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三反 拼音:sān fǎn
1.三种自相矛盾的行为。《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肃直谅多闻。」南朝宋。裴松之。注:「刘寔以为肃方于事上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荣贵而不求苟合,此二反也。吝惜财物而治身不秽,此三反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卞望之云:『郗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脩计校,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2.三次反叛。《晋书。卷八四。列传。刘牢之》:「而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
3.三次往返。《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
4.天子亲耕时,锄土三次称为「三反」。汉。班固《白虎通。卷四。耕桑》:「天子耕东田,而三反之。」
2.三次反叛。《晋书。卷八四。列传。刘牢之》:「而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
3.三次往返。《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
4.天子亲耕时,锄土三次称为「三反」。汉。班固《白虎通。卷四。耕桑》:「天子耕东田,而三反之。」
《漢語大詞典》:反谋(反謀)
反叛的阴谋。《史记·孟尝君列传》:“ 湣王 乃惊,而踪跡验问, 孟尝君 果无反谋,乃復召 孟尝君 。”《新唐书·卓行传·甄济》:“久之,﹝ 张济 ﹞察 禄山 有反谋,不可諫。”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及 杨 ( 杨侁 )受犒归, 赵 ( 赵方 )乃以檄召 郭胜 ,於是 郭 之反谋始决。”《秦併六国平话》卷下:“ 二世 大怒,令 赵高 治之,责 李斯 与子 李由 反谋状。”
《漢語大詞典》:反报(反報)
(1).反复,往还。《诗·小雅·大东》“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毛 传:“不能反报成章也。” 陈奂 传疏:“报,亦反也。反报犹反復。”
(2).返回报告情况。《孙子·用间》:“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生间者,反报也。” 杜牧 注:“往来相通报也。” 梅尧臣 注:“使智辨者往观其情,而以归报也。”
(3).回赠礼物。《仪礼·聘礼》“赠如覿币” 汉 郑玄 注:“见为反报也。” 贾公彦 疏:“来而不往非礼,以礼来往……故 郑 云:‘见为反报也。’”
(4).谓报复仇怨。《三国志·魏志·王昶传》:“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於身……当则无怨於彼,妄则无害於身,又何反报焉!” 宋 范仲淹 《睦州谢上表》:“ 魏文帝 宠立 郭妃 ,譖杀 甄后 ,被髮塞口而葬,终有反报之殃。”
(5).关于反叛者的情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及 杨 ( 杨侁 )受犒归, 赵 ( 赵方 )乃以檄召 郭胜 ,於是 郭 之反谋始决……初七日,反报至 襄阳 。”
(2).返回报告情况。《孙子·用间》:“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生间者,反报也。” 杜牧 注:“往来相通报也。” 梅尧臣 注:“使智辨者往观其情,而以归报也。”
(3).回赠礼物。《仪礼·聘礼》“赠如覿币” 汉 郑玄 注:“见为反报也。” 贾公彦 疏:“来而不往非礼,以礼来往……故 郑 云:‘见为反报也。’”
(4).谓报复仇怨。《三国志·魏志·王昶传》:“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於身……当则无怨於彼,妄则无害於身,又何反报焉!” 宋 范仲淹 《睦州谢上表》:“ 魏文帝 宠立 郭妃 ,譖杀 甄后 ,被髮塞口而葬,终有反报之殃。”
(5).关于反叛者的情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及 杨 ( 杨侁 )受犒归, 赵 ( 赵方 )乃以檄召 郭胜 ,於是 郭 之反谋始决……初七日,反报至 襄阳 。”
《漢語大詞典》:反意
(1).返归的念头。《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今 建 ( 苏建 )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一日餘,士尽,不敢有二心,自归。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不当斩。”
(2).反叛的意图。《资治通鉴·汉献帝兴平元年》:“ 濮阳 大姓 田氏 为反间, 操 得入城,烧其东门,示无反意。”晋剧《打金枝》:“ 唐王 :昔日里 安禄山 起了反意。”
(2).反叛的意图。《资治通鉴·汉献帝兴平元年》:“ 濮阳 大姓 田氏 为反间, 操 得入城,烧其东门,示无反意。”晋剧《打金枝》:“ 唐王 :昔日里 安禄山 起了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