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枉滥(枉濫)
(1).枉法恣肆。《后汉书·左雄传》:“朱紫同色,清浊不分,故使姦猾枉滥,轻忽去就。拜除如流,缺动百数。”
(2).谓枉错淫滥,使无辜受害。《魏书·高恭之传》:“窃见御史出使,悉受风闻,虽时获罪人,亦不无枉滥。”《新五代史·杂传·赵延义》:“王者抚天下,当以仁恩德泽,而 汉 法深酷,刑罚枉滥,天下称冤,此其所以亡也。” 宋 范仲淹 《奏灾异后合行四事》:“转运使提点刑狱,但采其虚声,岂能徧閲其实,故刑罚不中,日有枉滥。”《元典章·刑部二·鞫狱》:“受贿枉法,变乱是非,颠倒轻重,欲使狱无枉滥,其可得乎。”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二二:“不问罪之轻重,理之是非,但云有犯,即处极刑,枉滥之家,莫敢上诉。”
(2).谓枉错淫滥,使无辜受害。《魏书·高恭之传》:“窃见御史出使,悉受风闻,虽时获罪人,亦不无枉滥。”《新五代史·杂传·赵延义》:“王者抚天下,当以仁恩德泽,而 汉 法深酷,刑罚枉滥,天下称冤,此其所以亡也。” 宋 范仲淹 《奏灾异后合行四事》:“转运使提点刑狱,但采其虚声,岂能徧閲其实,故刑罚不中,日有枉滥。”《元典章·刑部二·鞫狱》:“受贿枉法,变乱是非,颠倒轻重,欲使狱无枉滥,其可得乎。”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二二:“不问罪之轻重,理之是非,但云有犯,即处极刑,枉滥之家,莫敢上诉。”
《漢語大詞典》:贻祸(貽禍)
亦作“ 貽祻 ”。 使受害;留下祸害。《新唐书·高宗纪赞》:“ 高宗 溺爱袵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貽祸邦家。”《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此乃一村香火,若触犯之,恐貽祸於百姓。”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卷四:“唯 汉和 、 唐玄 ,古今至愚,乃首假以权,貽祻至毒。” 谢觉哉 《不惑集·〈团结·谦虚·进步〉》:“因此骄傲不只是害了自己,同时也要贻祸人家。”
《漢語大詞典》:避雠(避讎,避讐)
亦作“避仇2”。亦作“ 避仇 ”。
(1).回避与自己有仇隙的人。《荀子·成相》:“尚得推贤不失序,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吕氏春秋·去私》:“外举不避讎,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 可谓公矣。”《晋书·刘颂李重传论》:“至於缘其私议,不平 刘友 ,异夫憎而知善,举不避讐者歟!”
(2).躲避仇人,以免受害。《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杀人,与 籍 避仇於 吴中 。”《后汉书·马武传》:“少时避讎,客居 江夏 。” 唐 韩愈 《东都遇春》:“深居疑避仇,默卧如当瞑。” 明 冯梦龙 《女丈夫·洪客祈雨》:“闻他避讐 西京 ,不免往彼相访。” 清 龚炜 《巢林笔谈·摘菜者》:“或云几日前,曾有使来,盖一官人也,避仇至此,仇死故去,不知其姓名。”
(1).回避与自己有仇隙的人。《荀子·成相》:“尚得推贤不失序,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吕氏春秋·去私》:“外举不避讎,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 可谓公矣。”《晋书·刘颂李重传论》:“至於缘其私议,不平 刘友 ,异夫憎而知善,举不避讐者歟!”
(2).躲避仇人,以免受害。《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杀人,与 籍 避仇於 吴中 。”《后汉书·马武传》:“少时避讎,客居 江夏 。” 唐 韩愈 《东都遇春》:“深居疑避仇,默卧如当瞑。” 明 冯梦龙 《女丈夫·洪客祈雨》:“闻他避讐 西京 ,不免往彼相访。” 清 龚炜 《巢林笔谈·摘菜者》:“或云几日前,曾有使来,盖一官人也,避仇至此,仇死故去,不知其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