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生嗔
生气;发怒。 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休论我性不容人,拳打了谗臣,恁般生嗔。”《西游记》第五二回:“这壁厢 哪吒太子 生嗔, 火德星君 发狠。”红楼梦第八九回:“ 寳玉 欲将实言安慰,又恐 黛玉 生嗔,反添病症。” 郭沫若 《落叶·第三二信》:“我是时常看成自己一样,有时放肆一回,有时又执拗一下,有时无端地生嗔。”
分類:生气发怒
《漢語大詞典》:怒嗔
发怒。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四:“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宋 苏辙 《秋稼》诗:“县符星火杂鞭箠,解衣乞与犹怒嗔。” 清 杜浚 《初闻灯船鼓吹歌》:“下船少迟渡口塞,踏人肩背人怒嗔。”
分類:发怒
《漢語大詞典》:愤发(憤發)
(1).奋发。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 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夫似是之言,莫不动听,因形设象,易为变观。示之以祸难,激之以耻辱,大丈夫雄心,能无愤发?” 清 方苞 《书〈杨维斗先生传〉后》:“故不得已而呼号愤发,置其身於死地,以冀君之一寤。”
(2).发怒。汉书·汲黯传:“ 黯 时与 汤 论议, 汤 辩常在文深小苛, 黯 愤发,駡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为公卿,果然。必 汤 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仄目而视矣!’”新唐书·宦者传下·韩全诲张彦弘:“帝顾卫兵,或有愤发者,因履係解,目 全忠 :‘为吾繫之。’ 全忠 跪结履,汗浹于背,而左右莫敢动。”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其后 才常 权日盛,凡事不使 泽厚 知,又日狎妓饮燕不已, 泽厚 愤发,争之不可得。”
分類:奋发发怒
《國語辭典》:伤气(傷氣)  拼音:shāng qì
1.丧气、短气。《文选。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
2.中医上指损伤元气。
《漢語大詞典》:发恶(發惡)
产生恶感;发怒。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张训妻:“后与 训 发恶,勃然而去。”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章公 惇 罢相,俄落职。 林公 希 为舍人当制,制词云:‘悻悻无大臣之节,怏怏非少主之臣。’ 章相 寄声曰:‘此一联无乃太甚!’ 林 答曰:‘长官发恶,杂职棒毒,无足怪也。’”《平妖传》第十六回:“且説 雷太监 自那日不见了新娘,差人四下寻访,并无踪跡,只恐 张鸞 发恶,着实赔礼奉承。”《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下棋的最怕旁人观看。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倘或旁观的口嘴不紧,遇煞着处溜出半句话来,赢者反输,输者反赢,欲待发恶,不为大事;欲待不抱怨,又忍气不过。”
《國語辭典》:动火(動火)  拼音:dòng huǒ
1.比喻发怒。如:「他脾气不好,容易动火。」
2.使人产生兴趣或欲念,即动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见了这个乾净精致所在,不知一个好歹,心下到有几分喜欢。那汪锡见他无有慌意,反添喜状,便觉动火。」
《漢語大詞典》:着恼(着惱)
生气;发怒。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你失误了官身,老爷在堂上好生着恼哩。”《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老道着恼,喝叫猴形人四五个来揪採将来,按在坐上。”红楼梦第七四回:“ 晴雯 一听如此説,心内大异,便知有人暗算了他,虽然着恼,只不敢作声。” 茹志鹃 《百合花》:“我着恼地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
分類:生气发怒
《國語辭典》:冒火  拼音:mào huǒ
1.火向上冲。如:「汽车引擎冒火了,赶快离开。」
2.生气、发火。如:「他正气得冒火,你就别再扇风了!」《红楼梦》第二七回:「他们必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嚼字,拿著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
《國語辭典》:挂火(掛火)  拼音:guà huǒ
生气、恼火。如:「因为顾客的无理取闹,老李忍不住挂火了!」
分類:发怒生气
《國語辭典》:忿发(忿發)  拼音:fèn fā
奋发、振作。《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都忿发,各命通的亲几口儿皆相逢。」
分類:发怒愤慨
《國語辭典》:动怒(動怒)  拼音:dòng nù
发怒、生气。《儒林外史》第六回:「汤父母著实动怒,多亏令弟看的破,息下来了。」《三侠五义》第五回:「太爷不必动怒,小人实招就是了。」
分類:动怒发怒
《漢語大詞典》:起躁
发怒;发脾气。 王汶石 《风雪之夜·春夜》:“大伯一点也不起躁,只是挎起筐子,预备要走。”
《漢語大詞典》:炸毛
方言。发脾气;发怒。
《国语辞典》:心头火起(心头火起)  拼音:xīn tóu huǒ qǐ
比喻发怒。如:「他遇到不讲理的人,不由得心头火起,但为了避免场面尴尬,只好竭力沟通。」
分类:发怒
《漢語大詞典》:忿性
谓发怒。 元 柯丹丘 《荆钗记·觅真》:“只因小娘子不从 孙 宅,老安人忿性,把他嫁了 王秀才 。”
分類:发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