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凶轨(凶軌)
谓凶恶的叛乱者。 北魏 高允 《北伐颂》:“世袭凶轨,背忠食言。招亡聚盗,丑类实繁。”
分類:凶恶叛乱
《漢語大詞典》:逆眚
指叛乱造成的灾难。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发兵助温》:“万乘鑾舆蒙逆眚,诸藩义旅齐盟。”
《漢語大詞典》:张睢阳齿(張睢陽齒)
安禄山 叛乱时, 唐 睢阳 守 张巡 誓死守城,每战大呼,眥裂血流,齿牙皆碎。及城陷,贼将 尹子奇 谓 巡 曰:“闻君每战眥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 巡 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 子奇 以大刀剔 巡 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见《旧唐书·张巡传》。后因以为忠义的典型。 宋 文天祥 《正气歌》:“为 张睢阳 齿,为 颜常山 舌。”
《国语辞典》:七国之乱(七国之乱)  拼音:qī guó zhī luàn
汉景帝时,因削藩而引起的叛乱。参加者计有吴王濞、楚王戊、胶西王卬、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等七国,后为周亚夫所平。
《国语辞典》:子路结缨(子路结缨)  拼音:zǐ lù jié yīng
子路任卫国大夫孔悝的家宰时,孔悝叛乱,子路不从而遭人攻击,帽带被碰断。子路认为君子至死应始终戴著帽子,遂绑好帽带赴死。见《左传。哀公十五年》。后遂以子路结缨指烈士慷慨就义。
《国语辞典》:戒严法(戒严法)  拼音:jiè yán fǎ
有关国家遇到战争或叛乱时,总统得经行政院会议决议,立法院通过或追认,对于全国或某一地区实施戒严,规定宣告戒严之程序、时间、地域以及军事最高司令官权责等之法律。
《漢語大詞典》:蜂攘
旧时比喻叛乱。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秦 晋 蜂攘, 豫 楚 蚁营。”
分類:叛乱
《漢語大詞典》:反具
叛乱所用的物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吏因捕太子、王后,围王宫,尽求捕王所与谋反宾客在国中者,索得反具以闻。”
分類:叛乱物品
《國語辭典》:犯上作乱(犯上作亂)  拼音:fàn shàng zuò luàn
对抗朝廷,冒犯尊长。明。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那黄得功一介武夫,还知报效,俺们倒肯犯上作乱不成。」
《國語辭典》:潢池弄兵  拼音:huáng chí nòng bīng
比喻人不自量力而发动兵乱。参见「弄兵潢池」条。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小丑跳梁,潢池弄兵,原属常有之事,然要皆疆臣有以通迫之。」
《國語辭典》:怪力乱神(怪力亂神)  拼音:guài lì luàn shén
怪异、暴力、悖乱、神鬼等违背情理的事。《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晋书。卷九五。艺术传。赞曰》:「怪力乱神,诡时惑世,崇尚弗已,必致流弊。」
《漢語大詞典》:唱叛
发动叛乱。 宋 曾巩 《说势》:“故一夫唱叛而 秦 灭矣,非郡县罪也。”
分類:发动叛乱
《國語辭典》:安史之乱(安史之亂)  拼音:ān shǐ zhī luàn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于范阳起兵造反,陷两京,玄宗逃往四川。禄山死,子庆绪继之;庆绪死,史思明继之;思明死,子朝义继之,至代宗广德元年,其乱始被郭子仪、李光弼等敉平,历时九年,史称为「安史之乱」。也作「天宝之乱」。
《漢語大詞典》:逆芽
叛乱的征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左都御使 拉布敦 觉其逆芽,欲先发而左右无一兵。”
分類:叛乱征兆
《漢語大詞典》:巨舋
大叛乱。南齐书·始安王遥光传:“遂乃称兵内犯,窃发京畿,自古巨舋,莫斯为甚。”
分類: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