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5
词典
8
分类词汇
7
词典
受敌
四面受敌
首尾受敌
表里受敌
八方受敌
腹背受敌
八面受敌
背腹受敌
分类词汇
受降
受降城
寇难
距国
掩蔽部
德俄互不侵犯条约
卖阵
《漢語大詞典》:
受敌(受敵)
受攻击。 银雀山 汉 墓竹简
《孙膑兵法·善者》
:“善者,敌人军□人众,能使分离而不相救也,受敌而不相知也。”
《
周书·李迁哲传
》
:“ 迁哲 谓其众曰:‘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瞻犹高,得无诈也。’”如:腹背受敌。
分類:
受敌
攻击
《國語辭典》:
四面受敌(四面受敵)
拼音:
sì miàn shòu dí
各方面都受到威胁或攻击。《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徐州四面受敌,操必力攻,我当先思退步。」
分類:
四面受敌
各个
面受
敌对
势力
威胁
攻击
《国语辞典》:
首尾受敌(首尾受敌)
拼音:
shǒu wěi shòu dí
前后都受到敌人攻击。《周书。卷一。文帝纪上》:「今逼以上命,悉令赴关,悦蹑其后,欢邀其前,首尾受敌,其势危矣。」《东周列国志》第七五回:「彼水陆路绝,首尾受敌,吴君臣之命,皆丧于吾手矣。」
分类:
前后
敌人
攻击
《国语辞典》:
表里受敌(表里受敌)
拼音:
biǎo lǐ shòu dí
内外皆受到敌人的攻击威胁。《三国志。卷二八。魏书。王毋丘诸葛邓钟传。诸葛诞》:「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周书。卷一九。列传。杨忠》:「攻守势殊,未可卒拔。若引日劳师,表里受敌,非计也。」
分类:
内外
皆受
敌人
攻击
威胁
《国语辞典》:
八方受敌(八方受敌)
拼音:
bā fāng shòu dí
各方面都受到威胁、攻击。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危险。如:「如今这局面岂只是腹背受困,简直是八方受敌!」也作「八面受敌」。
分类:
威胁
攻击
处境
困难
危险
《國語辭典》:
腹背受敌(腹背受敵)
拼音:
fù bèi shòu dí
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魏书。卷四二。郦范传》:「腹背受敌,进退无途。」唐。
陆贽
〈
论缘边守备事宜状
〉:「进有腹背受敌之虞,退有首尾难救之患。」
分類:
后面
敌人
攻击
《國語辭典》:
八面受敌(八面受敵)
拼音:
bā miàn shòu dí
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危险。如:「你平常处处得罪人,如今八面受敌,看你如何自处?」也作「八方受敌」。
分類:
砚名
功力
深厚
应付
《漢語大詞典》:
背腹受敌(背腹受敵)
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
:“吾无水战之具,而使 淮 兵断 正阳 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
《中国通史》
第四编第五章第三节:“ 朮虎 高琪 向南方‘扩地’的图谋难以实现,反而使 金 朝背腹受敌,兵力分散。”
分類:
前后
敌人
攻击
《國語辭典》:
受降
拼音:
shòu xiáng
1.接受敌军的投降。《后汉书。卷二二。朱祐传》:「大司马吴汉劾奏祐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唐。
杜甫
〈
与严二归奉礼别
〉诗:「山东群盗散,阙下受降频。」
2.投降。《水浒传》第七九回:「泼贼,你走那里去!快下马来受降,饶你命!」
分類:
接受
投降
受敌
敌人
《國語辭典》:
受降城
拼音:
shòu xiáng chéng
汉、唐筑以接受敌人投降的城。汉故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旗北;唐则筑有三城,中城在朔州,西城在灵州,东城在胜州。
分類:
城名
接受
受敌
敌人
投降
《國語辭典》:
受降城
拼音:
shòu xiáng chéng
汉、唐筑以接受敌人投降的城。汉故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旗北;唐则筑有三城,中城在朔州,西城在灵州,东城在胜州。
分類:
城名
接受
受敌
敌人
投降
《漢語大詞典》:
寇难(寇難)
谓由内乱外患所造成的灾难。亦指蒙受敌人侵犯之难。
《
荀子·天论
》
:“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祅。” 北魏
郦道元
《
水经注·河水四
》
:“昔 献帝 东迁,逼以寇难。”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
:“其后竟以兵权静寇难,功盖天下。”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
:“今 瀛 地震之所摧败,与 郑 之火灾, 卫 之寇难无异。”
分類:
内乱
外患
造成
灾难
蒙受
受敌
敌人
侵犯
《漢語大詞典》:
距国(距國)
介于大国之间两面受敌的国家。
《
管子·国蓄
》
:“前有千乘之国,而后有万乘之国,谓之距国。”
分類:
介于
大国
两面
面受
受敌
国家
《國語辭典》:
掩蔽部
拼音:
yǎn bì bù
使人员、物资免于敌方炮火伤害的掩蔽工事,一般构筑在地下。
分類:
军事
事上
保护人
物资
受敌
敌方
炮火
损害
掩蔽
工事
《国语辞典》:
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德俄互不侵犯条约)
拼音:
dé é hù bù qīn fàn tiáo yuē
二次大战初希特勒在发动侵略欧洲行动前为避免两面受敌,西元一九三九年八月,在莫斯科签订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并订有秘密瓜分波兰的协定,而此即第二世界大战爆发的信号。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德俄战争爆发后废止。
分类:
二次大战
希特勒
发动
侵略
欧洲
行动
避免
两面
面受
受敌
《國語辭典》:
卖阵(賣陣)
拼音:
mài zhèn
受敌方收买而于战场上故意战败。后引为受贿而暗递消息。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二折:「某奉圣人的命,为你卖阵受财,私自还家,著我来取你首级哩。」《三国演义》第三六回:「汝未出军时已慢吾军心,今又卖阵,罪当斩首。」
分類:
交战
接受
受敌
敌人
贿赂
消息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