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66,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陆德原(字 静远 )
赵橚(字 茂原 号 月楼 )
成廷圭(字 原常、元章、礼执 )
孟泌(字 道原 )
朱文霆(字 原道 )
王胜( 太原郡侯 )
舒頔(字 道原 号 贞素、白云先生 )
沈梦麟(字 原昭 )
普达世理(字 原理 号 安节先生 )
僧宗衍(字 道原 )
鲁渊(字 道源、道原 世称 岐山先生 )
释慧昙(字 觉原 杨 )
王原杰(字 子英 别称 贞白先生 )
释元净(别称 原净 字 天镜 号 朴隐 倪 )
其它辞典(续上)
杜本(字 伯原 号 清碧 世称 清碧先生 )陆德原(字 静远 )
赵橚(字 茂原 号 月楼 )
成廷圭(字 原常、元章、礼执 )
孟泌(字 道原 )
朱文霆(字 原道 )
王胜( 太原郡侯 )
舒頔(字 道原 号 贞素、白云先生 )
沈梦麟(字 原昭 )
普达世理(字 原理 号 安节先生 )
僧宗衍(字 道原 )
鲁渊(字 道源、道原 世称 岐山先生 )
释慧昙(字 觉原 杨 )
王原杰(字 子英 别称 贞白先生 )
释元净(别称 原净 字 天镜 号 朴隐 倪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6—1350 【介绍】: 元清江人,字伯原,号清碧。博学,善属文。隐居武夷山中。文宗即位,闻其名,以币征之,不赴。顺帝时以隐士荐,召为翰林待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称疾固辞。为人湛静寡欲,尤笃于义。天文、地理、律历、度数、无不通究,尤工于篆隶。有《四经表义》、《清江碧嶂集》等。元诗选
本字伯原,临江清江人。博学善属文,江浙行省丞相忽剌木得其所上救荒策,大奇之,力荐之上,召至京师。适武宗晏驾,去隐武夷山中。文宗在江南,闻其名,及即位,以币徵之,不赴,书《周书·无逸篇》以进。至正三年春,丞相脱脱以隐士荐,授翰林待制,兼国史编修官。使者趣之行,至杭州,以疾笃辞归。伯原为人湛静,无疾言遽色,笃于行义。所著有《四经表义》、《六书通编》、《十原》等书。学者称为清碧先生,年七十有五,卒于武夷。门人程嗣祖录其遗诗为《清江碧嶂集》。伯原自谓得浦城杨仲弘诗法,尝集宋末遗民二十九人诗百篇,题曰《谷音》。平日所作诗,未尝存稿,或问之,笑曰:亦尝念之。然观《艺文志》所载古人文集,何翅千百,今其存者,百无一二,又有幸不幸焉。故不必存也。今集中所载,应酬俚率,殊不称其名。又安知伯原之不欲存稿者,非自为藏拙地耶!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伯原,临江清江人。至正二年以处士荐授翰林待制兼国史编修官引疾笃辞有清江碧嶂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2—1340 【介绍】: 元平江路长洲人,字静远。陆应祥子。捐田创办甫里书院,延名儒为师,学者甚众,行省署为书院山长。秩满,调徽州路学教授。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茂原,号月楼,眉山人。至治间为吴学正调官京师出为闽中巡徼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元诗选
廷圭,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芜城人。好读书,尤工于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绰有山林意趣,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河东张翥仲举为忘年友,载酒过从,殆无虚日。廷圭谓曰:吾仕宦无天分,田园无先业,学艺无他能,惟习气在篇什,朝哦夕讽,聊以自娱而已。晚年遭乱,奔走艰险,年七十馀,殁于云间。故人京兆郜肃彦清、中山刘钦叔让搜辑遗诗,汇而刻之。吴中邹奕曰:原常能揣练六朝之情思,以入唐人之声律,变化寻常之言为警策之句。刘钦亦曰:原常诗五言务自然,不事雕刿,七言律最为工,深合唐人之体,当仲举之以诗鸣于广陵也,原常追而和之,声名与之颉颃。仲举尝题其集曰:余在广陵时,与原常唯诗是谈。方其索句,虽与之论说应答,而中实注思揣练,有得则跃跃以喜,一字或声必帖乃已。盖原常能深致其功,而音律体制,仍得之于仲举者为多也。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原常广陵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5—1339 【介绍】: 元河间路陵州人,字道原。举英宗至治元年进士,除冠州判官,入为翰林编修,为应奉文字、为修撰。顺帝至元五年擢监察御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5—1363 【介绍】: 元兴化路莆田人,字原道。惠宗元统元年进士,授瑞安州同知,改汀州路推官,调瓯宁尹,除福建宣慰司都事。累迁泉州路同知,进总管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3 【介绍】: 明开国时安庆桐城人。喜读书,尤好兵法。从朱元璋征战立功,累官左元帅。攻陈友谅,取江州。鄱阳之战,诈降,夜焚敌营,死于火。赠封太原郡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4—1377 【介绍】: 元明间徽州绩溪人,字道原,号贞素。幼有志操,嗜学好义。淹贯诸史,长于诗文,尤善篆隶。顺帝至元中辟为池阳教谕。调京口丹徒校官,升台州路学正。入明,屡召不出。晚年结庐,名贞素斋,训课子孙。有《贞素斋集》。元诗选
頔字道原,绩溪人。父弘,字彦洪,号白云先生。頔年十五六,与同郡朱允升、郑子美、程以文讲明经史之学。比壮,受业姑孰李青山之门,陶子敬、潘元叔并为同舍生。时马中丞伯庸、韩祭酒伯高皆器重之。至元丁丑,江东宪使燕只不花辟为池阳贵池教谕。秩满调丹徒校官,馆于平章秦元之之门。至正庚寅,转台州学正,时艰不仕,奉亲携书,归遁山中。岁丁酉,卫国公定徽郡,交章礼聘,高卧北山之阳,以疾辞不出。洪武丁巳,考终于家,年七十有四。道原辞聘后,诛茅结庐为读书所,扁曰「贞素斋」。自作《贞素先生传》,其略云:华阳山中有一老翁,年踰七十,皓发炯瞳。斋前植花数本,四时红白相继,环以湘竹。良辰美景,亲朋叙谈,有酒酌数行,蔬肴随所有,陶陶然不计家之有无也。风清昼閒,或篆隶数章,意与笔悟,则快然自得。虽不逮斯繇,然时人亦莫予解,因自题所著曰《古澹华阳稿》、《贞素斋集》。同里唐桂芳仲寔谓其诗盘桓苍古,不贵纤巧织纴之习。字尤喜朴拙,识者曰宗汉隶,非八法也。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道原,绩溪人。仕至台州学正有华阳贞素斋集七卷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字原理,字又作元礼、元理、原礼。自号安节先生,高昌畏兀人。元统元年(1333年)右榜进士。授常德路龙阳州判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9—1351 【介绍】: 元僧。平江路人,字道原。工诗,善书法。顺帝至正初居石湖楞伽寺,一时名士多与游。后主嘉兴德藏寺。诗清丽幽茂。有《碧山堂集》。元诗选
宗衍,字道原,中吴人。善书法,遍读内外书,而独长于诗。至正初,住石湖楞伽寺佳山水处,一时名士多与游,为危翰林太朴先辈觉隐诚公所推许。尝以僧省堂选主嘉禾德藏寺,才辩闻望,倾于一时。年四十三而殁,孙西白金嗣其法。道原为诗,博采汉魏以降,而以少陵为宗。取喻托兴,得风人之旨,所著曰《碧山堂集》。初太朴与道原相知而未尝相见,及洪武革命,太朴归江南,而道原之殁久矣。特为之序其首云。槜李诗系·卷三十一
宗衍,字道原,吴郡人。元末居石湖宝积院,洪武初住持海盐当湖镇德藏寺,吴下诸名士,咸赋诗送之。有《碧山集》,危太仆为序,诗家称其清丽幽茂,取喻托兴,得风人之旨。选本误收“野鸡毛羽好”一首,乃温州陈氏女作,今削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建德淳安人,字道源。励志为学。元顺帝至正十一年进士。授华亭丞,改浙江儒学提举,寻归隐岐山下。明初屡征不就,学者称岐山先生。有《春秋节传》、《策有枢要》。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道原,淳安人。至正辛卯进士,江浙儒学副提举明初徵修礼乐书诏授官以病辞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慧昙。字觉原。天台人。依越之法果寺。时广智笑隐䜣公。说法中天竺。师造焉。备陈求道之切。广智斥曰。从外入者。决非家珍。道在自己。岂向人求耶。师退。凝然独坐一室。久之无所入。广智一日举百丈野狐话。师大悟曰。佛法落我手矣。广智曰。尔见何道理。敢尔大言。师展双手曰。不直一文钱。广智颔之。丙申。王师定建业。师谒上于辕门。上见师气貌异。尝叹曰。此福德僧也。命主蒋山太平兴国禅寺。时当俭岁。师化食以给。其众无阙乏者。山下田人。多欲𨽻军籍。师惧寺田芜废。请于上而归之。山之林木。为樵所剪伐。师又陈奏。上封一剑授师曰。敢有伐木者斩。山木赖以全。踰年丁酉。改龙翔为天界。诏师主之。每设广荐法会。师必升座。举宣法要。车驾亲帅群臣幸临。恩数优渥。远迩学徒。闻风奔赴。堂筵至无所容。先是。僧堂寮库。有司权以贮戎器。久而不归。上见焉。亟命出之。洪武元年。开善世院。秩视从二品。特授师演梵善世利国崇教大禅师。住持大天界寺。统诸山释教事。降诰命。俾服紫方袍。章逢之士。以释氏为世蠹请灭除之。上以其章示师。师曰。孔子以佛为西方圣人。以此知真儒不必非释。非释必非真儒也。上亦以佛阴翊王度。却不听。庚戌夏。奉使西域。辛亥秋。至省合剌国。布宣天子威德。其国王喜甚。馆于佛山寺。待以师礼。一日呼左右谓曰。予不能复命矣。跏趺端坐。夜参半问云。日将出否。曰未也。已而复问。至于四三。曰日出矣。恬然而逝。其日盖丙子云。踰五日颜貌如生。王大敬叹。斲香为棺。聚香代薪。筑坛而茶毗之。师广颡丰颐。平顶大耳。面作红玉色。耳白如珂雪。目光烂烂射人。学者见之。不威而慑。及即之也。盎然而春温。其遇禅徒。随机而应。未尝务为奇巧。闻者自然有所悟入。虽位隆望重。恒处之若寒素。无毫发自矜意。为人寡言笑。喜怒任真。不能以贵贱异其颜色。然毗翊宗教。无一息敢忘。广厦细旃之间。从容召对。据经持论。每罄竭蕴蓄。松园之复释道私租之免。皆师之所请也。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三
慧昙禅师。字觉原。出天台杨氏。少信佛僧。及得度于绍兴之法果寺。具足律仪。去就秘重。游泳止观。华严义坛特称之。当尔时。元剌嘛为帝者师。独尚禅宗。诸山禅席大振。昙阴疑焉。乃展阅禅册。难入理解。不觉心惭。而起曰。一言有碍。万劫羁锁。遂抵武林。谒笑隐䜣禅师。发明旨要。䜣公居中竺。从游者。皆一时名贤。互争识昙。昙之望遂显。未发。开法牛。首次迁清凉其临众寂静。虽数千指。经营内外。而终岁不闻笑詈之声。以故风倾都下。而保宁蒋山二刹。皆归于昙。昙常谓众曰。一句子黑漆黑。无把柄有准则。还会么。碓捣东南。磨推西北。又曰。威音王以前。弥勒佛以后。有个现成公案。未敢与汝说破。何故。心不负人。面无惭色。于是。有道之流。益亲朋。初高帝。改金陵龙翔寺。为天界。采有德禅宿主之。画院。因图诸山禅师顶相。进于上。上独喜昙相曰。太平隆运沙门也。遂以昙居天界。上常易服携近臣。私幸天界。见昙跏趺丈室。俨然在定。上顾良久。叹美而去。僧问曰。驾至。师何不迎。昙曰。驾至乎。曰。然。昙屈指曰。山僧持五戒。僧罔措其语。朝旨赐昙。号曰演梵善逝利国崇教大禅师。上堂曰。只个现成公案。众中领解者极多。错会者不少。所以金鍮不辨。玉石不分。龙河者里。直要分辨去也。张上座。李上座。一个手臂长。一个眼睛大。总似今日达磨一宗。教甚么人担荷。嘘一声。下座。洪武三年。高帝择有志沙门。通诚佛国。昙应诏。夏六月御饯都门。从行者二十馀人。道经高昌素叶诸国。诸国俱尊礼之。以象马传送。达僧伽罗国。国王并群臣。迎昙公于佛山精舍。师事之。膝行求法。敬留休息。昙示微疾。乃呼左右曰。吾不复进矣。又与僧伽王言别。复书遗表并示诸国法语。至夜半问曰。日出否。对曰。未。问至再三。侍者曰。日出矣。乃趺坐。向西而寂。时洪武四年九月也。其国老臣。以辟支弗塔悬记而白王。王遂奉昙禅师。袝葬焉。明年。尚书回奏。高帝览遗表。而嘉惜曰。中原有僧。万国之光。敕建浮屠于雨花台之左。瘗其所遗衣履。表崇德也。继而奉诏西行。有宗泐禅师。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二
释慧昙,字觉原。姓杨氏,天台人也。母贾氏,梦明月自天而堕,取而吞之,遂有娠。及生,容貌嶷如,不与群童狎。每入塔庙,辄对法王瞻礼。父母察其有方外缘,使依越之法果寺诵经论。年十六,为大僧,受具戒。已而学律于明庆杲公,习教于高丽教公。精进力久,忽自叹曰:“毗尼之严,科文之繁,固吾佛祖方便示人。若欲截断众流,一超直入,非禅波罗密曷能致之。”时广智笑隐䜣,方敷扬大法于中天竺。海内仰之,如景星庆云。昙往造焉,备陈求道之切。广智曰:“从外入者,决非家珍。道在己耳,奚向人求耶。”昙退凝神,独坐一室,久之未有所入。广智一日举百丈野狐语,乃大悟,曰:“佛法入我手矣。只为分明极,翻成所得迟。”广智曰:“尔何所见,敢大言邪。”昙展两手以示,广智颔之,乃命侍香。天历二年己巳,龙翔新建,文宗命广智为开山住持,昙实从之,为掌藏钥。明年庚午,广智如燕都,见文宗于奎章阁。同行者皆股栗不能前,昙独神气恬然。广智叹曰:“真吾家师子儿也。”及归寺,新铸铜钟成。广智曰:“非福慧兼美,莫先鸣钟。”乃命昙首击之。至顺二年辛未,出主牛头山祖堂寺。昙畚剔秽荒,为之起废。使殿阁一新,且改其号为“祖山寺”。至正三年癸未,迁清凉广惠禅寺。昙复自撙节,使有馀赀,兴葺颓废。帝师嘉之,授以“净觉妙辩”之号。寻迁保宁。十六年丙申,明兵取建业,昙谒太祖于营门。见其气貌异常,叹曰:“此福德僧也。”命主蒋山太平兴国寺。时当俭岁,香积之供,恃有檀施,众无匮乏。山下田夫,多隶军籍。昙惧寺田芜废,请而归之。山中林木为樵者剪伐,又请而禁之。踰年丁酉,诏改龙翔为大天界寺,命昙主之。每设法会,昙必升座,举宣秘要。车驾亲临,恩数优洽。远迩学徒,闻风奔赴,堂筵至无所容。先是僧堂寮库,有司权以贮戎器,久而不归。复请于朝,太祖乃命相国李韩公出之,且御书“天下第一禅林”,县之寺门。洪武元年戊申春三月,开善世院,秩视从二品,特授昙“演梵善世利国崇教大禅师”,住持大天界寺,统诸山释教,颁之诰命,赐以紫方袍。时章逢之士,以释为世蠹,请灭除之。疏再上,太祖以其章示昙。昙曰:“孔子以佛为西方圣人,以此知真儒必不非释,非释必非真儒。”太祖亦以佛教阴翊王度,又善昙言,毁释之议遂寝。又闻寺僧多行非法,命昙严驭之。昙但诱以善言,诸部沙门污染习俗者,咸思荡涤,不悖教范。二年己酉冬,得瘖疾,始罢院事。三年庚戌春三月,疾良已。夏六月,奉使西域。四年辛亥秋七月,至省合刺国,宣布威德。其国王感慕,馆于佛山寺,待以师礼。九月庚午示疾。甲戌见王,自陈欲归之意。王令名僧咸来相慰。乙亥浴沐更衣,呼左右曰:“余不能复命矣。”趺坐,夜半问:“日出否?”侍者曰:“未也。”已而复问,至于三、四,曰:“日出矣。”恬然而寂,明洪武四年辛亥秋九月丙子也。踰五日,貌如生,国王大敬叹,聚香代薪,筑坛而焚之。王率百僚至坛下,命比丘千馀旋绕诵诸陀罗尼咒,至火灭方已,拾灵骨祔葬其国舍利塔中。七年甲寅秋九月丙寅,天界住持宗泐,始奉遗衣,藏于金陵聚宝山雨华台傍。昙广颡丰颐,平顶大耳,颜作红玉色,耳如白珂,目光炯炯射人。学者见之,不威而慑,及即之也,盎然而温。若有所叩,随机而应,未尝务为奇巧,闻者自然有所悟入。其毗翊宗教无一息或忘,广厦细旃之间,从容召对,据经持论,每罄其蕴蓄。松园之复,释氏私租之免,皆昙所请也。弟子法印净戒辑其行事,乞金华宋濂为之铭,具《文宪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平江路吴江人,字子英。学邃行洁,所作诗文雅健高古。顺帝至正间领乡荐。时各地农民起义军蜂起,乃隐居教授不仕。时称贞白先生。有《春秋谳议》、《贞白英华文集》、《水云清啸诗集》。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子英,吴江人。至正四年乡荐有贞白英华文集水云清啸诗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元净。字天镜。号朴隐,会稽人,父倪机。母严氏。容貌魁伟。襟怀煦然如春。世间机阱押阖之术。不识为何物。祝发受具。嶷然有远志。从天岸讲天台止观。复往双径。参行端。净入门。端厉声一喝。净若闻雷霆声。黏缚尽脱。遽稽首作礼。端曰。汝果何所见耶。复问答四三转。皆惬端意。端顾左右曰。是般若位中人也。遂命归侍司。寻掌书记。时年二十七。丙申。出世会稽长庆。升天衣万寿。四方问道者。闻风来归。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元净。字天镜。别号朴隐。越之会稽人。父倪机。母严氏。师初以童子出家。领昭庆濡律师戒。嶷然有远志。韩庄节公性。教之为文。伸纸引墨。思源源不可遏。公深加叹赏。既而从天岸济法师。习天台教。尽得其学。台宗诸老。竞以书聘之。欲令出门下。师不从。元叟端公。说法双径。人尊之为当代妙喜。师往从之。入门。叟厉声一喝。师若闻雷霆声。黏缚尽脱。遽稽首作礼。复问答三四转。皆惬叟意。遂录为子。使掌记室。久之。游建业。谒全悟䜣公于大龙翔寺。全悟门风高峻。不轻许可。见师特甚称之。继往临川。谒虞文靖公集。虞公尤称之。留九十日而还。他若黄文献公溍。蒙古忠介公泰不华。翰林学士危公素。其同辞称师。无异于虞公。名闻行宣政院。元至正十六年。请师出世会稽长庆寺。升天衣万寿禅寺。四方问道者。闻风来归。师以气衰。倦于将迎。营精舍一区。而归老焉。即山阴和塔是也。我太祖龙兴。师与钟山法会之选。与东溟目公。碧峰金公。特被召入内庭。从容问道。赐食而退。已而辞归和塔。若将终身焉。未几。灵隐虚席。诸山交致疏币。延师主之。师不得已而赴。未及期年。而崇德之祸作矣。师入院。甫浃日。寺之左右序言曰。寺政实繁乏。都寺僧司之。师曰。若等盍选其人乎。众咸曰。有德现者称多才。昔掌崇德庄田。能辟其莱芜。以食四众。倘以功举。谁曰不然。师诺之。先是。勤旧有闻。歆现之获田利。率无赖比丘。请于前主僧代之。及现之被选也。大惧发其奸私。走崇德县。列现过失。县令丞寘不问。适健令至上其事刑部。刑部讯鞫既得实。以师为寺长。失于简察。法当缘坐。移符逮师。或谓师曰。此三年前事尔。况师实不知。且不识闻。宜自辩诉可也。师笑曰。定业其可逃乎。至部。部主吏问曰。现之犯禁。尔知之乎。曰知之。曰。既知之。当书责款以上。师即操觚如吏言。尚书暨侍郎览之大惊。咸曰。师当今名德也。恶宜有是。荐审之务得其情。师了无异辞。于是。皆谪陕西为民。闻亦大悔。且泣曰。闻草芥耳。岂意上累师德。蚤知至此。虽万死不为也。师弗顾。行至宝应。谓从者曰。吾四体。稍异常时。报身殆将尽乎。夜宿宁国寺。寺住持。故师旧识。相见甚欢。师女弟之夫陈义安。宦移凤阳。以道经寺中。师悦曰。吾遗骸有所托矣。是夕共饭。犹备言迁谪之故。不见有惫色。明旦。忽端坐合爪。连称无量寿佛之名。泊然而逝。实洪武十一年正月十九日也。义安等。为其龛敛。以俟师之季父至。道衋然伤心。遣其法孙梵译。走宝应携骨而还。骨间舍利。丛布如珠。县大夫。及荐绅之流来观。皆叹息而去。其徒结竁于和塔祖垄之侧。瘗焉。寿六十七。腊五十三。三会语有录二卷诗文。曰朴园集。师容貌魁伟。襟怀煦然如春。世间机阱押阖之术。不识为何物。性尚风义。断江恩公。与师缔忘年交。断江卒。师为刊布诗集。复请虞公铭其塔。三主名山。起费补坏。具有成绩。其敷阐大论。发挥先哲。释门每于师是赖。千百人中。不能一二见焉。竟以无罪谪死。苟不归之于定业。将谁尤哉。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净源,字天镜,一号朴隐,姓倪氏,会稽人也。父机,母严氏,皆为士族。童时,从弘教大师立公于大报恩寺祝发为僧,受戒于昭庆濡律师,嶷然有远志。韩庄节公性以道德辞章下帷授徒,净往从之。于群经要旨,作文程式,俯仰变化,开阖曲折,悉洞然心胸,伸纸引墨,思源源不渴,每进一解,韩公未尝不称善。天岸济以台衡止观开讲于虎林之集庆,净又往从之。济为折三千性具之义及四明孤山同异之辨,波澜浩荡,廉陛高严,净能一一领解,台宗诸老竞以书聘之。时元叟端说法双经山,人尊为“当代妙喜”。净又往从之,入门,叟厉声呵之,若闻雷霆,黏缚尽脱,遽却立作礼。叟曰:“汝果何所见耶?”复问答三四转,皆惬叟意,顾左右曰:“是般若位中人也。”遂录为弟子,命归侍司,寻掌记室,时年二十七。久之,出游建业大龙翔寺,寺主广智全悟䜣公精贯儒释,行文为世模范,不轻与人,见净盛称之。继往临川,谒虞文靖公集,虞公又盛称之,留三月乃还。当时能文者若黄文献公溍,蒙古忠介公泰不华,翰林学士危公素,莫不闻风赞赏,由是声光远施,上达聪听。元至正十六年,行宣政院请出世会稽长庆寺,迁天衣万寿禅寺,四方问道者日至,净以衰病倦于将迎,营精舍一区而归老焉,所谓和塔处也。元运既谢,明室初兴,诏天下名僧建会钟阜,升济幽灵。净与上竺东溟日、五台璧峰金特被召入内庭,从容问道,赐食而退。已而辞归和塔,若将终焉。洪武九年冬十二月,灵隐虚席,诸山交致疏币,延净主之,未及期年,而崇德之祸作矣。初灵隐有庄田在崇德,都寺僧德现掌之,开辟芜莱,以食四众,无赖比邱某歆其田利,请于前主僧代之。及净入灵隐,德现复充都监,某惧发其奸私,走崇德县,列现过失,县令丞寘不问。未几,有健令至,上其事刑部,刑部訉鞫得实,以净为寺主失于检察,法当缘坐,移符逮净。或谓净曰:“此三年前事,且实不知,宜自辩诉,可免。”净笑谢曰:“定业其可逃乎?”至部,主吏问之曰:“现之犯禁,尔知之乎?”曰:“知之。”曰:“既知之,当书责款以上。”净即操觚如吏言,尚书侍郎见之,皆大惊曰:“净当今名德,恶宜有是?”荐审之,务得其情。净了无异辞,于是皆谪陕西为民,行至宝应,谓从者道升曰:“吾四体稍异常时,报身殆将尽乎?”夜宿宁国禅寺,主僧总虚了旧日交游,相见甚欢。陈义安为青州卫知事,移戍凤阳,以道经此,亦留寺中,与净相遇,净喜曰:“吾遗骸有所托矣。”义安者,净之女弟夫也。是夕共饭,备言迁谪之故,不见惫色。明旦端坐合爪,称佛而逝,时洪武十一年正月十九日也,世寿六十七,僧腊五十三。义安、总虚为龛敛以俟,法孙梵译走宝应,焚其骨,舍利丛布如珠结,竁山阴和塔瘗焉。净容貌魁伟,怀煦然,如春世间,机阱之术,不禁自绝。性尚风义,断江恩与为忘年交。其卒也,为刊其诗集,复乞虞公铭其塔。三主名山,起废补败,具有成绩。《三会语》有录二卷;诗文曰《朴园集》,葺若干卷。译等哀慕慈法,惧其湮没,疏为事状,徵文于宋文宪公濂而铭诸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