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反切  拼音:fǎn qiè
古人切语之法,用二字以求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以定清浊,下字以定平上去入;如「东,德红切」、「反,甫晚切」。
《國語辭典》:切韵(切韻)  拼音:qiè yùn
1.古时以两字之音拼合成一字读音的注音方式。上字取其声,下字取其韵与声调。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五。艺文》:「所谓切韵者,上字为切,下字为韵。」也称为「切脚」。
2.书名。隋陆法言撰,五卷。为较早的韵书。后世《唐韵》、《广韵》,皆据以为蓝本,其书已亡佚。近年在敦煌石室中发现其残本,约存全书的四分之三。
《漢語大詞典》:音切
反切的别称。 宋 徐铉 《重修〈说文〉序》:“ 孙愐 唐韵行之已久,今并以 孙愐 音切为定。”《〈康熙字典〉凡例》:“至如《龙龕》《心镜》诸书音切,类多臆见。”
分類:反切
《漢語大詞典》:翻切
即反切。用两个字拼切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小学:“考古编谓 周顒 始有翻切,非也。” 清 顾炎武 《与人书》之四:“ 休文 之四声, 神珙 之翻切, 三代 之所未有也。” 清 龚自珍 《拟上〈今方言〉表》:“旁采字母翻切之旨,欲撮举一音,可以一行省音贯十八省音,可以纳十八省音於一省也。”
分類:反切上字
《漢語大詞典》:翻语(翻語)
(1).即反切。见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孙炎始为翻语
(2).流言。 唐 韩偓 《妬媒》诗:“多为遇防成后悔,偶因翻语得深猜。”
分類:流言反切
《國語辭典》:反语(反語)  拼音:fǎn yǔ
修辞学上指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常用于嘲弄讽刺。
《國語辭典》:反切  拼音:fǎn qiè
古人切语之法,用二字以求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以定清浊,下字以定平上去入;如「东,德红切」、「反,甫晚切」。
《國語辭典》:反纽(反紐)  拼音:fǎn niǔ
音韵学上指反切与声纽。唐代和尚神珙类聚双声之字,同四声、叠韵结合起来,作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用来解释反切的方法。
《國語辭典》:反切  拼音:fǎn qiè
古人切语之法,用二字以求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以定清浊,下字以定平上去入;如「东,德红切」、「反,甫晚切」。
《漢語大詞典》:反音
即反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近代辞人,率多猜忌,至乃比语求蚩,反音取瑕。”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音字用点:“至 魏 孙炎 ,始作反音,则今反切之学也。”详“ 反切 ”。
分類:反切
《國語辭典》:反切  拼音:fǎn qiè
古人切语之法,用二字以求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以定清浊,下字以定平上去入;如「东,德红切」、「反,甫晚切」。
《漢語大詞典》:切字
即反切。用两个字拼切出另一字的读音。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声韵:“ 周顒 好为体语,因此切字皆有纽,纽有平上去入之异。”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经籍艺文·切字:“又曰切字本出於西域。 汉 人训字,止曰读如某字,未用反切。然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如‘不可’为‘叵’、‘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似西国二合音,盖切字之原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封氏闻见録》曰切字始於 周顒 ……余按: 汉 末 涿郡 高诱 解《淮南子》吕氏春秋,有‘急气、缓气、闭口、笼口’之法。盖反切之学,实始于此。”
《國語辭典》:音和  拼音:yīn hé
声韵学上指反切上字与所切字同声、同清浊,反切下字与所切字同韵、同等呼者,称为「音和」。
《漢語大詞典》:乌老(烏老)
“媪”的反切注音为“乌老”,因以为“媪”的代词。史记·高祖本纪“母曰 刘媪 ”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媪,母别名也,音乌老反。”旧题 唐 杜荀鹤 《松窗杂记》:“﹝ 王生 ﹞尝游 沛 ,因醉入 高祖 庙,顾其神座笑而言曰:‘持三尺剑,灭暴 秦 ,剪强 楚 ,而不能免母乌老之称。’”
《國語辭典》:类隔(類隔)  拼音:lèi gé
音韵学上指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有重唇、轻唇或舌头、舌上的不同,称为「类隔切」。切语上字与被切之字古音本相同,但后世演变成不同的声类,因而造成切语不合的现象,即称为「类隔」。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古人制反切,皆取音和,如方、府、甫、武、符等,古人皆读重唇,后儒不识古音,谓之类隔,非古人意也。」
《國語辭典》:切脚(切腳)  拼音:qiè jiǎo
旧时以两字之音拼合成一字之音的注音方法。《二家宫词。宋。徽宗》:「曲里字难相借问,随时切脚注花笺。」宋。洪迈《容斋三笔。卷一六。切脚语》:「世人语音,有以切脚而称者,亦间见之于书史中,如以蓬为勃笼,槃为勃闽、铎为突落、叵为不可、团为突栾、钲为丁宁。」也称为「切韵」。
《漢語大詞典》:互反
谓二字先按一般反切方法相切,然后颠倒相切,从而得出两字之音。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反切证义:“ 孙炎 作反语,后又互反之……吴志·诸葛恪传云:‘成子阁者,反语石子冈也。’宋书·五行志同,晋书·五行志作‘常子阁’。”按照古音,“常阁”相切得“石”字之音,“阁常”相切得“冈”字之音,故云“互反”。
《漢語大詞典》:突栾(突欒)
“团”字的反切。后因以指圆或团状物。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释俗》:“ 孙炎 作反切,谓‘团’曰‘突欒’…… 林逋 诗‘团欒空绕百千回’是不晓俚人反切。 逋 虽变突为团,亦其谬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切脚语:“世人语音有以切脚而称者,亦间见之於书史中。如以‘蓬’为‘勃笼’……‘团’为‘突欒’。” 宋 王庭圭 《宁公端惠蒲团》诗:“正忧坐客寒无席,遗我新蒲入突欒。”
分類:反切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