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叙事(敘事) 拼音:xù shì
叙述事情。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诔碑》:「其叙事也该而要,其缀采也雅而泽。」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文章宗旨》:「叙事如书史法,尚书顾命是也。」
《国语辞典》:叙事文(叙事文) 拼音:xù shì wén
一种文体。记述人或物在某时期中的动作或变迁过程的文字。
《國語辭典》:叙事诗(敘事詩) 拼音:xù shì shī
以叙述历史或当代事件为内容的诗歌。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著名的有〈木兰〉诗、〈孔雀东南飞〉,西洋的有荷马的〈伊利亚德〉、〈奥德赛〉等。也称为「史诗」。
《国语辞典》:叙事句(叙事句) 拼音:xù shì jù
叙说一件完整事件的句子。这种句子叙说部分有动词为其中心成分。如:「月亮升上来了。」也称为「叙述句」。
《国语辞典》:叙事曲(叙事曲) 拼音:xù shì qǔ
本指诗人吟唱的一种歌曲,常伴以舞蹈。后演变为以钢琴伴奏的叙事性独唱曲。内容常富有叙事性、戏剧性,有的取材于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
《漢語大詞典》:述事
(1).陈述往事;叙事。
《史记·太史公自序》:“故述往事,思来者。”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 武帝 获麟, 迁 以为述事之始。”:“述事之徒,褒諛为体。世无 董狐 ,书法必隐;时闕 南史 ,直笔未闻。”
(2).继续前人的事业。 宋
李纲 :“然臣以谓陛下念祖宗艰难之功,必思所以持盈守成;慕 神考 劬劳之德,必思所以继志述事。”
《清史稿·高宗纪一》:“朕以继志述事之心,际重熙累洽之后,欲使海澨山陬,俱沾大泽。”
《國語辭典》:陈事(陳事) 拼音:chén shì
1.旧事。唐。
韦庄 词:「卧思陈事暗消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
2.陈述其事。《韩非子。二柄》:「为人臣者,陈事而言。」
《國語辭典》:说事(說事) 拼音:shuō shì
1.居中介绍。如:「说事过钱。」
2.论究事体。汉。扬雄《法言。寡见》:「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
《國語辭典》:故事 拼音:gù shì
旧例、老规矩。《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章表》:「然阙而不篡者,乃各有故事,而在职司也。」
《國語辭典》:故事 拼音:gù shi
1.传说中的旧事,或杜撰的事情。如:「小朋友听老师说故事。」《西游记》第一三回:「又念一卷孔雀经,及谈苾刍洗业的故事。」
2.事故。《红楼梦》第六一回:「吃腻了膈,天天又闹起故事来了。」
《國語辭典》:纪事(紀事) 拼音:jì shì
记载事情。如:「纪事本末体」。唐。
韩愈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国语辞典》:本书(本书) 拼音:běn shū
1.原书。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序〉:「论其指归,辨其讹谬,随竟奏上,皆载在本书,时又别集众录,谓之别录,即今之别录是也。」
2.此书。叙事时特指的书。如:「论及《
文心雕龙》,老师一再强调本书值得好好研究。」
3.家谱。如清光绪华渚所修的《华氏本书》。
《國語辭典》:情节(情節) 拼音:qíng jié
1.事情的变化、经过情形。《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有烦子敬,回见吴侯,勿惜一言之劳,将此烦恼情节,恳告吴侯。」《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次日,将出兵得胜的情节报了上去。」
2.节操。《资治通鉴。卷九十八。晋纪二十。穆帝永和六年》:「夫以当今丧乱,而绩乃能立义捐家,情节之重,虽古烈士无以过。」晋。
殷仲文 〈〉:「名义以之俱沦,情节自兹兼挠。」
《國語辭典》:尾声(尾聲) 拼音:wěi shēng
1.套曲最终一曲的牌名。
2.比喻事情的最后部分、结束部分、结尾。如:「欢乐的假期将近尾声了。」
《國語辭典》:史诗(史詩) 拼音:shǐ shī
以叙述历史或当代人物事件为内容的诗歌。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木兰诗〉、〈孔雀东南飞〉,西洋荷马的〈伊利亚德〉、〈奥德赛〉等,均属此类体裁。也称为「叙事诗」。
《漢語大詞典》:理境
通过叙事说理而体现的境界。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陈 张 《感遇》诸作,用单笔而运以理境,乃学 嗣宗 《咏怀》。” 罗惇曧 《文学源流·论〈列子〉》:“《仲尼篇》:‘体合於心,心合於气,气合於神,神合於无。’与佛所谓‘心断路絶,久之顿觉光明;山河大地,全现法王身’,同一理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