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鸣吠(鳴吠)
(1).(鸡犬等)鸣叫。 晋 陶潜 《桃花源》诗:“荒路曖交通,鸡犬互鸣吠。”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雷谴逆妇》:“一日,白昼中,忽轰雷一声,觉电光红紫眩目。三妇人皆人首,而身则一牛一犬一豕,踞地鸣吠。”
(2).比喻骚动、叛乱。《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后大军所以临 江 而不济者,以 韩约 、 马超 逋逸迸脱,走还 凉州 ,復欲鸣吠。” 李周翰 注:“鸣吠,犹叛乱也。” 明 徐渭 《代云南策问》:“ 云南 在 贵州 西九驛,仅一线路通行旅耳,自 云南 而北,以向中州,必假道於 贵 ,万一有鸣吠之梗,则悬隔不得通。”
(3).谓献媚讨好。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杨名编修》:“盖 汪 为 永嘉 鸣吠不待言,而当时议礼诸公,自 桂 霍 之外,如 方西樵 、 席元山 、 黄敬斋 、 熊兆原 诸公,皆表表自树,无肯扫舍人门者。自是 永嘉 势亦渐孤。”
(4).谓鸡鸣狗吠之薄技。《隋书·文学传·潘徽》:“所以人加脂粉,物竞琢磨,俱报稻粱,各施鸣吠。” 唐 柳宗元 《上江陵严司空献所著文启》:“鸣吠之能,犹希效用。” 明 冯梦龙 《〈智囊补〉续序》:“善用之,鸣吠之长可以逃死。”参阅《史记·孟尝君列传》。
(2).比喻骚动、叛乱。《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后大军所以临 江 而不济者,以 韩约 、 马超 逋逸迸脱,走还 凉州 ,復欲鸣吠。” 李周翰 注:“鸣吠,犹叛乱也。” 明 徐渭 《代云南策问》:“ 云南 在 贵州 西九驛,仅一线路通行旅耳,自 云南 而北,以向中州,必假道於 贵 ,万一有鸣吠之梗,则悬隔不得通。”
(3).谓献媚讨好。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杨名编修》:“盖 汪 为 永嘉 鸣吠不待言,而当时议礼诸公,自 桂 霍 之外,如 方西樵 、 席元山 、 黄敬斋 、 熊兆原 诸公,皆表表自树,无肯扫舍人门者。自是 永嘉 势亦渐孤。”
(4).谓鸡鸣狗吠之薄技。《隋书·文学传·潘徽》:“所以人加脂粉,物竞琢磨,俱报稻粱,各施鸣吠。” 唐 柳宗元 《上江陵严司空献所著文启》:“鸣吠之能,犹希效用。” 明 冯梦龙 《〈智囊补〉续序》:“善用之,鸣吠之长可以逃死。”参阅《史记·孟尝君列传》。
《漢語大詞典》:凶孽(兇孽)
指叛逆者。《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 吴 以 钦 为都护、假节、镇北大将军、 幽州 牧、 譙侯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文钦 《降吴表》:“前与 毌丘俭 、 郭淮 等俱举义兵,当共讨 师 ,扫除凶孽。”《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三·克皖城》:“克灭 皖城 遏寇贼,恶此凶孽阻姦慝。” 清 洪升 《长生殿·侦报》:“诱诸番密相勾结,更私招四方亡命者,巢窟内尽藏凶孽。”
凶恶的叛乱分子。 唐 白居易 《与昭义军将士敕书》:“ 孟元阳 是朕信臣,为国良将,威略可以慑兇孽,慈和可以牧师人。” 前蜀 杜光庭 《贺获神剑进诗表》:“伏以将启昇平,祥符必降;欲清兇孽,神剑斯呈。”
凶恶的叛乱分子。 唐 白居易 《与昭义军将士敕书》:“ 孟元阳 是朕信臣,为国良将,威略可以慑兇孽,慈和可以牧师人。” 前蜀 杜光庭 《贺获神剑进诗表》:“伏以将启昇平,祥符必降;欲清兇孽,神剑斯呈。”
《漢語大詞典》:构乱(構亂,搆亂)
《漢語大詞典》:盗兵(盜兵)
(1).以狡诈手段取胜之兵。《荀子·议兵》:“夫是之谓盗兵,君子不由也。” 杨倞 注:“由,用也。以诈力相胜,是盗贼之兵也。”《史记·高祖本纪》:“去輒烧絶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
(2).叛乱之兵。 宋 王安石 《骊山》诗:“六籍燃除士不磨, 驪山 如此盗兵何?” 明 方孝孺 《王君国祥墓碣》:“今城中无一军而盗兵悍甚,此难与争锋,当以计破之。”
(3).谓盗取兵权。指叛乱。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进银立兵营》:“全盛之世,主上偶计刀锥,羣小遂借以售奸。名在贤书者,亦思盗兵逞志,言利之害至此。” 元 元明善 《稾城董氏家传》:“所亟召卿,意不在此,竖子盗兵,朕自抚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尽以託卿。”
(2).叛乱之兵。 宋 王安石 《骊山》诗:“六籍燃除士不磨, 驪山 如此盗兵何?” 明 方孝孺 《王君国祥墓碣》:“今城中无一军而盗兵悍甚,此难与争锋,当以计破之。”
(3).谓盗取兵权。指叛乱。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进银立兵营》:“全盛之世,主上偶计刀锥,羣小遂借以售奸。名在贤书者,亦思盗兵逞志,言利之害至此。” 元 元明善 《稾城董氏家传》:“所亟召卿,意不在此,竖子盗兵,朕自抚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尽以託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