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报告文学。宋之的作于1936年。叙写1936年春天作者在军阀阎锡山统治下的太原的见闻。采用新闻剪辑的手法,将日常生活素材作了适当剪裁,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凄惨生活。并以自然界的春天,反衬社会的严酷无情,抨击了反动军阀的法西斯统治。
《漢語大詞典》:相对原子质量
即“原子量”。
《國語辭典》:星火燎原  拼音:xīng huǒ liào yuán
小火点可以引起燎原大火。比喻小事能酿成大祸,或微小的力量,可以发展成强大的势力。参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条。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卷三。贺相国》:「天下事皆起于微,成于慎。微之不慎,星火燎原。」
《分类字锦》:绣作平原(绣作平原)
李贺 浩歌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
分类:
《国语辞典》:平原十日  拼音:píng yuán shí rì
朋友间短时间的相聚畅饮。参见「平原十日饮」条。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二折:「有仲由百榼,淳于八斗,平原十日,任取玉山歪。」
《国语辞典》:彭巴草原  拼音:péng bā cǎo yuán
地名。位于南美洲。东起大西洋海岸,经过阿根廷中部,西至安地斯山麓,北接格兰查科,南连巴塔哥尼亚高原。西部是乾旱的大草原,以牧羊为主。东部是湿润的大草原,面积较小,气候温和,水源充足,为阿根廷精华区,以谷物栽培为主。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即位于此区内。
《国语辞典》:燎原之火  拼音:liào yuán zhī huǒ
延烧原野的大火。比喻气势盛大难以遏阻的态势。《隋书。卷一。高祖纪上》:「拯大川之溺,扑燎原之火。」《文苑英华。卷三七。唐。杨夔。溺赋》:「自谓其投盖之力可图,殊不知燎原之火难扑。」
《国语辞典》:蒙古高原  拼音:méng gǔ gāo yuán
位于中国北部、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以北,包括甘肃的西北、宁夏的北部。平均高度约海拔一千公尺,地势平坦开阔,无高山深谷分布。高原上有低浅广大的盆地以及围绕的山丘,盆地底部常见沙漠、砾漠、湖泊,以及沼泽。
《国语辞典》:事物纪原(事物纪原)  拼音:shì wù jì yuán
书名。宋高承撰,十卷,分五十五部。书中对于每事每物,俱考其由来,足资考證。
分类:书名十卷
《国语辞典》:深知原委  拼音:shēn zhī yuán wěi
十分清楚事情的本末。《红楼梦》第九四回:「园里各处的丫头虽都知道,拉进女尼们来预备宫里使唤,却也不能深知原委。」
《国语辞典》:苔原气候(苔原气候)  拼音:tái yuán qì hòu
极地气候。终年寒冷,气温恒在摄氏十度以下,夏季解冻时地面上可生长苔藓,地衣等植物。
《国语辞典》:数学原理(数学原理)  拼音:shù xué yuán lǐ
书名。英国大科学家牛顿最重要的著作。全名是「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西元一六八七年出版。全书是以数学的方法,说明星体的运动,尤其是对太阳系中力学与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等。
《国语辞典》:清原正本  拼音:qīng yuán zhèng běn
从根本、源头上清理整顿。《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删定律令,籑二百章,以应大辟。」也作「正本清源」。
《国语辞典》:侵蚀平原(侵蚀平原)  拼音:qīn shí píng yuán
由各种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平原。
《国语辞典》:山西高原  拼音:shān xī gāo yuán
地名。包括山西省的五台、吕梁、中条等山,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在一千公尺以上。
分类:地名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