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九本
古代君主治国信守的九项原则。管子·幼官:“一举而上下得终,再举而民无不从,三举而地辟散成,四举而农佚粟十,五举而务轻金九,六举而絜知事变,七举而外内为用,八举而胜行威立,九举而帝事成形。九本搏大,人主之守也。”
《漢語大詞典》:渝滥(渝濫)
犹泛滥。喻行事不符合原则、制度。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国之庸主,不謚灵繆,为幸已多;犹曰祖宗,孰云其可?而史臣载削,曾无辨明;每有所书,必存庙号。何以申劝沮之义,杜渝滥之源者乎?”旧唐书·睿宗纪:“比者赃贿不息,渝滥公行,放心未寧,禁犯无惧。”
《漢語大詞典》:权义(權義)
谓守原则又能变通。行事合乎常道曰义,应时变通曰权。 隋 王通 《文中子·魏相》:“ 文中子 曰:‘元经有常也,所正以道於是乎见义;元经有变也,所行有适於是乎见权。权义举而皇极立矣。’”
《國語辭典》:口径(口徑)  拼音:kǒu jìng
1.器物的圆口直径。《礼记。投壶》:「壶颈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径二寸半。」《清史稿。卷一○一。乐志八》:「铴,范铜为之,面径二寸七分,口径三寸一分五釐,深六分。穿孔贯紃,击以木片。」
2.枪炮、望远镜等规格的表示。如:「枪炮口径」、「大口径望远镜」。
3.指对事情见解的统一标准。如:「公司上下对这事件的看法口径一致。」
《國語辭典》:美学(美學)  拼音:měi xué
研究人对艺术品的欣赏与创作能力及艺术品本身组织法则与内容,更进一步探讨艺术品间关系的一种学问。
《國語辭典》:大道理  拼音:dà dào lǐ
伟大而符合事物规律的理路。《红楼梦》第三四回:「谁知你方才和我说的话全是大道理,正和我的想头一样。」
《漢語大詞典》:曲律
戏曲名词。主要指写作和演唱南北曲时应注意的各种原则。如作曲的选字、造句、体裁、风格;唱曲的发音、归韵、板眼等。 元 明 时在南北曲盛行的基础上逐渐归纳形成。著名著作有 明 魏良辅 曲律、 王骥德 曲律等。
《漢語大詞典》:一与一(一與一)
(1).谓一个敌一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行及 弇中 ,将舍。 婴 曰:‘ 崔 、 庆 其追我。’ 鲜虞 曰:‘一与一,谁能惧我?’” 杨伯峻 注:“道狭,车不能并行,相鬭,只能一敌一,不足使我惧。与,敌也。”
(2).谓将一个总原则贯穿于一切。荀子·王制:“一与一是为人者,谓之圣人。”
分類:原则贯穿
《漢語大詞典》:就合
无原则性,凑合别人;迁就
蜷曲;不伸展
《国语辞典》:均富  拼音:jūn fù
财富平均且富裕。如国父的民生主义是以均富为原则。
《國語辭典》:互惠  拼音:hù huì
国际间国与国交往的一种原则,例如缔结通商条约时两方面以同等利益互相交换,给予优惠待遇。如:「互惠条约」。
《國語辭典》:和事老  拼音:hé shì lǎo
调解争端的人。如:「请你替我们做个和事老。」也作「和事佬」。
《漢語大詞典》:谬法(謬法)
违反原则。 晋 挚虞 《宜用古尺驳》:“ 唐 虞 之制,同律度量衡; 仲尼 之训,谨权审度。今两尺竝用,不可谓之同;知失而行,不可谓之谨。不同不谨,是谓谬法,非所以轨物垂则,示人之极。”
分類:违反原则
《國語辭典》:抹稀泥  拼音:mǒ xī ní
1.以柔和话语消解他人的忿怒之气。如:「该付的钱不给,光靠抹稀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2.对事情不做长远的计画和澈底的解决,只图眼前过得去就好的得过且过心态。如:「做人一味抹稀泥是成不了大事的。」
《國語辭典》:有奶便是娘  拼音:yǒu nǎi biàn shì niáng
比喻趋利附势,谁能给好处即愿听从,为之效劳。如:「俗语说:『有奶便是娘』,只要谁能给他好处,他就为谁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