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61,分9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本原
原有
泾原
原来
荒原
鸰原
原自
秋原
原宪
原庙
原头
推原
青原
原田
燎原
《國語辭典》:本原  拼音:běn yuán
根源。《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
《国语辞典》:原有  拼音:yuán yǒu
旧有、固有。如:「他原有很多积蓄,因为嗜赌,全都败光了。」
分类:原有固有
《骈字类编》:泾原(泾原)
唐书方镇表:大历三年,置泾原节度使,治泾州。五年,泾原节度使马璘诉地贫、军廪不给,遥领郑、颖二州。贞元六年,泾原节度领四镇、北庭行营节度使。永贞四年,泾原节度增领行渭州。乾宁元年,泾。原节度,赐号彰义军节。度,增领渭、武二州年。又段秀实传:拜四镇、北庭行军、泾原、郑颖节度使,吐蕃不敢犯塞。 元史地理志:奉元路,唐初为雍州,后改关内道,又改京兆府,又以京城为西京,又曰中京,又改上都。宋分陜西、秦凤、熙河、泾原、环庆、鄜延为六路。金并陜西为四路。元中统三年,立陜西四川行省,治京兆。
《國語辭典》:原来(原來)  拼音:yuán lái
1.刚开始时,本来。如:「这幢房子经整修后,比原来的模样好看多了。」
2.表示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三国演义》第九回:「原来那人不是别人,乃侍中蔡邕也。」《红楼梦》第一四回:「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
《國語辭典》:荒原  拼音:huāng yuán
荒凉的原野。宋。晁补之 吴松道中诗二首之一:「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
分類:荒凉原野
《國語辭典》:鸰原(鴒原)  拼音:líng yuán
比喻兄弟友爱,急难相扶持。语本《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唐。杜甫赠韦左丞丈济〉诗:「鸰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宋。王禹偁〈寄题陕府南溪兼简孙何兄弟〉诗:「枕蕈与琴书,鸰原聊自奉。」
《漢語大詞典》:原自
本来,原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杨僉宪 ﹞家道原自殷富,并不干预外事,到是个守本分的。”
分類:原来
《漢語大詞典》:秋原
秋日的原野。 南朝 梁 王僧孺 《初夜文》:“壅夏河之长泻,扑秋原之猛燎。”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慟哭秋原何处村,千家今有百家存。” 清 徐枋 《食园茄》诗:“尝新霑夏实,垂露摘秋原。” 叶圣陶 《微波》:“那一头柔发,以前这样梳那样装不知换过多少花样,印过多少羡爱的目光,现在像秋原的衰草了。”
分類:原野
《国语辞典》:原宪(原宪)  拼音:yuán xiàn
人名。(西元前515~?)字子思,又称原思,春秋鲁人,一说宋人。孔子弟子,清静守节,安贫乐道,孔子相鲁时,尝为邑宰,后隐于卫。
《國語辭典》:原庙(原廟)  拼音:yuán miào
正庙已成立之后,再立的庙称为「原庙」。《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及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乐沛,以沛宫为高祖原庙。」清。朱彝尊满江红。玉座苔衣〉词:「原庙尚存龙虎地,春秋未辍鸡豚社。」
分類:宗庙裴骃
《國語辭典》:原头(原頭)  拼音:yuán tóu
1.本原。《朱子全书。卷二四。中庸一》:「问天命之谓性,此只是从原头说,否曰万物皆只同这一个原头。」
2.原野。唐。岑参 原头送范侍御诗:「百尺原头酒色殷,路傍骢马汗斑斑。」宋。陆游岳池农家〉诗:「春深农家耕未足,原头叱叱两黄犊。」
《漢語大詞典》:推原
从本原上推究。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推原厥本,不祥自 博 。” 宋 陆游 《草堂》诗:“浩歌陌上君无怪,世谱推原自 楚 狂。” 明 宋濂 《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予欲为推原本始,分别流派。”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二节:“推原其实,则由于苦 秦 已久,见有反抗者,则惊喜出於望外,皆走而从之。”
《漢語大詞典》:青原
(1).山名。在 江西 庐山 东南。 唐 耿湋 《寄钱起》诗:“ 青原 高见水, 白社 静逢人。” 宋 戴复古 《汪见可约游青原》诗:“来访 青原 古钓磯,溪流衮衮濯龙奇。”参见“ 青洛 ”。
(2).绿色原野。 宋 杨万里 《永和遇风》诗:“未嫌春晚不多花,只爱青原緑似瓜。”
《漢語大詞典》:青洛
江西 青原山 和 浙江 洛迦山 (即 普陀 )的并称。 青原山 为 唐 禅宗六祖 慧能 弟子 行思禅师 修行之处。 洛迦山 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泛指佛教圣地。 五代 齐己 《梓栗杖送人》诗:“禪家何物赠分襟,只有 天台 杖一寻。拄去客归 青 洛 远,採来僧入白云深。”
分類:江西浙江
《國語辭典》:原田  拼音:yuán tián
平原上的田地。《诗经。周南召南谱》:「地形险阻,而原田肥美。」唐。张九龄奉和圣制烛龙斋祭〉诗:「雨我原田,亦既有年。」
《國語辭典》:燎原  拼音:liào yuán
火烧原野。比喻祸乱势强,难以阻遏。《晋书。卷七一。列传。孙惠》:「猛兽吞狐,泰山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