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61,分91页显示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清原正本
侵蚀平原
山西高原
热河高原
如火燎原
还原反应
海岸平原
恒河平原
互惠原则
虎落平原
河套平原
非病原菌
反本还原
高原之舟
兰阳平原
《国语辞典》:清原正本  拼音:qīng yuán zhèng běn
从根本、源头上清理整顿。《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籑二百章,以应大辟。」也作「正本清源」。
《国语辞典》:侵蚀平原(侵蚀平原)  拼音:qīn shí píng yuán
由各种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平原。
《国语辞典》:山西高原  拼音:shān xī gāo yuán
地名。包括山西省的五台、吕梁、中条等山,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在一千公尺以上。
分类:地名山西
《国语辞典》:热河高原(热河高原)  拼音:rè hé gāo yuán
位于大兴安岭南端的山麓高原,在松辽、黄淮两平原及桑乾盆地、蒙古高原之间。为大兴安岭东南端的下降地带。由西向东,级级下降,初为高原,继为台地,终迄于松辽平原,其东南隅以丘陵河谷地区与冀东、辽西的海岸平原相连续。
《国语辞典》:如火燎原  拼音:rú huǒ liào yuán
像熊熊烈火燃烧草原一样。比喻情势迅速扩大,难以遏止。如:「这个超级网路病毒如火燎原迅速蔓延开来。」
《国语辞典》:还原反应(还原反应)  拼音:huán yuán fǎn yìng
在一化学反应中,物质获得电子的现象。
《国语辞典》:海岸平原  拼音:hǎi àn píng yuán
海岸附近的平原或海面下降所形成的地形。
《国语辞典》:恒河平原(恒河平原)  拼音:héng hé píng yuán
由恒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半岛东北方。为亚洲人口、耕地高度集中的地区。
《国语辞典》:互惠原则(互惠原则)  拼音:hù huì yuán zé
国与国交往时,依平等原则互相给予相同或类似的权利,承担相同或类似的义务。
《国语辞典》:虎落平原  拼音:hǔ luò píng yuán
比喻英雄或有势力者失去势力。《精忠岳传》第四○回:「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
《国语辞典》:河套平原  拼音:hé tào píng yuán
黄河河套内三个冲积平原的统称。西套位于贺兰山东方,即宁夏平原。后套在五原、临河一带,农业发展较前套迟。阴山南麓的东部则为前套,靠近内地,为开发较早的农业地带。
《国语辞典》:非病原菌  拼音:fēi bìng yuán jùn
对人类、禽畜及植物不会引起疾病的细菌。如固氮菌、硝化菌、酵母菌等。
《国语辞典》:反本还原(反本还原)  拼音:fǎn běn huán yuán
恢复原来的情况。《西游记》第一一回:「连服一二次,方才反本还原,知得人事。」《镜花缘》第九一回:「紫芝道:『我把玉芝妹妹搓坏的那个团子,拉做长条儿,放在破车当中,仍是一个整车,这叫做反本还原。』」
《国语辞典》:高原之舟  拼音:gāo yuán zhī zhōu
犛牛。毛色灰黑而长,体型较黄牛稍矮短,性情温和,能耐寒旱,是高原寒漠中最佳的运输工具,故称为「高原之舟」。
《国语辞典》:兰阳平原(兰阳平原)  拼音:lán yáng píng yuán
位于台湾东北部的平原。由兰阳溪冲积而成,面积三百二十平方公里。清嘉庆年间,由福建漳州人吴沙率众来此开垦,成为宜兰县境内最早开发的地区。如:「宜兰头城镇是兰阳平原上最早开发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