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背反  拼音:bèi fǎn
反叛、背离。如:「他一路受到老闆栽培,却背反公司,应聘到别的企业集团,真是没良心!」《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我待诸将不薄,汝等何忍背反?」《水浒传》第三三回:「你结连清风山强贼,一同背反朝廷,当得何罪!」
分類:背叛反叛
《漢語大詞典》:反气(反氣)
反叛的骨相或气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辅 ( 牛辅 )等逆与 肃 战”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 辅 恇怯失守,不能自安……见客,先使相者相之,知有反气与不,又筮知吉凶,然后乃见之。”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用无赖之子弟,举 江东 而全弃;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反气凌行在,妖星下直庐。”
《漢語大詞典》:逆渠
旧称反叛者的首领。 清 曾国藩 《李忠武公神道碑铭》:“ 金陵 逆渠益纵羣凶西上, 武昌 、 汉阳 再陷。”
《漢語大詞典》:反据(反據)
反叛割据。后汉书·隗嚣传:“大臣反据,亡形已成。”
分類:反叛割据
《漢語大詞典》:扰叛(擾叛)
骚乱反叛。诗·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唐 孔颖达 疏:“而思不出其位,无復扰叛。”隋书·何稠传:“州县不能绥养,致边民扰叛。”
分類:骚乱反叛
《漢語大詞典》:土寇
旧时对地方上的反叛者或起义农民的蔑称。宋史·李神祐传:“及土寇 周琼 等叛,又副 尹崇珂 讨平之。”元史·世祖纪八:“己卯, 罗氏鬼国 土寇为患, 思播 道路不通,发兵千人与洞蛮开道。”清史稿·顺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浑传:“破 赵廉 ,克 永安关 。逐土寇 曹槓子 ,又败之於 道州 。”
《漢語大詞典》:贼吏(賊吏)
(1).酷吏。史记·汲郑列传:“﹝ 张汤 ﹞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元 黄溍 《苏学士画像记》:“擢中书检校官,擿吏曹资序失当四十餘事,覈户工两曹过用钱几四十万緡,米六百餘石,斥去贼吏二十餘人。”
(2).古代指反叛者所任命的官吏。旧唐书·刘洎马周等传赞:“ 宾王 徒步, 洎 为贼吏,一见 文皇 ,皆登相位。” 清 顾炎武 《赠路舍人泽溥》诗:“復叙国变初, 山东 并贼吏。” 王蘧常 注引《淮城纪事》:“甲申春, 闯 预遣伪官於 山东 、 湖南 各处代任,伪官遣牌先至,輒以大兵在后,恐吓地方。”
《國語辭典》:盗犯(盜犯)  拼音:dào fàn
盗窃的犯人。《六部成语注解。刑部》:「盗犯:盗贼之犯也。」
《國語辭典》:反应(反應)  拼音:fǎn yìng
1.用造反来响应。《三国志。卷一四。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程昱》:「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踰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三国志。卷一七。魏书。张乐于张徐传。张合》:「合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合皆破平之。」
2.指因受到状况改变或外在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如:「含羞草叶子会因触动而闭合,是这种植物的自然反应。」「学生上课时的反应,多少会影响授课老师的教学士气。」
《国语辞典》:反臣  拼音:fǎn chén
反叛的臣子。《三国演义》第九回:「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
分类:反叛臣子
《漢語大詞典》:噬逆
谓反叛作乱。《陈书·高祖纪下》:“ 曇朗 噬逆,罪不容诛,分命众军,仍事掩讨,方加梟磔,以明刑宪。”
分類:反叛作乱
《漢語大詞典》:横畔
放肆反叛。畔,通“ 叛 ”。文选·扬雄〈长杨赋〉:“其后 熏鬻 作虐, 东夷 横畔。” 李善 注:“横,自纵也;胡孟反。”
分類:放肆反叛
《漢語大詞典》:诈叛(詐叛)
假装反叛。三国志·吴志·胡综传“后 蕃 谋叛,事觉伏诛”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曰:“ 蕃 有口才, 魏明帝 使诈叛如 吴 ,令求作廷尉职,重案大臣以离閒之。”
分類:假装反叛
《国语辞典》:逆臣贼子(逆臣贼子)  拼音:nì chén zéi zǐ
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晋书。卷六五。王导传》:「逆臣贼子,何世无之?岂意今者近出臣族!」唐。陈子昂〈请措刑科〉:「逆臣贼子,顿伏严诛。」也作「逆子贼臣」。
《国语辞典》:逆子贼臣(逆子贼臣)  拼音:nì zǐ zéi chén
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三。降魔变文》:「唯有逆子贼臣,欲谋王之国政,怀邪抱佞,不谨风谣。」也作「逆臣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