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原文  拼音:yuán wén
1.写作时对徵引或转录他人著述文字的称谓。
2.翻译外文时所根据原著的文字或词句。
《国语辞典》:原文书(原文书)  拼音:yuán wén shū
翻译外文时所根据原著的书,称为「原文书」。
《國語辭典》:本文  拼音:běn wén
1.正文、原文。汉。赵岐孟子题辞〉:「于是乃述己所闻,證以经传,具载本文。」
2.这篇文章。如:「本文探讨有关社会经济的问题。」
《漢語大詞典》:抄书
将书照原文重新写出
在学校作文等事中从书中抄袭句子或段落
《國語辭典》:抄写(抄寫)  拼音:chāo xiě
照原文誊写。如:「今天回家把课文抄写一遍。」也作「抄录」。
《国语辞典》:盈眶  拼音:yíng kuāng
充满眼眶。如:「他强忍著盈眶的热泪,向亲友挥手道别。」唐。柳宗元〈吊屈原文〉:「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髣髴其文章。托遗编而叹喟兮,涣余涕之盈眶。」《歧路灯》第一二回:「二人口中虽是硬说,不觉泪已盈眶,却强制住不叫流出来。」
《漢語大詞典》:钞写(鈔寫)
抄写。照录原文。《渌水亭杂识》卷一引 元 张仲举 诗:“朱黄堆案墨满砚,钞写况有能书孙。” 陈垣 《史讳举例·避讳所用的方法三》:“比见钞写古典……或缺其点画,或随便改换。” 王西彦 《鱼鬼》二:“我还要向你述说第二个故事,钞写第二次童年的记忆。”
分類:抄写原文
《漢語大詞典》:转引
引自引用原文的另一材料。例如:转引《人民日报》社论。
《漢語大詞典》:较勘(較勘)
考校核对,以审定原文的正误真伪。《元典章·户部·行用圆斛》:“付令工部造到圆斛一十隻,较勘相同。” 清 戴名世 《闽闱墨卷序》:“锁院之内,手披目览,往復较勘,惟恐失一士而衡量之有差也。” 廖仲恺 《〈全民政治论〉译本序》:“其关於立法原理之作,对於 英国 所行数种法律,以彼所立功利之标準,严为较勘,有不适合,指摘无遗,使知前人立法之不周,而个人自觉之足尚。”
《漢語大詞典》:虚土
松土。大戴礼记·易本命:“是故坚土之人肥,虚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细。” 卢辩 注:“肥者象地坚实,大者象地虚緃(纵)也。”按, 王念孙 经义述闻卷十三谓:原文应依《淮南子》作“坚土之人刚,弱土之人肥,卢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细”,卢,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不要你蹲着腰虚土里纵,叠着指漫砖上墩,则要你平着身往下撇,不要你探着手可便往前分。”
荒芜之地。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边:“周书曰:‘土多人少,莫出其材,是谓虚土,可袭伐也。’”
《國語辭典》:意译(意譯)  拼音:yì yì
1.翻译外国文字,只译出原文大体的意义,而不逐字逐句地翻译。相对于直译而言。
2.根据某种语言词语的意义译成另一语言的词语。相对于音译而言。
《漢語大詞典》:硬译(硬譯)
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直译。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后来是译了一点文学理论到 中国 来,但‘批评家’幽默家之流又出现了,说是‘硬译’,‘死译’,‘好像看地图’。” 郭沫若 《雄鸡集·谈文学翻译工作》:“外国诗译成中文,也得像诗才行。有些同志过分强调直译,硬译。”
《國語辭典》:直译(直譯)  拼音:zhí yì
翻译外国文字时,尽量依原文字句翻译,而不改其语脉风格。
《漢語大詞典》:死译(死譯)
完全拘泥于原文字面的翻译。 茅盾 《复杂而紧张的生活、学习与斗争》:“翻译家们的幼稚,水平不高,经验不足,自不待言,因而译品中有错译、误译、死译等也不足为奇。”
《高级汉语词典》:移录  拼音:yí lù
抄录;誊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