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原始社会(原始社會)  拼音:yuán shǐ shè huì
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人类出现之后,即产生原始社会。此时期只能制造简单石器,生产资料采公有制,共同劳动、消费,社会组织以亲族为主,并靠家长制和传统方式控制社会。原始社会形式分为狩猎、采集、渔业或农业等。随著金属工具的使用,尤其是铁器的发明,农业生产产量增加,个体劳动渐渐取代集体劳动,私有制亦随之出现,原始社会逐步瓦解,进入阶级社会。
《國語辭典》:氏族  拼音:shì zú
1.一个单系的继嗣群,通常拥有共同财产,且为外婚的或地域化的亲属团体,可能是父系氏族,也可能是母系氏族。成员相信共有一位创始的祖先,但其正确的谱系关系不一定能清楚追溯。
2.姓氏宗族的分系,分开来称为「氏」、合称为「族」。汉。班彪 王命论:「是故刘氏承尧之祚,氏族之世,著于春秋。」
《國語辭典》:公社  拼音:gōng shè
1.古制二十五家为社,称为「公社」。
2.古代祭祀的处所。《礼记。月令》:「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
3.自治团体的政治机关,或其统治区域。
4.法国、比利时等国地方政府的最小行政区。
5.法国的革命政府。
6.自治生产社区。
《漢語大詞典》:村社
(1).旧时农村祭祀社神的日子或盛会。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 图 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我覷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2).犹村落。 唐 罗隐 谗书·代韦徵君逊官疏:“拜无渥泽,惊动村社。”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 山禺 ﹞有众二千餘人,刦掠村社、族帐。”《西游记》第二八回:“只见那海水:烟波荡荡,巨浪悠悠……近岸无村社,傍水少渔舟。”
(3).原始社会末期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的社会经济组织。由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包括同一氏族的和其他氏族的一群家庭组成。土地公有;牲畜、农具、住宅、生产物私有。
《國語辭典》:壁画(壁畫)  拼音:bì huà
画在墙壁上的画。唐。骆宾王四月八日题七级〉诗:「铭书非晋代,壁画是梁年。」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江渎庙西厢有壁画犊车。庙祝指以示予,曰:『此部家子也。』」
《漢語大詞典》:原始宗教
指原始时代的朴素宗教。存在于尚不具有成文历史的原始社会中。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二节:“原始宗教是现实生活在人们意识中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是他们还无法有效地制服自然界的时候在精神世界中的幻觉。”
《國語辭典》:物物交换(物物交換)  拼音:wù wù jiāo huàn
不用货币为交易媒介,以此物交换他物的简单交易。
《漢語大詞典》:寺洼文化
中国 原始社会晚期的一种文化。最初发现于 甘肃 临洮 寺洼山 ,故名。主要分布在 甘肃 临洮 以南至 会川 之间 洮河 两岸一带。以马鞍形侈口平底的陶器为基本特征,已出现铜器。年代约当于中原的 周 代,可能是 氐 、 羌 族的原始文化。
《国语辞典》:乱婚(乱婚)  拼音:luàn hūn
人类学指在原始社会中,婚姻制度建立之前,男女间无秩序、规则的结合。
《国语辞典》:杂婚制(杂婚制)  拼音:zá hūn zhì
原始社会中,两性无亲族、行辈之分,均能进行杂交,繁衍后代,称为「杂婚制」。
《國語辭典》:多神教  拼音:duō shén jiào
信奉多位神祇,承认有多神并存的宗教体系。如道教、佛教等。
《國語辭典》:石刀  拼音:shí dāo
以石磨制作的刀。刀背有两个小孔,可供系绳用。多用来割稻。
《漢語大詞典》:石耜
原始社会人们使用的石制锹形农具。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二节:“他们使用穿孔石铲或横长形的穿孔石锄挖土翻地,良渚文化的居民还发明了三角形石耜,种着更多的田地。”
《漢語大詞典》:群婚(羣婚)
原始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可分两个不同阶段:一、族内群婚:由杂交状态发展为氏族内部兄弟姊妹间的群婚,即血缘群婚。二、族外群婚:禁止兄弟姊妹间通婚,而以外族男女为对象的群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