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47,分117页显示  上一页  102  103  104  105  106  108  109  110  1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口壅若川
口语体
口燥唇乾
口燥唇干
口札
口脂面药
口口声声
口劲
口角炎
口澳
口叭叭
口报
口碑载道
口卞
口不二价
《漢語大詞典》:口壅若川
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后因以“口壅若川”喻禁舆论之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夫心险如山,口壅若川,怨怒之情不一,欢謔之言无方。”亦省作“ 口川 ”。 宋 朱熹 《次季通韵赠范康侯》:“口川失自防,心兵几回触。”
分類:舆论
《漢語大詞典》:口语体(口语體)
指白话文体。《朱自清文集·自序》:“《给〈一个兵和他的老婆〉的作者》拟原书的口语体,可惜不大像。” 王古鲁 《话本的性质和体裁》:“它(指话本)本身原是说话,所以是口语体。”
分類:白话文
《國語辭典》:口燥唇乾(口燥脣乾)  拼音:kǒu zào chún gān
形容口渴、焦灼或费尽口舌。汉。无名氏〈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乾。今日相乐,皆当喜欢。」也作「口乾舌燥」。
《漢語大詞典》:口燥唇干(口燥唇乾)
亦作“ 口乾舌燥 ”。亦作“ 口乾舌焦 ”。形容口渴、焦灼或说话过多。《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乾。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叶圣陶 《未厌集·小病》:“差不多一切的焦躁和乱想都会集中到这上头去。于是口干舌燥,头里岑岑地作响。” 柯岩 《东方的明珠》:“那时,是她和她一起制定计划,一起讲课,真是讲得口干舌燥,磨破了嘴皮。” 袁静 《伏虎记》第二回:“指导员跟他平心静气地讲道理,讲得口干舌焦。”
《漢語大詞典》:口札
犹口占。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儇弄》:“有都押衙 蔡 姓者,戏谓 己公 曰:‘某有诗已絶,诸人不必措词。’ 己公 坚请口札,押衙朗吟。”参见“ 口占 ”。
《國語辭典》:口占  拼音:kǒu zhàn
口中念出而不用笔墨起草的诗文,称为「口占」。《汉书。卷八三。朱博传》:「博口占檄文。」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口占一绝,为君送行。」也称为「口号」。
《分类字锦》:口脂面药(口脂面药)
杜甫腊日诗口脂面药承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注唐制腊日宣赐口脂面药及赐宴群臣
分类:腊日
《國語辭典》:口口声声(口口聲聲)  拼音:kǒu kǒu shēng shēng
不停的陈述、表白或把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嘴边。《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后面领著一个雄赳赳的人,口口声声要会三老爷、四老爷。」《红楼梦》第二九回:「口口声声说,从今以后,再不见张道士了。」
《國語辭典》:口劲(口勁)  拼音:kǒu jìn
1.戏曲、曲艺表演时,发音吐字清晰有力。如:「这位演员的口劲还不坏,吐字清晰且铿锵有力。」
2.吹奏乐器时,利用两唇与两颊的肌肉,来控制风门的大小与口风的缓急,称为「口劲」。
《國語辭典》:口角炎  拼音:kǒu jiǎo yán
病名。多因缺乏维他命B群而引起。患者的口角和唇红部位发生溃烂和乾裂。张嘴时有刺痛的感觉。
《漢語大詞典》:口澳
港口。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自轮舟製兴,海外数万里之国,莫不以师舶梭巡我海疆,出入我口澳,布伏我肘腋,窥伺我虚实。”
分類:港口
《漢語大詞典》:口叭叭
见“ 口巴巴 ”。
《漢語大詞典》:口巴巴
亦作“ 口吧吧 ”。亦作“ 口叭叭 ”。 多言貌。 宋 陆游 《大慧禅师真赞》:“平生嫌遮老子,説法口巴巴地。”五灯会元·泐潭清禅师法嗣·黄龙道震禅师:“石人问枯桩,何时汝发华?枯桩怒石人,何得口吧吧?” 明 朱有炖 《义勇辞金》第四折:“打这廝舌刺刺狂言作戏,口叭叭全无道理。”
分類:多言言貌
《漢語大詞典》:口报(口報)
(1).口头告知。史记·吴王濞列传:“﹝ 应高 ﹞无文书,口报曰:‘ 吴王 不肖,有宿夕之忧,不敢自外,使喻其驩心。’”
(2).口头报导,如广播等。《新华日报》1938.7.2:“读报,表演,戏剧,唱歌,口报,壁报……都可以用,应当用。”
《國語辭典》:口碑载道(口碑載道)  拼音:kǒu bēi zài dào
形容到处都是称颂的声音。《红楼梦》第九九回:「自从老爷到了任,并没见为国家出力,倒先有了口碑载道。」
《高级汉语词典》:口卞
口才;能言善辩
《漢語大詞典》:口不二价(口不二價)
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於 长安 市,口不二价,三十餘年。”
分類: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