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86,分160页显示  上一页  134  135  136  137  138  140  141  142  143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四缘发菩提心
辨邪伪禅发相
辨真正禅发相
于无始众生发愿一阐提
剃发染衣为僧宝
明利心中觉观发相
半明半昏觉观发相
一向沉昏觉观发相
动发思
发大智心
发大悲心
发大愿心
厌离有为发心
所求菩提发心
发菩提心等业
四缘发菩提心
【三藏法数】
(出地持经)
〔一、见闻为增上缘〕,增上即增进之义。谓世间之人,或见或闻诸佛菩萨有不可思议神通变化之事,既见闻已,即发是念,是佛菩萨功行具足,能为如是诸变化事;以此见闻,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闻法为增上缘〕,谓世间之人,虽不见闻诸佛菩萨神通变化,但闻说法,赞叹菩提及大乘法。彼人闻已,则欢喜信乐,以此闻法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
〔三、护法为增上缘〕,谓世间之人,虽不闻法,或见法欲灭之相,遂作是念:无量众生,造诸恶业,当遭大苦。我今修菩萨道,护持正法,为诸众生灭无量苦。以此护法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
〔四、发心为增上缘〕,谓世间之人,虽不见法灭之相,但见恶世众生,为烦恼所障,不能出离生死;遂作是念:于此恶世,尚不能发二乘之愿,况能志求无上菩提。我当发心,亦令他发,以此发心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菩提心。(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辨邪伪禅发相
【三藏法数】
谓修禅之人,于禅定中,或觉自身如缚如压,或时身轻欲飞,或欢喜躁动,忧愁悲思,如是种种邪伪之相,与禅俱发。心若爱著,即与鬼法相应,多失心颠狂。是故修禅定者,于此诸相,即当一心寂静,辨其邪伪,知彼虚诳,不爱不著,则自然灭谢,是为辨邪伪禅发相。
辨真正禅发相
【三藏法数】
谓修禅之人,于禅定中,端心正念,离诸昏散,但觉身心安隐,泯然虚豁,空明清净,寂静无为,而与正定相应。如前所说一切邪伪之相,了无所见,是为辨真正禅发相。
于无始众生发愿一阐提
【三藏法数】
谓世间众生,穷劫有之,无有初始,故名无始众生。菩萨发愿度诸众生,以本愿力,现为阐提。故楞伽经云:菩萨以本愿方便,不般涅槃,是名于无始众生发愿一阐提。
剃发染衣为僧宝
【三藏法数】
剃发染衣者,谓剃除须发,著染色衣,即世间之僧,以能流通佛法,是为僧宝也。
明利心中觉观发相
【三藏法数】
谓修禅之人,宿无善根,现修定时,善法不起。但觉观攀缘念念不住,三毒之中,或缘贪,或缘瞋,或缘痴,如是经年累月,而不得定。此为明利心中觉观发相。
半明半昏觉观发相
【三藏法数】
谓修禅之人,于摄念时,虽了觉观烦恼念念不住,但随所缘,或明或昏;明则觉观攀缘起诸思想,昏则无记瞪瞢,无所觉知,是为半明半昏觉观发相。
一向沉昏觉观发相
【三藏法数】
谓修禅之人,于修禅定时,心虽一向昏闇犹如睡眠,然于昏昏之中,切切攀缘觉观不住,是名沉昏觉观发相。
动发思
【三藏法数】
唯识论云:动身之思,名为身业;发语之思,名为语业,是名动发思。
发大智心
【三藏法数】
谓欲以智慧广求一切佛法,普令众生,皆得法喜之乐,是名发大智心。
发大悲心
【三藏法数】
谓慈悯一切众生轮回生死,受种种苦,誓愿救拔,是名发大悲心。
发大愿心
【三藏法数】
谓依四弘誓愿,发无上菩提之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名发大愿心。(四弘誓愿者,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数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也。)
厌离有为发心
【三藏法数】
谓人厌恶世间皆是有为之法,能招三界生死之苦,欲求出离此苦,即发心修行,是名厌离有为发心。(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所求菩提发心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人宿有善本,具正知见,欲求出世妙道,即发心修行,是名所求菩提发心。
发菩提心等业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发无上道心,深信因果,诵大乘经,劝进行者,是为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