔戔之俗,万变千更,交固不易言也。方其盛也,面朋口友,不招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