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53,分184页显示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3  44  45  46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房叔祖
沈浚(叔源 )
杨穆(绍叔 )
崔叔仁
辛贲(叔文 )
许晔(叔明 )
阳斐(叔鸾 方城伯 敬简 )
杜叔毗(子弼 )
韦孝宽( 叔裕 郧国公、建忠郡公、穰县公 宇文 )
王晞(叔朗、督朗 沙弥 )
崔季舒(叔正 )
高绪(叔宗 )
庾季才(叔奕 宜昌县伯、临颍伯 )
袁聿修(叔德 别称 清卿 )
卢叔武( 叔彪 )
房叔祖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清河绎幕人。房伯祖弟。以功封魏昌子。历长广、东莱二郡太守。孝庄帝永安中官终郢州刺史。
沈浚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9 【介绍】: 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叔源。少博学有才干。历山阴、吴、建康令,并有能名。武帝太清二年,累迁御史中丞。时台城为侯景所围,外援并至,景表请和还江北,诏许之。景复缓去期,奉使往景所,景横刀瞋目比之,乃正色责景翻背,不顾而出。后劝张嵊举义拒景。及嵊败,为景所杀。
杨穆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弘农华阴人,字绍叔。魏孝庄帝永安中除华州别驾。孝武帝末,弟杨宽请以澄城县伯让穆,诏许之。官至并州刺史。
崔叔仁 朝代:东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魏清河人。崔休子。历仕通直散骑侍郎,司徒司马,出为颍州刺史。以贪污为御史中丞所劾,东魏孝静帝兴和中赐死。临刑,赋诗与诸弟诀别而不及其兄㥄,以怨其不营救也。
辛贲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陇西狄道人,字叔文。起家北中府中兵参军,员外散骑侍郎。孝庄帝建义初,修起居注。东魏孝静帝武定中官至太守。卒于邺,年五十八。
许晔 朝代:北魏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1—541 【介绍】: 北魏末高阳新城人,字叔明。性开朗率直,任州治中、别驾,西高阳太守,太中大夫。
阳斐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北平渔阳人,字叔鸾。魏孝庄帝时,于西兖州督护流人有功,封方城伯。东魏孝静帝兴和中除起部郎中,兼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南朝梁。还迁廷尉少卿。修治石济河桥,又移渡口于白马,两岸造关城,累年乃就。北齐文宣帝天保时,为都水使者,监筑长城。官至殿中尚书、监瀛州事,拜仪同三司。谥敬简。
全北齐文·卷六
斐字叔鸾,北平渔阳人,一云无终人,魏前军将军固从兄子,孝庄时以功赐爵方城伯,历侍御史兼都官郎中、广平王、开府中郎,兴和中除起部郎中兼通直散骑常侍,使梁还,除廷尉少卿,转尚书右丞。齐受禅,除镇南将军、尚书吏部郎中,免,除都水使者,监筑长城,行南谯州事,加通直散骑常侍寿阳道行台左丞,迁散骑常侍,除徐州刺史带东南道行台左丞,乾明初征拜廷尉卿,迁卫大将军兼都官尚书,行太子少傅,徙殿中尚书;监瀛州事,拜仪同三司,卒赠骠骑大将军,中书监,北豫州刺史,谥曰敬简。
杜叔毗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7 【介绍】: 北周襄阳人,字子弼。励精好学,尤善《左氏春秋》。仕梁为宜丰侯萧循府中直兵参军。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宇文泰令大将军达奚武围循,循令叔毗请和。使未返而其兄等为循之中直兵参军曹策所害。及循降,策至长安,叔毗白日手刃之,宇文泰特赦之。累除硖州刺史。从讨陈,为陈人所执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9—580 【介绍】: 北周京兆杜陵人,名叔裕,以字行。韦夐弟。北魏末为统军,参与平萧宝夤。后从宇文泰。西魏文帝大统中,以大都督、晋州刺史镇玉壁。力拒东魏高欢大举来攻,守五十日,重创之,围解。入周,官至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善用兵,多计智,故屡抗强敌,人皆惊服。静帝时,杨坚辅政,相州总管尉迟迥不服,讨平之。谥襄。
全后周文·卷六
孝宽名叔裕,以字行,夐弟。孝昌中为统军,拜国子博士,行华阴郡事,永安中授宣威将军给事中,赐爵山北县男,普泰中以都督除浙阳郡守,大统中授弘农郡守兼左丞,以大将军行宜阳郡事,迁南兖州刺史,进爵为侯,转晋州刺史,镇玉壁,兼摄南汾州事,进大都督,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建忠郡公。废帝时拜雍州刺史。恭帝初以大将军平江陵封穰县公,还拜尚书右仆射,赐姓宇文氏,复镇玉壁。孝就受禅,拜小司徒。明帝初参麟趾殿学士,保定初于玉壁置勋州,授勋州刺史,进柱国。天和中进郧国公。建德中拜大司空,出为延州总管,进上柱国。大象初除徐州总管行军元帅,卒赠太傅,谥曰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1—581 【介绍】: 北齐北海剧人,字叔朗,小名沙弥。王猛六世孙。魏末,官府徵召,皆不就。后随高欢,为中外府功曹参军、常山王高演友,深得演器重。文宣帝高洋昏逸,演屡谏,高洋疑为晞所教,髡鞭钳配甲坊,后又得为常山王友。高洋死,废帝高殷立。杨愔等执朝政。高演在鲜卑贵族支持下杀杨愔等,夺帝位,晞实为谋主。孝昭帝高演立,除散骑常侍,兼吏部郎中。后拜太子太傅。后主高纬武平初迁大鸿胪。齐亡,周武帝以为太子谏议大夫。
全后周文·卷五
晞字督朗,小名沙弥,北海剧人,秦丞相王猛六世孙。魏永安初,除员外散骑侍郎,征署广平王开府功曹史,不就。神武以为中外府功曹参军、常山王演友。齐受禅,行太原郡事;废帝时以司马领吏部郎中;孝昭即位,除散骑常侍;武成即位,历东徐州刺史、秘书监;武平初,迁大鸿胪,加仪同三司。齐亡入周,为仪同大将军、太子谏议大夫。隋开皇元年卒,年七十一,赠仪同三司曹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3 【介绍】: 北齐博陵安平人,字叔正。有文才,善音乐,精医术。年十七,为州主簿。高澄辅政,转大将军中兵参军。澄进书魏帝,辄由季舒修饰通之。东魏孝静帝称其为奶母。高湛(武成帝)居藩有疾,奉文宣帝命为之治病。北齐时,历官将作大匠、侍中、尚书左仆射,出为西兖州、胶州刺史,屡坐事免官。后待诏文林馆,监撰《御览》、国史。在官,推荐人士,奖劝文学,远近称美。后主(高纬)时,韩长鸾以为祖珽党,言于后主斩之。
全北齐文·卷六
季舒字叔正,昂族人,为州主簿。神武引为大行台都官郎中,文襄辅政,转大将军中兵参军,擢拜中书侍郎,转黄门侍郎。齐受禅,以为将作大匠,迁侍中兼尚书、左仆射、仪同三司、乾明初以母丧去职,起为光禄勋兼中兵尚书,出为齐州刺史,太宁初拜度支尚书开府仪同三司,出为西兖州刺史,免;武平中除胶州刺史,迁侍中、开府,加左光禄大夫、特进,以谏被斩。周灭齐,追赠开府仪同,大将军、定州刺史。
高绪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4—545 【介绍】: 北魏渤海蓨人,字叔宗。高谦之子。性明悟,博览书传,好咏善文,谦之谓此子当兴门户。任冀州仪同府中兵参军,得府主封隆之赏识。隆之迁任梁州、济州,绪随任,恒总摄数郡事。
庾季才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6—603 【介绍】: 隋新野人,字叔奕。幼颖悟,八岁诵《尚书》,十二习《周易》。好占玄象。尝与梁元帝论星历。入北周,宇文泰令掌太史,赏赐有加。时梁之士族没为贱隶,季才散所得赐物,购求其亲故。宇文泰悟,乃令免梁俘为奴婢者数千口。杨坚为相时尝夜召季才而问,季才以“天道精微,难可意察,以人事卜之,符兆已定”对。及入隋,授散骑常侍,后以年老,屡求去职,不许。有《灵台秘苑》、《垂象志》、《地形志》等。
全隋文·卷十二
季才字叔奕,新野人,家于江陵。梁大同中,庐陵王绩辟荆州主簿,历湘东王外兵参军,西台建,累迁中书郎,领太史,封宜昌县伯。江陵陷,入魏,参掌太史。周武成中,补麟趾学士,累迁稍伯大夫、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建德中,迁太史中大夫,加上仪同,封临颍伯。宣帝初,加骠骑大将军、开府。隋受禅,授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公,出为均州刺史。未之任,免。仁寿三年卒,年八十八。有《灵台秘苑》一百十五卷,《垂象志》一百四十二卷,《地形志》八十七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2 【介绍】: 北齐陈郡项县人,字叔德。袁翻子。深沉有鉴识,清心寡欲,与物无竞。初仕北齐为尚书郎十年,未尝受升酒之遗,尚书邢邵呼之为清郎。后迁太常少卿出使巡省,邵为兖州刺史,遗以白䌷为信,不受,即复称之为清卿。后主天统时尝任信州刺史,为政清明,不言而化。秩满还,吏民遮道泣留。入隋,为都官尚书。文帝开皇二年出为熊州刺史,卒于官。
全隋文·卷九
聿修字叔德,陈郡项人,一云阳夏人,魏都官尚书翻子。太昌中,为太保开府西阁祭酒,历五兵左民郎中。武定末,为太子中舍人。齐天保初,除太子庶子,行博陵太守,寻兼太府少卿,转大司农少卿。太宁初,除太常少卿。河清中,加冠军辅国将军,除吏部郎中,迁司徒左长史,加骠骑大将军,兼御史中丞、司徒录事参军,迁秘书监。天统中,出为信州刺史。武平中,除都官尚书,转吏部尚书。齐亡入周,授仪同大将军、吏部下大夫。大象末,除东京司宗中大夫。隋受禅,加上仪同,迁东京都官尚书。入,除都官尚书。开皇二年,出为熊州刺史。卒年七十二。
卢叔武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一作叔彪,当为叔虎,均避唐讳改。北齐范阳涿人,文伟从子。好奇策。为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胜不用其计,弃城奔梁。叔武归本县。高澄辟之,不到。孝昭帝召为太子中庶子,劝帝攻关西,撰《平西策》一卷。武成帝时出为合州刺史,迁太子詹事。自奉俭约。齐亡,以寒馁死。
全北齐文·卷二
叔武,《北史》作叔彪,潜族弟,魏未为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胜败,不应辟召,孝昭即位,为太子中庶子,加银青光禄大夫,武成即位,拜仪同三司都官尚书,出为合州刺史,武平中迁太子詹事右光禄大夫,齐亡,归范阳,遭乱城陷,以寒馁死,周将宇文神举收而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