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颁示(頒示)
(1).发布;通告。谓公布出来,使人知晓。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宜付史舘,颁示天下,賫卷中使则 焦楚鍠 也。”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猾夏之渐:“续增若干款,颁示各省督抚将军遵照办理。”清史稿·后妃传·文宗孝钦显皇后:“两太后以 文宗 赐 同道堂 小璽铃识,仍以上旨颁示。”
(2).谓赐给观看。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鈐书》:“又颁示北岳碑,真雄文健笔,高古相称。”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三道札子》:“德音行事,外廷有所未闻,及自来更有纪述,发明文字,藏在宫禁者,欲乞特赐颁示,以凭论次。”
《國語辭典》:号令(號令)  拼音:hào lìng
1.传呼命令。如:「号令三军」。《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总兵号令一声,那些兵一齐渡过河去了。」
2.传呼的命令。《三国演义》第一○○回:「既令进兵,今又教休进,何其号令不明!」
3.发号施令的政权。《史记。卷一六。秦楚之际月表》:「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閒,号令三嬗。」
《國語辭典》:号令(號令)  拼音:hào ling
将犯人裍绑游街示众。《水浒传》第五一回:「立等知县差人,把雷横捉拿到官。当厅责打,取了招状,将具枷来枷了,押出去号令示众。」《三国演义》第九回:「王允命缚赴市曹斩之,又将董卓尸首,号令通衢。」
《國語辭典》:成命  拼音:chéng mìng
1.已发布的命令。如:「收回成命」。《资治通鉴。卷二七六。后唐纪五。明宗天成四年》:「福自刺史无功建节,尚复何求!且成命已行,难以复改。」
2.已定的天命。《书经。召诰》:「王厥有成命治民,今休。」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奉上天之成命,师圣人之遗书。」
《國語辭典》:台省(臺省)  拼音:tái shěng
1.汉时尚书的称呼。
2.唐时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的总称。唐。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
3.台湾省政府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前的缩称。参见「台湾省」条。
《漢語大詞典》:申命
(1).重申教命;再命。易·巽:“重巽以申命。” 孙星衍 集解引 陆绩 曰:“巽为命令。重命令者,欲丁寧也。” 高亨 注:“《巽》之卦象是君上重申其教命。故曰:‘重巽以申命。’”
(2).任命。《三国志·魏志·王朗传》:“是以 唐 虞 之设官分职,申命公卿,各以其事,然后惟 龙 为纳言,犹今尚书也。”
(3).命令。 唐 李白 《比干碑》:“申命郡县,封坟葺祠。” 唐 柳宗元 《终南山祠堂碑》:“皇帝使中謁者,祷于 终南山 ,申命 京兆 尹 韩府君 ,祗飭祀事,考视祠制。”
(4).指发布命令。觚賸·序赋创格引 清 陈鹤容 《〈当泣草〉序》:“ 巫咸 申命, 詹尹 陈辞。”
《國語辭典》:诏令(詔令)  拼音:zhào lìng
1.皇帝的命令。《韩非子。初见秦》:「土地广而兵强,战剋攻取,诏令天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又诏令太医院有名医人数个,到寓诊视。」也作「诏敕」。
2.文体名。是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发命令、文告的通称。包括册文、制、敕、诏、诰等。
《国语辞典》:下诏(下诏)  拼音:xià zhào
古代帝王发布诏令。唐。李邕〈谢敕书及䌽绫表〉:「天门下诏,横笔阵于长山。」《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诏天雄节度使范延光、卢龙节度使赵德钧、耀州节度使潘环,共帅所部兵救晋安,下诏亲征。」
《國語辭典》:指示  拼音:zhǐ shì
1.指给别人看。《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果有小路快便,相烦指示同行,到了镇上买酒相谢。」
2.对部属或晚辈说明处理事情的原则和方法。《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杜睿等二人在谷中监督匠作,依法制造,孔明每日往来指示。」《红楼梦》第一四回:「因此也不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目若无人。」
3.指教、赐教。如:「多承指示,万分感激。」
《國語辭典》:下令  拼音:xià lìng
下达命令。《文选。范晔。宦者传论》:「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闱之閒。」《三国演义》第九回:「董卓即日下令还郿坞,百官俱拜送。」
《國語辭典》:三官  拼音:sān guān
1.三种官的合称:(1)司徒、司马、司空的总称。《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为司空,以书勋。」《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2)汉代均输、钟官、辨铜令的合称。《史记。卷三○。平准书》裴骃集解引〈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属官有上林均输、钟官、辨铜令。』然则上林三官,其是此三令乎?」
2.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官」。也称为「三元」。
3.人身上的三要处:(1)耳、目、心之三器官。《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凡耳之闻也,藉于静;目之见也,藉于昭;心之知也,藉于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者废矣。」(2)身体食、视、听三要处。《淮南子。诠言》:「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國語辭典》:下等  拼音:xià děng
品级低的或地位卑下的。《儒林外史》第一五回:「不要说算命拆字是下等,就是教馆、作幕,都不是个了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那上等的,自有那一班王孙公子去问津;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涎著要尝鼎一脔。」
《漢語大詞典》:赦令
旧时君主发布的减免罪刑或赋役的命令。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楚王 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 朱公 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 朱公 子,明日遂下赦令。” 宋 秦观 《财用上》:“数因赦令而弛逋负,大出廪廥以振乏絶。”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敕戒州部,詔誥百官,制施赦令,策封王侯,皆用之天子。”
《漢語大詞典》:陈辞(陳辭)
(1).发布命令。国语·周语上:“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於德而无勤民於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2).发表言论,诉说。国语·晋语八:“臣尝陈辞矣,心以守志,辞以行之,所以事君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并陈辞帝庭,匪假书翰。” 宋 陈亮 《祭金伯清父文》:“念归怨之何所,矢陈辞之靡他。” 清 唐孙华 《石鼓歌》:“陈辞纪事铺鉅藻,追匹《雅》《颂》非 齐 謳。”
《漢語大詞典》:发政(發政)
发布政令;施行政治措施。墨子·尚同上:“天子发政於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汉书·韩安国传:“是以古之人君谋事必就祖,发政占古语,重作事也。”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周礼非周公书:“歷代以来,唯 宇文周 依六典以建官,至於治民发政,亦未尝循故辙。”《宋史·乐志九》:“制礼作乐,发政施仁。”
《漢語大詞典》:晨发(晨發)
(1).早晨发布。 唐 柳宗元 《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言为建瓴,晨发夕被,声驰而响溢,风振而草靡。”
(2).清晨出发。 元 萨都剌 《早发黄河即事》诗:“晨发 大河 上,曙色满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