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反绑(反綁)  拼音:fǎn bǎng
将双手放在背后捆绑起来。如:「人质被歹徒反绑于屋内等待救援。」
《漢語大詞典》:返缚(返縛)
犹反绑。《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昭王 弃城而走,遂被 仵相 擒身,返缚 昭王 。”
分類:反绑
《漢語大詞典》:背绑(背綁)
反绑。《水浒传》第四七回:“只见七八十个军人背绑着一个人过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净执牌前行,杂背绑二人,赤身披髮,急拉下。” 峻青 《黎明的河边》七:“老大娘背绑着双手,满脸血迹,披头散发的站在沙丘上。”
分類:反绑
《國語辭典》:面缚(面縛)  拼音:miàn fú
双手被反绑在背后而面向前。《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小战江介,则成都自溃,曜兵剑阁,而姜维面缚。」
《國語辭典》:面缚舆榇(面縛輿櫬)  拼音:miàn fú yú chèn
两手反绑,车载空棺。表示投降并自请受刑。《三国志。卷二八。魏书。邓艾传》:「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后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缚舆榇,出北门十里而降。」
《國語辭典》:反接  拼音:fǎn jiē
两手反绑在背后。《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武士反接之,遂会诸侯于陈,尽定楚地。」
《漢語大詞典》:反缚(反縛)
反绑两手。南史·齐纪下:“帬向后,总而结之,名曰‘反缚黄丽’。 东昏 与刀敕之徒亲自著之……‘黄丽’者‘皇离’,为日而反缚之, 东昏 戮死之应也。”新唐书·窦易直传:“反缚为乱者三百餘人, 易直 悉斩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画里是被捕的孑遗,有赤脚的,有穿木鞋的,都是强有力的汉子,但竟也有儿童,个个反缚两手,禁在绳圈里。”
分類:反绑两手
《國語辭典》:反剪  拼音:fǎn jiǎn
反背双手或双手反绑于背后。《儒林外史》第八回:「几十个兵卒跳上船来,走进中舱,把王道台反剪了手,捉上大船。」
《漢語大詞典》:倒剪
(1).双手被交叉反绑。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那四个的八隻手都在身背后倒剪着,招架也无从招架。”
(2).把双手交叉地放在背后。 贾大山 《取经》:“他倒剪双手,漫地里兜着圈子。” 余小华 《返青》:“你看他一本正经地倒剪双手,一边踱步一边背书呢。”
《國語辭典》:面缚舆榇(面縛輿櫬)  拼音:miàn fú yú chèn
两手反绑,车载空棺。表示投降并自请受刑。《三国志。卷二八。魏书。邓艾传》:「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后主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馀人,面缚舆榇,出北门十里而降。」
《國語辭典》:面缚衔璧(面縛銜璧)  拼音:miàn fú xián bì
面缚,两手反绑而面向前。衔璧,口含璧玉。面缚衔璧用以表示投降请罪。《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