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受命  拼音:shòu mìng
1.受天之命。《书经。召诰》:「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汉兴以来,至明天子,……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
2.承教。汉。刘向《说苑。卷一○。敬慎》:「敬受命,愿闻馀教。」南朝宋。颜延之白鹦鹉赋〉:「思受命于黄发,独含辞而采言。」
3.获得生命。《庄子。德充符》:「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
4.接受命令。《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石恶将会宋之盟,受命而出。」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也作「授命」。
《漢語大詞典》:受命宝(受命寶)
即受命玺。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三:“辛酉製皇帝受命宝,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为文。”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 元符 初,得 汉 传国璽,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又其一曰‘承天福延万亿永无极’,是二者, 祐陵 又自倣为之,悉鱼虫篆也,号传国璽曰受命宝,九字璽曰镇国宝。”
《漢語大詞典》:受命玺(受命璽)
皇帝印玺称传国玺,因皇帝自称受命于天,所以也叫受命玺或受命宝。隋书·高祖纪上:“甲子,改传国璽曰受命璽。”新唐书·车服志:“受命璽以封禪礼神。”
《分类字锦》:伛偻受命(伛偻受命)
正考父鼎铭:一命而偻,冉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王粲正考父赞:饘粥予口,伛偻受命。铭书金鼎,祚及后圣。
分类:恭敬
《分类字锦》:著受命符
晋书郭璞传:元帝初镇建邺,璞筮之,过咸之井。璞曰。东北郡县有武名者,当出铎以著受命之符。西南郡县有阳名者,井当沸。其后晋陵武进县人于田间得铜铎五枚。历阳县中井沸经日乃止。
《国语辞典》:受命推事  拼音:shòu mìng tuī shì
法律上指在合议制的法庭中,受命行使某特定诉讼行为的推事。
《国语辞典》:见危受命(见危受命)  拼音:jiàn wéi shòu mìng
面临危难时,毅然接受托付,勇于献身。如:「在国家危难时,他能见危受命,置个人死生于度外,实在令人敬佩。」《新唐书。卷二○一。文艺列传上。袁朗》:「谊曰:『夫门户者,历世名节为天下所高,老夫是也。山东人尚婚媾,求禄利耳,至见危受命,则无人焉,何足尚邪?』沛大惭。」唐。齐论〈赵州刺史何公德政碑〉:「见危受命全其节,临难抗志忘其身。」也作「见危致命」、「见危授命」。
《国语辞典》:应天受命(应天受命)  拼音:yìng tiān shòu mìng
顺应天道,承受天命。多指帝王登基。《晋书。卷七九。谢安传》:「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谢益寿奉玺绂。」唐。陈子昂〈为乔补阙庆武成殿表〉:「今陛下应天受命,括地登枢,先飞名于秘箓,终据图于宝座。」也作「应天授命」。
《分类字锦》:大德受命(大德受命)
礼记:故大德者必受命。
分类:符应
《漢語大詞典》:受命不受辞(受命不受辭)
只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如何完成则不受上级指令的约束。《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聘礼,大夫受命不受辞,出竟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者,则专之可也。”晋书·周浚传:“且握兵之要,可则夺之,所谓受命不受辞也。”
《分类字锦》:受命不宿
礼记》:凡为君使者,已受命,君言不宿于家。
《分类字锦》:受命如向(受命如向)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正义:其受命也如向者,谓蓍受人命,报人吉凶,如向之应声也。
分类:卜筮
《國語辭典》:临危受命(臨危受命)  拼音:lín wéi shòu mìng
面临危险关头而勇敢的接受艰难的任务。如:「郭子仪临危受命,单骑退敌,使他赢得千古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