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61,分91页显示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40  41  42  4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还原剂
还原焰
过敏原
大原则
带原者
左右逢原
暴骨原野
北极冻原
波河平原
原子钟
原子云
原子序
原子炉
原生代
原生林
《国语辞典》:还原剂(还原剂)  拼音:huán yuán jì
化学反应中,一物质可供电子或可从氧化物中得到氧原子的物质。从氧化物得到氧的物质。亦指能使他物还原(得到电子),而本身氧化(失去电子)的物质。如氢气、碳和活性金属。
《国语辞典》:还原焰(还原焰)  拼音:huán yuán yàn
火焰的中间部分。气体在这里并未完全燃烧,而碳粒子被燃烧成游离状态,能发出强光,具有很强的还原作用,是火焰中最明亮的部分。也称为「内焰」。
《国语辞典》:过敏原(过敏原)  拼音:guò mǐn yuán
任何能引起过敏性反应的物质,如花粉、尘螨、海鲜类等。
《国语辞典》:大原则(大原则)  拼音:dà yuán zé
主要的准则、依据。如:「为人处世应把握大原则,不能随波逐流。」
分类:准则依据
《国语辞典》:带原者(带原者)  拼音:dài yuán zhě
带有病原而其人受到感染后,不会发病,也不会产生抗体,但会将病原传染给他人的人。如B型肝炎带原者。
《漢語大詞典》:左右逢原
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原谓学问工夫到家后,则触处皆得益。后以“左右逢原”泛指做事得心应手。朱子语类卷一三九:“前辈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拟作一篇,故后有作时,左右逢原。” 严复 《救亡决论》:“其究极也,必道通为一,左右逢原,故高明。”亦作“ 左右逢源 ”。 续范亭 《来南泥湾途中》诗:“有似池鱼入大海,左右逢源空气香。”
《国语辞典》:暴骨原野  拼音:pù gǔ yuán yě
横尸荒野。形容死无葬所。《三国演义》第三三回:「二袁兄弟相争,冀民暴骨原野。」
分类:荒野
《国语辞典》:北极冻原(北极冻原)  拼音:běi jí dòng yuán
指北极地区的苔原,参见「苔原」条。
《国语辞典》:波河平原  拼音:bō hé píng yuán
地名。位于义大利北部,波河流经中央,为义大利半岛最大的平原。灌溉水源丰富,冲积土壤深厚,素有谷仓之称。
《国语辞典》:原子钟(原子钟)  拼音:yuán zǐ zhōng
1.利用铯原子的某精细能阶间所产生迁移辐射线的固定频率制成的计时器。
2.利用分子或原子核的快速振动,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装置。其精确度远比机械钟或电钟为高。
《国语辞典》:原子云(原子云)  拼音:yuán zǐ yún
核武器爆炸时所产生的上升云团,其内包含各种汽化的物体、灰尘、高温气体等。也称为「蕈状云」。
《国语辞典》:原子序  拼音:yuán zǐ xù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也是化学元素在周期表上所占位置的次序编号。中性原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中性原子的原子序也等于电子数。
《国语辞典》:原子炉(原子炉)  拼音:yuán zǐ lú
用以产生核分裂,并能保持及控制链反应的装置。也称为「核反应器」。
《国语辞典》:原生代  拼音:yuán shēng dài
地质年代,约距今二十五亿年前至距今五亿四千一百万年前的时间。当时海洋中开始有氧气,适合产生硫化物的绿色和紫色细菌大量繁殖。
《国语辞典》:原生林  拼音:yuán shēng lín
未经人类开发或破坏,仍保持全部天然性质的森林,称为「原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