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原图卡(原图卡)  拼音:yuán tú kǎ
带有一枚相关类似于明信片上图案的邮票和邮戳的明信片。邮票、原图、邮戳在同一面,三者互相衬托,可欣赏邮票的原图。以蒐集原图卡为主的集邮方式则称为「原图集邮」。
《国语辞典》:原文书(原文书)  拼音:yuán wén shū
翻译外文时所根据原著的书,称为「原文书」。
《国语辞典》:原形质(原形质)  拼音:yuán xíng zhí
生物细胞中的有生命物质,属半流动性。
《国语辞典》:原因论(原因论)  拼音:yuán yīn lùn
一种哲学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情的发生都受因果律所决定,故并未具有任何目的。
《国语辞典》:原住民  拼音:yuán zhù mín
指某地区原先定居的族群。目前官方认定的台湾原住民包含有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布农族、卑南族、鲁凯族、邹族、赛夏族、雅美(达悟)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邵族、噶玛兰族、赛德克族、拉阿鲁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等十六族。
《国语辞典》:原子量  拼音:yuán zǐ liàng
1.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基态原子之静止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因为原子的质量极为微小,于是以碳-12原子为标准,定其原子量为12原子质量单位(amu)。其他原子之质量为与碳-12原子质量之十二分之一的比值。
3.平均原子质量。考虑原子在自然界中的丰度,计算所得之平均质量,即其周期表上所列的质量。
《国语辞典》:原子论(原子论)  拼音:yuán zǐ lùn
主张宇宙间的物质都是由极小的微粒原子所构成,且原子亦是物质可分离之极限的理论。
《国语辞典》:巴西高原  拼音:bā xī gāo yuán
Brazilian Highlands
地名。位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东南部,在米纳斯吉拉斯川和圣保罗州境内,为巴西精华地带。主要由低山、岳陵高地和平顶高原构成,土地肥沃、矿产富足。居民占巴西总人口一半以上,有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城市。也称为「巴西利亚高原」。
《国语辞典》:准平原(准平原)  拼音:zhǔn píng yuán
经过非常漫长的时间,原来的山地、高原逐渐被侵蚀低降,而形成接近海平面的平坦地形。
《国语辞典》:堆积平原(堆积平原)  拼音:duī jī píng yuán
冲积平原及浅海底堆积地形,由泥、砂砾堆积而隆起的海岸平原。
《国语辞典》:诚信原则(诚信原则)  拼音:chéng xìn yuán zé
指导一切法律行为,以期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也作「帝王条款」。
《国语辞典》:草原气候(草原气候)  拼音:cǎo yuán qì hòu
沙漠气候与其他气候间的过渡气候。多位于沙漠地区四周外围,雨水稍多,可生长耐旱的短草。
《国语辞典》:藏北高原  拼音:zàng běi gāo yuán
地名。位于昆崙山、喀喇昆崙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内陆高原。平均高度达五千公尺,气候乾寒,空气稀薄,年雨量不足二百公釐。地表曾受冰蚀,山间浅盆多积水成湖,有「湖泊高原」之称。
《国语辞典》:冲积平原(冲积平原)  拼音:chōng jī píng yuán
地理学上指河流搬运的沙砾、泥土等在中下游地区堆积而成的广大平地。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国语辞典》:疟原虫(疟原虫)  拼音:nüè yuán chóng
动物名。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血孢子虫目。是引起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以疟蚊为媒介,它会随著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肝细胞内繁殖,而后侵入红血球中加以破坏,摄食养料来破坏红血球。患者会时而发冷时而发热,同时,病发时间因疟原虫的种类而异。有四种疟原虫常见寄生于人体中: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虫。也称为「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