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小提琴  拼音:xiǎo tí qín
Violin
乐器名,弓弦乐器。为提琴家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的乐器之一。琴身主要部分为木制的共鸣箱及琴杆所构成,张四根弦。演奏时置于肩上,常用左手按弦,右手拉弓。由于其音色优美丰富,是理想的独奏乐器,为现今管弦乐团中的高音乐器。早期也译作「凡阿林」、「梵哦铃」、「梵娥铃」、「梵亚铃」、「梵哑铃」。
《漢語大詞典》:笙丛(笙叢)
形容笙管排列密集,发音和谐。喻人之相协,感情融洽。 宋 梅尧臣 《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君家好兄弟,响合如笙丛。”
《國語辭典》:浊音(濁音)  拼音:zhuó yīn
语音学上指气息发出成声时振动声带的辅音。如国音字母ㄇ、ㄋ、ㄖ等。也称为「浊声」。
《国语辞典》:飘字(飘字)  拼音:piāo zì
唱戏的人咬字发音不正确,称为「飘字」。
《国语辞典》:持阻  拼音:chí zǔ
辅音发音过程的中间阶段。为发音时阻碍作用的持续,是发音器官形成阻碍到恢复正常状态之前的阶段。如发[p]音时,从双唇紧闭到张开之前,肌肉持续紧张,口腔完全闭塞的阶段,即为持阻阶段。
《国语辞典》:唇读(唇读)  拼音:chún dú
细察对方发音时嘴唇之不同形态,以瞭解说话的内容,为聋哑者除手语外沟通思想的另一种方式。
《国语辞典》:翼琴  拼音:yì qín
乐器名。属于键盘乐器,轻按键盘,小铜片即敲打弦而发音,为钢琴的前身,流行于十八世纪末的欧洲。
《國語辭典》:咬舌  拼音:yǎo shé
1.说话时舌尖发音不清。《红楼梦》第二○回:「我只保佑著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也作「咬舌子」、「咬舌儿」。
2.咬断舌尖。如:「咬舌自尽」。
《國語辭典》:鼻音  拼音:bí yīn
发音时,口腔的气流通路阻塞,软颚和小舌下垂,气流改从鼻腔逸出,即成为鼻音。国音中的鼻音有ㄇ、ㄋ。鼻音为塞音的鼻音化,故也称为「鼻破裂音」;又因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塞,而在鼻腔中自由通过,故也称为「塞通音」。
《漢語大詞典》:合元音
旧时语音学上指开口度较小,发音时舌位比较高的几个元音。
《國語辭典》:促音  拼音:cù yīn
入声发音短促,出口急收,故称为「促音」。也称为「促声」。
《國語辭典》:柳琴  拼音:liǔ qín
乐器名,弹拨乐器。形似琵琶而略小,通体长约六十五公分。早期为二弦、三弦,今有四轸,四弦,一般为二十四品位,亦有增加到廿八品位,按半音排列。流行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是柳琴戏、泗州戏和乱弹的主要伴奏乐器,亦用于常州丝弦。近年成为民族乐团的高音乐器,开始出现独奏曲和协奏曲。也称为「柳叶琴」、「土琵琶」、「小琵琶」、「金刚腿」。
《漢語大詞典》:切诣(切詣)
谓发音迅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
分類:发音迅急
《國語辭典》:口技  拼音:kǒu jì
一种杂技。运用口腔的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封台》:「像声即口技,能学百鸟音,并能作南腔北调,嬉笑怒骂,以一人而兼之,听之历历也。」
《漢語大詞典》:齆鼻
因鼻孔堵塞而发音不清。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后赵·王谟:“﹝ 王謨 ﹞齆鼻,言不清畅。”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嘲齆鼻》:“一士齆鼻,开罪於友,戏作《西江月》嘲之。”亦作“ 齆鼻头 ”。 胡祖德 《沪谚外编·三百六十行营业谣》:“臭猪头肉无人吃,自有齆鼻头 阿二 来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