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国火(國火)
传说中,古帝王在四季用不同的树木取火,以驱除疾病。周礼·夏官·司爟:“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 郑玄 注:“ 郑司农 説以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贾公彦 疏:“火虽是一,四时以木为变,所以禳去时气之疾也。”
《漢語大詞典》:阳遂(陽遂)
(1).清畅通达貌。文选·王褒〈洞箫赋〉:“被淋洒其靡靡兮,时横溃以阳遂。” 李善 注:“阳遂,清通貌。言其声或盛壮而细密,时復横溃而清通也。”
(2).亦作“ 阳燧 ”。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铜镜。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 汉 郑玄 注:“夫遂,阳遂也。” 贾公彦 疏:“以其日者,太阳之精,取火於日,故名阳遂。” 孙诒让 正义:“古阳遂盖用窐镜,故《鳧氏》注云:‘隧在鼓中,窐而生光,有似夫隧。’” 汉 王充 论衡·率性:“阳遂取火於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鍊五石,铸以为器,磨礪生光,仰以嚮日,则火来至。”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倒,向日则火生,以艾承之,则得火也。” 严复 《救亡决论》:“方诸阳燧,格物所宗。”
(3).古代车上的一种采光装置。晋书·舆服志:“阳遂四望繐窗皁轮小形车,驾牛。”
《漢語大詞典》:夫遂
古人用于日下取火的凹形铜镜。古人置镜于日下,则光聚于弧心,久而温度升高,承之以艾,则火生。因其取火于阳光,故亦名阳燧。《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 郑玄 注:“夫遂,阳遂也。” 贾公彦 疏:“取火於日,故名阳遂,取火於木为木遂者也。”参见“ 阳燧 ”。
《國語辭典》:阳燧(陽燧)  拼音:yáng suì
古人用来向日取火的铜制火镜。也称为「金燧」、「阳遂」。
《漢語大詞典》:火燧
(1).引火之物。左传·定公四年“王使执燧象以奔 吴 师” 晋 杜预 注:“烧火燧繫象尾,使赴 吴 师惊却之。”南史·王琳传:“ 琳 兵放火燧以掷 瑱 船者,皆反烧其船。”
(2).古有钻燧改火之俗。因季节变换改用不同的燧木以取火。 唐 朱湾 《平陵寓居再逢寒食》诗:“火燧知从新节变,灰心还与故人同。”参见“ 改火 ”。
《漢語大詞典》:改火
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又称改木。亦用以比喻时节改易。论语·阳货:“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 刘宝楠 正义引 徐颋 《改火解》:“改火之典,昉於上古,行於三代,迄於 汉 ,废於 魏 晋 以后,復於 隋 而仍废……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 唐 史延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九天初改火,万井属良辰。” 宋 司马光 《晋阳三月未有春色》诗:“清明空改火,元巳漫浮觴。”
《漢語大詞典》:改燧
犹改火。燧,古代取火的器具。 唐 骆宾王 《萤火赋》:“逝将归而未退,忽欲去而中留,入槐榆而焰发,若改燧而环周。” 宋 司马光 《二月中旬呈钱君倚》诗:“不知有青春,倐忽已改燧。”参见“ 改火 ”。
分類:取火器具
《漢語大詞典》:改火
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又称改木。亦用以比喻时节改易。论语·阳货:“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 刘宝楠 正义引 徐颋 《改火解》:“改火之典,昉於上古,行於三代,迄於 汉 ,废於 魏 晋 以后,復於 隋 而仍废……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 唐 史延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九天初改火,万井属良辰。” 宋 司马光 《晋阳三月未有春色》诗:“清明空改火,元巳漫浮觴。”
《漢語大詞典》:金燧
古代向日取火的铜制工具。形状像镜。礼记·内则:“左佩纷帨、刀、礪、小觿、金燧。” 郑玄 注:“金燧,可取火于日。” 孙希旦 集解:“ 成伯璵 谓‘冬至日子时铸铜为鉴,谓之阳遂,夏至日午时铸铜为鑑,谓之阴鉴。’是金遂亦鉴类,其状相似,欲取火则向日照之,以引取其火也。” 南朝 陈 徐陵 《河东康简王墓志》:“淑貌与金燧相宜,清颜与玉壶同照。”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九华天仙》:“吾归矣!仙宫久离,洞户无人管之,专俟吾归。欲要开金燧,千万频修已。”
《國語辭典》:燧木  拼音:suì mù
1.传说中一种取火的树木。《太平御览。卷八六九。火部。火下》:「王子年拾遗记曰:……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识,云雾出于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
2.钻木。唐。柳宗元〈天说〉:「燧木以燔,革金以熔。」
《國語辭典》:打火  拼音:dǎ huǒ
1.用火镰敲击火石取火,称为「打火」。
2.行人在旅途中生火做饭或吃饭。《水浒传》第三回:「次早五更起来,子父两个先打火做饭吃罢,收拾了。」也作「打伙」、「打夥」。
《漢語大詞典》:槐燧
以槐木取火之器。 唐 韦承庆 《寒食应制》诗:“旧火收槐燧,餘寒入桂宫。” 明 王一翥 《读书镫檠赋》:“槐燧初钻,松寮始烘。”参见“ 槐火 ”。
《國語辭典》:槐火  拼音:huái huǒ
冬天用槐或檀木取火,称为「槐火」。唐。王勃守岁序〉:「槐火灭而寒气消,芦灰用而春风起。」
《漢語大詞典》:火钻(火鑽)
取火工具。新唐书·兵志:“五十人为队……队具火钻一,胸马绳一,首羈、足绊皆三。”
《國語辭典》:火镰(火鐮)  拼音:huǒ lián
一种取火器物,形状酷似弯弯的镰刀,与火石撞击能产生火星,故称为「火镰」。
《漢語大詞典》:阳鉴(陽鑑)
亦作“ 阳鑑 ”。 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铜镜。亦喻指光亮耀眼之物。 晋 郭璞 《鮆鱼赞》:“阳鉴动日,土蛇致宵。微哉鮆鱼,食则不骄。”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阳燧:“《礼外传》云:‘宗庙之祭用明火者,以阳鑑取日中之火,谓之阳燧。’以冬至之日子时,铸铜为鑑。”参见“ 阳遂 ”。
《漢語大詞典》:阳遂(陽遂)
(1).清畅通达貌。文选·王褒〈洞箫赋〉:“被淋洒其靡靡兮,时横溃以阳遂。” 李善 注:“阳遂,清通貌。言其声或盛壮而细密,时復横溃而清通也。”
(2).亦作“ 阳燧 ”。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铜镜。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 汉 郑玄 注:“夫遂,阳遂也。” 贾公彦 疏:“以其日者,太阳之精,取火於日,故名阳遂。” 孙诒让 正义:“古阳遂盖用窐镜,故《鳧氏》注云:‘隧在鼓中,窐而生光,有似夫隧。’” 汉 王充 论衡·率性:“阳遂取火於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鍊五石,铸以为器,磨礪生光,仰以嚮日,则火来至。”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倒,向日则火生,以艾承之,则得火也。” 严复 《救亡决论》:“方诸阳燧,格物所宗。”
(3).古代车上的一种采光装置。晋书·舆服志:“阳遂四望繐窗皁轮小形车,驾牛。”
《漢語大詞典》:木燧
木制的钻取火种的用具。礼记·内则:“右佩玦、捍、管、遰、大觿、大燧。” 郑玄 注:“木燧,钻火也。” 孔颖达 疏引 皇侃 曰:“晴则以金燧取火於日,阴则以木燧钻火也。” 汉 班固 《白虎通·号》:“钻木燧,取火教民。” 宋 黄庭坚 《对酒次前韵寄怀元翁》:“花光渐寒食,木燧催国火。”
《漢語大詞典》:燧铜镜(燧銅鏡)
青铜凹面镜。古代用以聚集日光而取火。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燧铜镜》:“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倒,向日则火生,与艾承之,则火出矣。”
《国语辞典》:火链片(火链片)  拼音:huǒ liàn piàn
用以击石取火的铁片。《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一把小锥子,一分火石火链片儿,一把手取灯儿,一块磨刀石。」也称为「火刀」。
分类:取火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