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7—850 【介绍】: 唐赵郡人,字文饶。李栖筠孙、李吉甫子。幼有壮志,苦心力学,不喜科试。既冠,卓荦有大节。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学士,禁中书诏,大手笔多诏德裕草之。寻转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敬宗时出为浙西观察使。文宗即位,加检校礼部尚书,召为兵部侍郎。武宗时由淮南节度使入相,弭藩镇之祸,决策制胜,威权独重。德裕为李党首领,牛僧孺、李宗闵为首之牛党深衔之,宣宗立,为牛党所构,贬崖州司户卒。追赠尚书左仆射、太子少保、卫国公。好著书为文,虽位极台辅,读书不辍。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7—850 字文饶,排行九,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牛李党争时之李党首领。早年以荫补校书郎,历幕职。穆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后历任浙西、义成、西川诸镇,政绩颇著。文宗大和七年(833)召入拜相,封赞皇县伯。武宗会昌年间再度任相,因功封卫国公。宣宗大中初遭牛党打击,迭贬至崖州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卒于任。后人因称“李赞皇”、“李卫公”、“李崖州”。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傅璇琮《李德裕年谱》颇为详备。著有《会昌一品集》凡34卷,以四部丛刊本为通行,其中别集10卷为诗赋杂文。又著笔记小说《次柳氏旧闻》等。今人傅璇琮、周建国有《李德裕文集校笺》。《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9首,断句18。
唐诗汇评
李德格(787-850?)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元和初,以萌补校书郎,避嫌,求出为方镇从事。十四年,入朝除监察御史。穆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出为浙西观察使。大和中,召为兵部侍郎,旋出为义成节度使,移镇西川。入为兵部尚书。七年拜相,复出为浙西节度使,贬袁州长史。开成中,由滁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再领浙西。又移镇淮南。武宗即位,拜相,屡进太尉,封卫国公。宣宗即位,出为荆南节度使,改东都留守,贬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卒。德裕仕历六朝,出将入相,有政声于时。善诗文。有《会昌一品集》二十卷,今存。其他著述,大多散佚。《全唐诗》编诗一卷。
词学图录
李德裕(787--850) 字文饶。赞皇人,宰相李吉甫子。少好学,以父荫补校书郎,累任要职。多著作,存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等,《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六
德裕字文饶。赵郡人。宰相吉甫子。文宗朝拜兵部尚书。以本官同平章事。封赞皇伯。为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罢为兴元节度使。徙镇海军。武宗立。召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左仆射。守司徒。进太尉。封卫国公。宣宗立。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再贬潮州司马。又贬崖州司马。卒年六十三。

作品评论

唐摭言
李太尉德裕颇为寒酸开路。及谪官去,或有诗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临汉隐居诗话
李德裕、武元衡律诗胜古诗,五字句又胜七字。
石洲诗话
李赞皇(德裕)诗亦轶伦,虽不敌香山,亦权、武二相之匹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89—约837 【介绍】: 唐泾州临泾人,一说安定朝那人,字和卿。皇甫镈弟。累官河南少尹。见镈权宠太甚,每极言之,镈不悦。乃求分司为太子右庶子。镈败,朝廷贤之,授国子祭酒。后以太子少保卒。镛能文工诗,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0—836 字和卿,排行六,郡望安定(今甘肃泾川),河阴(今河南荥阳北)人。由进士出身,补夏阳主簿,试左武卫兵曹,充宣歙观察推官,历比部员外郎、都官郎中。宪宗元和十三年(818)为河南少尹。弟镈以巧媚取相位,皇甫镛极言相规,镈不从,镛乃求为太子右庶子分司东都。十五年镈被贬,朝廷素知镛贤,征拜国子祭酒。迁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封安定县男。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及白居易《皇甫公墓志铭并序》。《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太原文水人,字后己。李憕孙。敬宗宝历初,迁右拾遗。淮南节度使王播献钱十万求领盐铁,景让极论不可。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商、华、虢三州刺史,封酒泉县男。宣宗大中中,进御史大夫,拜西川节度使,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事母孝。性好奖掖寒士。卒年七十二,谥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9?—860? 字后己,太原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宪宗元和中进士及第,释褐授校书郎。敬宗初为右拾遗。时王播进钱求领盐铁,景让亟论不可,遂知名。累迁商州刺史。文宗开成二年(837)入为中书舍人,后出为华、虢二州刺史,再入为礼部侍郎、知贡举。武宗会昌中,历右散骑常侍、浙西观察使。宣宗时,入为尚书左丞,累官吏部尚书、御史大夫。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大中十三年(859)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72岁卒,谥曰孝。景让有大志,正色立朝,言无避忌,为史家所称。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1联。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三
景让字后巳。赠太尉憕孙。宝历初为右拾遗。沈傅师观察江西。表以自副。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商华虢三州剌史。自右散骑常侍出为浙西观察使。入为尚书左丞。拜天平节度使。徙山南东道。封酒泉县男。大中中进御史大夫。拜西川节度使。病丐致仕。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卒年七十二。赠太子太保。谥曰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0 【介绍】: 唐人,字相之。文宗大和四年进士。能诗工文。累官起居郎。武宗会昌二年,充翰林学士,转司封员外郎、考功郎中、中书舍人。宣宗大中元年,以礼部侍郎知贡举。迁兵部侍郎、判户部事,封巨鹿县开国男。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0 生年不详。字相之,籍贯不详。文宗大和四年(830)登进士第,累擢起居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充翰林学士,赐绯,历司封员外郎。三年,加知制诰。次年,转考功郎中,拜中书舍人。宣宗大中元年(847),以礼部侍郎知贡举。后改兵部侍郎判户部。三年,任宰相。四年卒。生平事迹散见《旧唐书·宣宗纪》,《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资治通鉴》卷二四八、卷二四九,《唐诗纪事》卷五一,岑仲勉《翰林学士壁记注补》一〇。魏扶能诗,与白居易、白敏中友善,有诗唱和。《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七
扶字相之。大和四年进士。宣宗朝官司封员外郎考功郎中。累迁御史中丞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汝南人,字德升。穆宗长庆二年进士。长史学,文宗雅重之,历监察御史、集贤殿学士、知制诰、翰林学士。武宗时出为华州刺史、义成节度使,封汝南县男。鞭不循令之宿将,一军大治。宣宗大中二年,以兵部侍郎、判度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侍郎。议河湟事不称旨,罢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寻拜检校尚书右仆射。卒年五十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3—851 字德升,排行十三,汝南(今属河南)人。穆宗长庆二年(822)登进士第。文宗大和末,累迁起居舍人,转考功员外郎。开成二年(837),加知制诰,充翰林学士。四年拜中书舍人。武宗时任工部侍郎,出为华州刺史,迁江西观察使,转义成节度使。宣宗时,以兵部侍郎召判度支,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中三年(849),因河湟事议不合旨,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五年,卒于镇。生平见杜牧《周公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五五。墀能为古文,长于史学,颇为文宗所重。《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诗序1首。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九
墀字德升。汝南人。长庆二年登第。辟湖南团练府巡官。入为监察御史集贤殿学士。太和末累迁起居舍人。开成二年知制诰。充翰林学士。三年迁职方郎中。四年正拜中书舍人。武宗立。改工部侍郎。出为潼关防禦使。改鄂岳观察使。会昌六年移江南西道观察使。大中初拜义成军节度使。封汝南县男。入为兵部侍郎判度支。以本官同平章事。累迁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监修国史。兼刑部尚书。会吐蕃以三州七关自归。帝召宰相议河湟事。墀对不合旨。罢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未行。改检校右仆射。卒年五十九。赠司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繁昌人,字述圣。宪宗元和进士。武宗朝历官史馆修撰、礼部侍郎知贡举。出为陕、虢二州刺史。宣宗大中时进工部尚书。与郑亚撰《敬宗实录》。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5 字述圣,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左散骑常侍陈彝之子。早年从韩愈游,韩愈曾作书授为文之法。宪宗元和九年(814)登进士第。累官户部员外郎。武宗会昌元年(841)任司门郎中、史馆修撰。三年任刑部郎中,旋迁谏议大夫,权知四年、五年礼部贡举,改礼部侍郎。六年出为陕虢观察使。官至秘书监,封许昌县男。事迹散见《韩昌黎集》卷一八、《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下》、《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二。有文集十七卷,《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不存。《吟窗杂录》卷三五存其诗1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五
商。元和九年进士。武宗朝历官户部员外郎司封刑部郎中史馆修撰。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出历陜虢二州刺史。大中时进工部尚书。
郑复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荥阳人。文宗大和初,官主客郎中。七年,为大理少卿,以理狱全活无辜者众,授楚州刺史,封荥阳县男。开成四年,为京兆尹。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涪江水患,复别开新江导之。武宗会昌元年,以疾擅离本道,诏释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祖籍南兰陵,字思道。萧华孙。文宗大和中擢进士第。懿宗咸通初迁左散骑常侍。时懿宗奉佛,仿曾上疏切谏。咸通末历兵部尚书、判度支,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迁司空,封兰陵县侯。僖宗乾符三年以病求免,罢为太子太傅。为官廉洁鲠直,为权近所忌。卒年八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6—875 字思道,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文宗大和元年(827)登进士第。宣宗大中时,累官谏议大夫给事中,出镇岭南。懿宗咸通初迁左散骑常侍。性刚直敢谏,懿宗甚嘉之。四年,知礼部贡举,因科场事贬蕲州刺史。后迁郑滑颍观察处置等使,颇有治绩,加刑部尚书。历兵、吏二部尚书,十四年拜相。后累迁左右仆射,改司空,封兰陵郡开国侯。僖宗乾符二年(875)卒。生平见《唐摭言》卷一四、新旧《唐书》本传、《资治通鉴》卷二四九、卷二五二。《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七
仿字思道。宰相俛从父弟。太和元年进士。咸通中历礼户一部侍郎。拜义成军节度使。入为兵部尚书。历吏部兵部。以本官同平章事。迁中书门下侍郎。进司空宏文馆大学士兰陵郡侯。罢为岭南节度使。卒年八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华原人,字谕蒙。柳公绰子。宪宗元和进士,为校书郎,迁谏议大夫。宣宗大中末累擢刑部尚书,封河东县男。懿宗咸通初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始官京兆,以严为治;出为河南尹,以宽为政。卒于镇。有《柳仲郢集》。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
仲郢字谕蒙。兵部尚书公绰子。元和十三年进士。累拜京兆尹。改右散骑常侍。大中初擢剑南东川节度使。入为刑部尚书。咸通时封河东县男。检校尚书左仆射东都留守。为天平节度使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2—864 【介绍】: 唐郓州须昌人,字存之。博通经史,尤能歌诗。文宗大和六年举进士,及书判拔萃,为杜惊从事。悰入相,諴为侍御史。武宗时,出为磁州刺史。宣宗立,召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迁刑部侍郎。后为邠宁节度,开置屯田,召募军士,省度支钱数百万。改河东、宣武军节度使。懿宗时入为户部尚书,领度支。寻以礼部尚书同平章事。累迁中书侍郎、兵部尚书、集贤大学士。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咸通四年十二月卒于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3—864 字存之,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文宗大和六年(832)登进士第。又以书判拔萃。历佐使府。武宗会昌间,入为监察御史,旋出刺磁州。宣宗大中四年(850)除翰林学士。封平阴县男。六年,出为邠宁节度使。后历帅昭义、河东、宣武三镇。懿宗咸通元年(860)除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以疾辞相位。寻出为河中节度使。十二月二十三日(864年2月4日)卒于镇。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语林》卷三存其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王绍懿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6 【介绍】: 唐时回纥阿布思族人。王绍鼎弟。嗣兄为成德军节度留后,俄授节度使,累封太原县伯,加检校司空。为政简易。及病笃,召绍鼎子王景崇诫以“礼邻藩,奉朝廷,则家业不坠”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6—868 【介绍】: 唐同州冯翊人,字藏之。博闻强记,十三岁略通经义,善于文咏,人呼为“神童”。武宗会昌元年进士,屡辟使府。裴休为相,以收深于礼学,用为太常博士。后正拜中书舍人,转兵部侍郎。宦官左军中尉杨玄价以收宗姓,深左右之,乃加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刑部尚书。收居相位稍务华靡,颇为名辈所讥。而门吏僮奴,倚为奸利。后不能尽从玄价请托,罢知政事,出为宣歙观察使。韦保衡为相,发收纳赂百万,贬为端州司马,又流骧州。寻令内官赉诏赐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16—869 字藏之,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家居苏州(今属江苏)。父遗直。收少以神童称,里人多造其门观赋诗,以至压坏藩篱。武宗会昌元年(841)登进士第,杜惊辟为淮南节度推官,奏授校书郎。宣宗时,马植奏为渭南尉,充集贤校理。历监察御史、太常博士。累迁长安令、吏部员外郎。懿宗咸通二年(861)充翰林学士,加库部郎中。后迁中书舍人,加学士承旨,迁兵部侍郎。四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稍务华靡,为杨玄价所倾,罢相出为宣歙观察使。又贬端州司马,长流驩州。十年,赐死。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六五。收博闻强记,善属文,所赋立就。《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诗逸》补诗1首。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五
收字藏之。同州冯翊人。开成末进士。懿宗朝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门下侍郎刑部尚书。进右仆射。封晋阳县男。咸通八年罢为宣歙观察使。贬端州司马。寻削官流驩州。赐死。后三年诏雪其辜。
李公度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宗室后裔。宣宗大中初,屡官至检校工部尚书、定州刺史、义武军节度使,封陇西县男。懿宗咸通初,官朔方灵盐节度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奉天人,字大隐。赵存约子。初以父死难,阖门诵书,不应辟召。会昌中擢进士第。历河南尹。咸通末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侍郎,封天水县伯。性仁悌,不以贵权自处。僖宗广明初,官终吏部尚书。
刘巨荣 朝代:晚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9 【介绍】: 唐徐州人。初为州大将。后累迁山南东道节度使。以镇压黄巢军有功,迁检校礼部尚书,进检校司空,封彭城县侯。后为秦宗权所攻,奔成都,为田令孜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