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错逆(錯逆)
错乱反常。后汉书·郎顗传:“时气错逆,霾雾蔽日。” 明 李东阳 《惺惺斋记》:“如梦之魘,如疾之眩,颠倒错逆。”
分類:错乱反常
《漢語大詞典》:错戾(錯戾)
亦作“ 错盭 ”。 错乱反常。《后汉书·襄楷传》:“比年日食於正朔,三光不明,五纬错戾。” 宋 叶适 《司马温公祠堂记》:“当是时,天象错戾,碑首仆裂。”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皋陶有后:“又 皋陶 少 益 数十岁而为父, 益 长数十岁而为子,何后先错戾如是。”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延及 汉 世是非错盭矣,此示 惠施 之所短也。”
分類:错乱反常
《漢語大詞典》:妖变(妖變)
(1).指反常、怪异的现象或事物。 汉 王充 论衡·感虚:“此言文章兴而乱渐见,故其妖变致天雨粟、鬼夜哭也。”《后汉书·陈忠传》:“政有得失,则感动阴阳,妖变为应。”隋书·高祖纪下:“以平 陈 所得古器多为妖变,悉命毁之。”
(2).灾异和变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鬼怪·邓子龙香木:“虽云运数前定,何物枯枿,能预示妖变乃尔。”
《漢語大詞典》:夭孽
怪异反常的现象、灾祸。《孔子家语·五仪解》:“又其先世 殷王太戊 之时,道缺法圮,以致夭孽。”
《漢語大詞典》:异灾(異烖)
灾异;反常的自然现象。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大傀异烖。” 郑玄 注:“傀,犹怪也。异烖,谓天地奇变者。”
《國語辭典》:畸形  拼音:jī xíng
1.生物体的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2.反常或不合常理。如:「在团体中,如果把反对的意见都视为畸形的言论,就很难建立共识。」
《漢語大詞典》:谬异(謬異)
荒谬反常;谬误,有差别。 唐 元稹 《王沂河南府永宁县令等制》:“比制诸侯吏,府罢则归之有司,以叙常秩。近或不时以闻谬异前詔。” 宋 王令 《〈说孟子〉序》:“夫五经虽存,而説者谬异,学者安所取信哉?”
《漢語大詞典》:十拗
指老人的十种反常情态。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老人十拗:“ 朱新中 《鄞川志》载 郭功父 ‘老人十拗’,谓不记近事记得远事,不能近视能远视,哭无泪笑有泪,夜不睡日睡,不肯坐多好行,不肯食软要食硬,儿子不惜惜孙子,大事不问碎事絮,少饮酒多饮茶,暖不出寒即出。” 宋 楼钥 《昼寝正酣适斋以二十韵诗来亟为次韵》:“六旬顾我犹加懒,八秩如公尚自持。但仰三尊知共庆,孰云十拗敢轻嗤。”
《漢語大詞典》:四背
指四件违反常情的事。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二:“ 卢员外 纶 作拟僧之诗,僧 清江 作七夕之咏, 刘随州 有眼作无眼之句, 宋雍 无眼作有眼之诗。故诗流以为四背,或云四倒。”
《漢語大詞典》:回逆(迴逆)
倒转。
倒转,反常。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太史郎 陈苗 奏 晧 久阴不雨,风气迴逆,将有阴谋。”
分類:倒转反常
《國語辭典》:疯癫(瘋癲)  拼音:fēng diān
精神错乱,言语行动失常。如:「他行为疯癫,令人畏惧。」也作「疯狂」。
《漢語大詞典》:乖动(乖動)
运行反常。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王者心有所惟,意有所想,未形颜色,则五星推移,阴阳乖动;以此观之,知天之与人相去不遐。”
分類:运行反常
《國語辭典》:乖性儿(乖性兒)  拼音:guāi xìng ér
彆扭的意思。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红娘看时,有些乖性儿,只怕有情人不遂心也似此。」
《漢語大詞典》:地妖
谓大地上所发生的反常怪异之事。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 杜预 注:“羣物失性。” 孔颖达 疏:“言其怪异谓之妖。”《孔子家语·五仪解》:“天灾地妖,所以儆人主者也。” 汉 刘向 说苑·敬慎:“ 孔子 曰:‘存亡祸福,皆在己而已;天灾地妖,亦不能杀也。’”
《漢語大詞典》:邪门儿
不正常;反常。例如:他居然考了个不及格,真邪门儿了。
指不正当的门路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