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大平原
美国中部的著名平原。东部海拔不超过500米,西部海拔500~1800米左右。为向东低斜、深谷横切、起伏和缓的坦荡平原。
《国语辞典》:冻原(冻原)  拼音:dòng yuán
气候严寒,最暖月均温恒在摄氏十度以下,仅生长地衣、苔藓类植物的地区。如加拿大北部和欧亚大陆滨临北极海区域及格陵兰沿海一带,都有冻原分布。
《漢語大詞典》:原子武器
利用原子核反应所放出的能量造成杀伤和破坏的武器。详“ 核武器 ”。
《國語辭典》:核武器  拼音:hé wǔ qì
利用原子核分裂或融合反应所释出巨大的能量,产生爆炸伤害的武器。其杀伤力较普通武器多数百万倍。如氢弹、原子弹等皆是。也称为「核子武器」。
《國語辭典》:原子团(原子團)  拼音:yuán zǐ tuán
几个不同种原子结合的集合体。
《漢語大詞典》:原子说
关于物质具有不连续结构的一种学说。最初由古希腊德谟克里特等人提出。认为宇宙间万物由叫做原子(不可分割的意思)的微小粒子组成,它们以不同方式组合、分离和运动,形成千变万化的现象和千差万别的物体。
《漢語大詞典》:原子时
由原子内部能级跃迁相伴的电磁波振荡频率所建立的时间标准。其秒长定义为铯原子跃迁频率9192631770周所经历的时间。其起点定为1958年1月1日世界时0时。广泛用于天文领域、空间技术和物理计量。
《漢語大詞典》:原子炮
既可使用普通装药炮弹,也可使用核装药炮弹的火炮。主要用于攻击敌方战术核武器、预备队和指挥所等目标。美军于20世纪50年代装备的、配有核弹头的28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是最早的原子炮。
《高级汉语词典》:原子能发电站  拼音:yuán zǐ néng fā diàn zhàn
用核燃料(如铀等)在原子核反应堆中起裂变反应产生的热能将水加热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的设施
《國語辭典》:原子能  拼音:yuán zǐ néng
核反应所释出的能量。包含核分裂与核融合二种。所释出的能量非常巨大,可用于发电或其他动力方面的用途上。也称为「核能」、「核子能」。
《國語辭典》:原子核  拼音:yuán zǐ hé
原子的核心,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所结合而成。
《漢語大詞典》:原子反应堆
在其中引发并控制裂变材料的链式反应的装置。亦称“原子炉,原子堆,核反应堆,反应堆”
《國語辭典》:原始要终(原始要終)  拼音:yuán shǐ yào zhōng
推究事物发展的始末经过。《易经。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丘明同时,实得微言,乃原始要终,创为传体。」也作「原始反终」、「原始见终」。
分類:探究始末
《國語辭典》:原始社会(原始社會)  拼音:yuán shǐ shè huì
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人类出现之后,即产生原始社会。此时期只能制造简单石器,生产资料采公有制,共同劳动、消费,社会组织以亲族为主,并靠家长制和传统方式控制社会。原始社会形式分为狩猎、采集、渔业或农业等。随著金属工具的使用,尤其是铁器的发明,农业生产产量增加,个体劳动渐渐取代集体劳动,私有制亦随之出现,原始社会逐步瓦解,进入阶级社会。
《國語辭典》:原始见终(原始見終)  拼音:yuán shǐ jiàn zhōng
研究事物的起源、发展,进而推测结局。汉。王充《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三国志。卷七。魏书。臧洪传》:「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也作「原始反终」、「原始要终」。
《漢語大詞典》:原始公社
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早阶段的社会组织。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代序》:“中国社会的发展,曾经经历了原始公社、奴隶制和封建制。”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一章第五节:“原始公社到了末期,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渐形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