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吱吱咯咯  拼音:zhī zhī gé gé
拟声词:(1)形容说话吞吐而细小的声音。《文明小史》第二六回:「说的话儿不甚著劲,吱吱咯咯的半吞半吐,末了又是什么呼万岁的祝词。」(2)形容笑声。如:「吱吱咯咯,笑个不停。」或读为ㄗ ㄗ ㄍㄜˊ ㄍㄜˊ zī zī gé gé。
《漢語大詞典》:吱吱声
烹饪时发出的咝咝响声。例如:在楼下,我能够听到油煎腌猪肉时发出的吱吱声。
微弱而尖细的叫声(如小鸟或小鼠的)
《漢語大詞典》:政由己出
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三年,遂将五诸侯灭 秦 ,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 羽 出,号为‘霸王’。” 章炳麟 《为〈民报〉封禁事移让日本内务大臣平田东助书》之三:“独有为贵大臣告者,臺阁之上,政由己出,龙行虎步,高下在心,欲将《民报》永远禁止,则直令永远禁止耳。”
《國語辭典》:政出多门(政出多門)  拼音:zhèng chū duō mén
政令由许多部门发出。语本《左传。成公十六年》:「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政令于是乎成。今其谋曰:『晋政多门,不可从也。』」比喻中央政府或领导阶层权力涣散。《晋书。卷一一七。姚兴载记上》:「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元史。卷一五○。何实传》:「古者一相,专任贤也,今宰执员多,政出多门,转相疑忌,请损之。」
《漢語大詞典》:噪噪切切
犹言嘈嘈切切。指弦乐器上大弦和小弦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噪噪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
《漢語大詞典》:匝嘴
咂嘴。用舌尖抵住上腭发出声音,表示赞美、羡慕、惊叹等多种感情。《轰天雷》第十回:“ 北山 匝嘴弄舌,脸上做出许多怪状, 燕楼 大疑,越问得紧, 北山 只是不説。”
《漢語大詞典》:滋溜
方言。象声词。多形容小动物的叫声或快速行动发出的声音。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五:“一只鹭鸶滋溜滋溜叫了一声,飞逝了。” 陈石峻 《泽玛姬·老鼠猴子和黑熊》:“老鼠好像懂话,回过头来瞅了穷人好几眼,然后滋溜一下跑了。”
《國語辭典》:掌心雷  拼音:zhǎng xīn léi
1.道教指有道者能随手发雷击物的法术。
2.武器名:(1)一种可随手发射,两头尖锐的小形铁针,为旧时武人常用的暗器。(2)一种小型手鎗。
《漢語大詞典》:碨柍
亦作“ 碨泱 ”。 形容众声竞相发出。文选·马融〈长笛赋〉:“充屈鬱律,瞋菌碨柍。” 李善 注:“皆众声鬱积竞出之貌。”一本作“ 碨抰 ”。
分類:容众发出
《國語辭典》:无病呻吟(無病呻吟)  拼音:wú bìng shēn yín
本无疾病而呻吟做作。比喻人无端忧戚或妄发牢骚。宋。辛弃疾〈临江仙。老去浑身无著处〉词:「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漢語大詞典》:齆臭
方言。物体腐烂发酵而发出的臭味。
《國語辭典》:睟面盎背  拼音:suì miàn àng bèi
君子内在的道德的光彩,自然流露在面上与背部。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后用以形容有道德修养者的仪态。宋。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研穷义理之精微,辩析古今之同异,原心于秒忽,较礼于分寸,以积累为功,以涵养为正,睟面盎背,则亮于诸儒诚有愧焉。」
《國語辭典》:太阳能(太陽能)  拼音:tài yáng néng
太阳发出的光与热等辐射能。其能量可透过仪器的处理,转换成电能、热能和各种动能,为人类亟待研究利用的一种天然能源。
《漢語大詞典》:蒜气(蒜氣)
腋部发出的臭气,狐臭。南史·宋纪下·后废帝:“察 孙超 有蒜气,剖腹视之。”
《國語辭典》:听神经(聽神經)  拼音:tīng shén jīng
属于第八对脑神经,分布于内耳的内听道底及耳蜗管中,专司听觉及身体平衡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