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86,分160页显示  上一页  129  130  131  132  133  135  136  137  13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净发
绀发
发下品十善心
发心
发心住
发心门
发生佛顶
发生金刚部菩萨
发吒
发光地
发戒
发思巴
发起
发起手
发起序
净发
【佛学大辞典】
(术语)僧之剃头也。净发之法,半月一度。高僧传(阇那崛多传)曰:「遮拘迦国山中有入灭定罗汉三人,定中禅寂。每至半月,诸僧就山为其净发。」同求那跋陀罗传曰:「时未及净发,白首皓然。」
【佛学常见辞汇】
僧人剃头。僧人例必每半个月要净发一次。
绀发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又曰绀顶,佛陀之毛发为绀琉璃之色也。续高僧传一曰:「阳门饰毫眉之像,夜台图绀发之形。」
发下品十善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种发心之一。众生念念起胜他之心,行下品之十善,植修罗道之种也。
【三藏法数】
下品者,于作善之时,即生悔心也。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谓众生念念欲胜于人,轻他重己,而外扬仁义,行修罗道,是名发下品十善心。(梵语阿修罗,华言非天,谓行非天也。)
发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发菩提心也。愿求无上菩提之心也。涅槃经三十八曰:「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前心难。」华严经曰:「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无量寿经下曰:「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维摩经慧远疏曰:「期求正真道,名为发心。」
【佛学常见辞汇】
发愿求取无上菩提的心。
【佛学次第统编】
修行之要,最重发心,发心方有趣向,趣向方达道果。发何等心,修何等行,至何道果也。小乘之人发心者,发趣向道果之二乘心也。
发心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十住之第一位也。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十住之第一位。
【三藏法数】
谓由前十信,相蹑进修,作真方便,显发十住之心,此心真精,发本明耀,令彼十信之用,于明耀中,遍互涉入,圆成一心之德。经云: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十用,即十信之用也。)
发心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门之一。以名东门。(参见:四门)
发生佛顶
【佛学大辞典】
(佛名)具名广大发生佛顶。胎藏界释迦院释尊之右第三位,密号曰破魔金刚,主息灾之德。有广大,大转轮之异名,黄色,右手持莲,上竖独股杵,左手为胎拳,立头指当胸,坐赤莲。
发生金刚部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胎藏界金刚手院第一行第一位,密号曰不坏金刚,发生金刚部之诸尊,故有此名。故有此尊为金刚部部母之说,与金刚针菩萨同体。白黄色,法界定印上立独股,著天衣,坐赤莲。
发吒
【佛学大辞典】
(术语)Phat!,为破坏之义。破坏一切之魔障也,故四种法中降伏法真言终,必用此句。大日经七曰:「初后吽发降伏用。」同疏七曰:「发吒也是扑义。」秘藏记末曰:「降伏初吽后发吒。」同私钞九曰:「吽字其音如牛吠,是降伏声也。又风轮种子也。风有摧破能,故为降伏加句。发吒者,破坏义,是又与调伏相应。」
发光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十地之第三地。乃本觉之慧光开发位也。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十地之第三地。
【三藏法数】
谓同异情见之垢既净,则本觉之慧光明开发。经云:净极明生,名发光地。(情见者,谓依情分别之见也。)
发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授戒之法于受者之身中发得戒也。法华玄义六曰:「受戒之时,说此戒法授于前人,前人听闻即得发戒。」
发思巴
【佛学大辞典】
(人名)或作八思巴,八思麻。华言圣童也。西藏新志中曰:「至元之初,有发思巴者出。礼其伯父萨思哇,学伽陀三千言。七岁能演其法,论辨纵横。复遍咨名宿,钩元索隐,尽通三藏。国人以为圣。呼之为发思巴。岁十五、闻元世祖之德,驰驿谒之王府。世祖深信之。宫闱并东宫皆受法戒。及世祖登极,赐发思巴玉印,使任中国之法王,统天下之教。时仅二十二也。至元七年,受诏制元之国字,称旨。即今之蒙古字。至此更升帝师大宝王。赐玉印。由此统领诸国之释教。至元二十一年,召至京师。礼遇极隆。如一佛出世之时。于是遂以红教为元之国教。」
发起
【佛学大辞典】
(杂语)物之初起曰发处。【又】发扬鼓动他人也。注维摩经二曰:「显维摩诘辩才殊胜,发起众会。」
发起手
【佛学大辞典】
(印相)为发起相之印相也。大日经疏十六曰:「除恶趣菩萨画作发起手,谓舒手仰掌,从下向上举之。」
发起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序之一。对于證信序而立。(参见:序分)
序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经三分之一。(参见:序正流通三分)。
【三藏法数】
序即序述,亦次序也。有通序、别序。通序者,谓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与某大众俱。此是通序。以一切经初同有此序,故名通也。别序者,盖佛说经,必有由致。如楞严经由阿难遭摩登伽幻术之缘,佛因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故说是经,是名别序。而言别者,以诸经所说,各有缘起不同,故名别也。虽分通别,总名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