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92
词典
6
分类词汇
86
共92,分7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5
6
7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泛常
乖常
乖和
乖沴
反戾
突悖
版版
怫戾
矫常
无道
昼阴
妖孽
灾变
倒行
违众
《國語辭典》:
泛常
拼音:
fàn cháng
1.平常、寻常。《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我两人神交已久,不比泛常。」
2.时时、经常。《水浒传》第六回:「且说菜园左近,有二三十个赌博不成才的破落户泼皮,泛常在园内偷盗菜蔬,靠著养身。」
分類:
普通
经常
反常
常常
平常
《漢語大詞典》:
乖常
反常。
《
魏书·太祖纪
》
:“归咎羣下,喜怒乖常。”
《歧路灯》
第四三回:“酒是迷魂汤,醉了便乖常。”
分類:
反常
《漢語大詞典》:
乖和
(1).反常;不和谐。
《
周书·武帝纪上
》
:“乖和爽序,违失先志。”
《醒世姻缘传》
第三一回:“众生丛业,天心仁爱无穷;诸理乖和,帝德戒惩有警。”
(2).犹违和。指有病。 宋 孙光宪
《
北梦琐言
》
卷二十:“上圣体乖和, 冯道 对寝膳之间,动思调卫。”
分類:
反常
违和
不和
不和谐
和谐
有病
《漢語大詞典》:
乖沴
(1).不和之气,邪气。 宋
李纲
《中兴至言序》
:“譬犹康强之人,负持壮盛,蔑衞生调摄之经,得阴阳乖沴之疾。” 明
高启
《大水》
诗:“阴阳致乖沴,孰能究其然。” 清
戴名世
《忧庵记》
:“五行之乖沴入吾之膏肓,阴阳之颠倒蛊吾之志虑。”
(2).怪异;反常。 清
戴名世
《西狩获麟解》
:“六鷁退飞,鸜鵒来巢,虽其至乖沴,亦莫不书,而况获麟之大乎?”
分類:
不和
怪异
和之
反常
邪气
《漢語大詞典》:
反戾
(1).违背;背离。 汉 王符
《
潜夫论·忠贵
》
:“反戾天地,欺诬神明。” 晋
葛洪
《
抱朴子·微旨
》
:“背向异辞,反戾直正。” 清
王夫之
《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章
》
:“且过不及,亦皆以行乎中庸之教,而初未反戾乎中庸。”
(2).乖戾;反常。 汉 王符
《
潜夫论·相列
》
:“愚者反戾,不自省思,虽休徵见相,福转为灾。” 唐
柳宗元
《时令论下》
:“于是又为之言五行之反戾、相盪、相摩、妖灾之説,以震动於厥心,古之所以防昏乱之术也。”
分類:
违背
乖戾
反常
背离
《漢語大詞典》:
突悖
鲁莽;反常。 唐
元稹
《有鸟》
诗之十二:“有鸟有鸟名老乌,贪痴突誖天下无。”
分類:
鲁莽
反常
《漢語大詞典》:
版版
邪僻;反常。
《
尔雅·释训
》
:“版版、盪盪,僻也。” 郭璞 注:“皆邪僻。” 陆德明 释文引 李巡 曰:“版版,失道之僻也。” 唐
卢仝
《叹昨日》
诗之三:“上帝版版主何物?日车劫劫西向没。”参见“ 板板 ”。
分類:
邪僻
反常
郭璞
《國語辭典》:
板板
拼音:
bǎn bǎn
形容面部表情冷淡。《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若说是有情,如何眉梢眼角,不见些些光景,只是恁等板板地?」
分類:
容表
表情
反常
冷淡
严肃
《漢語大詞典》:
怫戾
叛逆;反常。
《
新唐书·韦皋传
》
:“礼让行于殊俗,则怫戾者化。” 杨笃生
《新湖南》
:“入其塾,则諢笑之声謞謞然;适其野,则气息怫戾,容色愁惨。”
分類:
叛逆
反常
《漢語大詞典》:
矫常(矯常)
反常。谓改变、掩饰常态。
《
西京杂记
》
卷四:“ 娄敬 始因 虞将军 请见 高祖 ,衣旃衣,披羊裘。 虞将军 脱其身上衣服以衣之。 敬 曰:‘……今捨旃褐,假鲜华,是矫常也,不敢。’”
分類:
反常
掩饰
常态
《國語辭典》:
无道(無道)
拼音:
wú dào
1.国政不修、社会混乱。《礼记。檀弓下》:「曾子曰:『国无道,君子耻。』」
2.国君无德,不行正道。《书经。武成》:「今商王受,无道。」
3.没有说、不说。《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4.没有方法。《抱朴子。外篇。良规》:「争臣七人,无道可救,致令王莽之徒,生其奸变。」
分類:
无道
没有办法
不行
社会
正道
违反
办法
政治
反常
常理
纷乱
坏人
坏事
不近情理
黑暗
暴君
权贵
贵者
恶行
《漢語大詞典》:
昼阴(晝陰)
(1).白昼阴暗。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
:“浮云鬱而四塞兮,天窈窕而昼阴。” 唐
王维
《赋得秋日悬清光》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唐
杜牧
《绿梦》
诗:“秋色寄高树,昼阴笼近山。”
(2).指天道反常,将有灾异。参见“ 昼阴夜阳 ”。
分類:
白昼
天道
阴暗
反常
灾异
《漢語大詞典》:
昼阴夜阳(晝陰夜陽)
依我国古代阴阳之说,昼属阳,夜属阴。“昼阴夜阳”表示天道反常,将有灾异。
《
后汉书·王允传
》
:“月犯执法,彗孛仍见,昼阴夜阳,雾气交侵。”
分類:
阴阳
《國語辭典》:
妖孽
拼音:
yāo niè
1.怪异、凶恶的事物或预兆。《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妖孽数见,传为单薄。」
2.祸乱。《国语。吴语》:「挠乱百度,以妖孽吴国。」
分類:
妖孽
祸害
妖魔鬼怪
物类
女色
邪恶
反常
危害
事
现象
人
为是
不祥之兆
《國語辭典》:
灾变(災變)
拼音:
zāi biàn
灾难、变故。《汉书。卷七七。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刘辅》:「臣闻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天之所违,必先降以灾变。此神明之徵应,自然之占验也。」
分類:
灾变
自然现象
反常
灾害
《漢語大詞典》:
倒行
(1).走回头路。 明
刘基
《书为善堂卷后》
:“是故欲求道者必先定其所向,如将适 燕 ,先举辕而指北,然后访而取途,则无倒行之悔矣。”
(2).做事违反常规或违背情理。 清 余增远
《雪夜吕半隐太常谈蜀中遗事》
诗:“从来朋党能赐祸,可恨羣儒多倒行。”
分類:
做事
违反
反常
常规
违背
情理
《漢語大詞典》:
违众(違衆)
1.违背多数。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
:“违众旅叛,举以丧名,为天下笑,则明哲不取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
:“违众速尤,迕风先蹶。”
2.与众不同,违反常规。 唐
韩愈
《送牛堪序》
:“违众而求识,立奇而取名,非 堪 心之所存也。” 元
袁桷
《垂纶亭辞》
:“岂直钩以违众兮,守钓道之自然。” 清
陶正中
《读史》
诗:“君子重违众,持衡妙善俗。”
分類:
与众不同
违背
多数
违反
反常
常规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