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元则(元則)
原则,准则。 章炳麟 《文学说例》:“抑名家所著,为演説之元则,彼固施诸笔籥,犹与演説有殊。”
分類:原则准则
《漢語大詞典》:补写(補寫)
亦作“ 补泻 ”。 补益与疏泻。中医治疗上的两个重要原则。补,主要用于治疗虚症;泻,主要用于治疗实证。《素问·脉要精微论》:“补写勿失,与天地如一。” 王冰 注:“有餘者写之,不足者补之,是应天地之常道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流行荣衞,有补泻之法。”
《漢語大詞典》:宗原
谓奉守根本原则。原,根本,本源。荀子·非十二子:“彼君子则不然:佚而不惰,劳而不僈,宗原应变,曲得其宜,如是然后圣人也。” 王先谦 集解:“宗原者,以本原为宗也。”
《國語辭典》:总纲(總綱)  拼音:zǒng gāng
纲领、大纲。《晋书。卷三。武帝纪》:「此朕所以垂拱总纲,责成于良二千石也。」
《漢語大詞典》:坤则(坤則)
古指以柔顺为原则的妇女规范。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帝元后哀策文》:“坤则顺成,星轩润饰。”参见“ 坤道 ”。
《漢語大詞典》:坤道
(1).谓大地的属性。易·坤:“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孔颖达 疏:“言坤道柔顺,承奉於天以量时而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杂说》:“西北,乾道也;东南,坤道也。东南奈何?曰:其土薄而水浅,其生物滋。”
(2).犹妇德。 唐 柳宗元 《礼部贺册太上皇后表》:“母仪有光,坤道克顺。”
(3).犹妇道。指妇女。 沙汀 《淘金记》九:“我们坤道人家,就是想不开呀。”
《漢語大詞典》:十义(十義)
(1).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十个原则。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脩十义,讲信脩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
(2).道家亦倡此说。云笈七籤卷一百:“帝( 黄帝 )始制七情,行十义之教……十义者,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十义也。”参阅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人伦·十义
《国语辞典》:从严(从严)  拼音:cóng yán
采取较严格的原则。如:「这凶手蓄意谋财杀人,法官将从严量刑。」
《漢語大詞典》:六术(六術)
(1).指军事上的六项原则。荀子·议兵:“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藏,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道吾所明,必道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
(2).指占日、占月、占星气、律吕、甲子、算数。晋书·律历志中:“逮乎 炎帝 ,分八节以始农功, 轩辕 纪三纲而阐书契,乃使 羲和 占日, 常仪 占月, 臾区 占星气, 伶伦 造律吕, 大挠 造甲子, 隶首 作算数。 容成 综斯六术,考定气象,建五行,察发歛,起消息,正闰餘,述而著焉,谓之《调历》。”
《漢語大詞典》:上纲(上綱)
(1).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周礼·考工记·梓人:“上纲与下纲出舌寻,縜寸焉。” 郑玄 注:“纲,所以繫侯於植者也。”
(2).别驾的异称。晋书·忠义传·易雄:“举孝廉,为州主簿,迁别驾。自以门寒,不宜久处上纲,谢职还家。”南史·孝义传·何子平:“时镇军将军 顾覬之 为州之上纲。”
(3).谓把问题提到原则的高度。 邓小平 《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纠正‘左’的倾向和右的倾向,都不要随意上‘纲’,不要人人过关,不要搞运动。” 巴金 《探索集·再论说真话》:“造反派在批斗会上揭发、编造我的罪行,无限上纲。我害怕极了。我起初还分辨几句,后来一律默认。”
《漢語大詞典》:畔道
背离原则、正道。畔,通“ 叛 ”。 宋 叶适 《台州州学三老先生祠堂记》:“学者,聚道之地而仕所由出也。或畔道从利,苟荣其身,欲復之于学,弗可受矣,况可祠乎!”明史·儒林传一·崔铣:“夫守道为忠,忠则逆旨;希旨为邪,邪则畔道。”
《漢語大詞典》:九本
古代君主治国信守的九项原则。管子·幼官:“一举而上下得终,再举而民无不从,三举而地辟散成,四举而农佚粟十,五举而务轻金九,六举而絜知事变,七举而外内为用,八举而胜行威立,九举而帝事成形。九本搏大,人主之守也。”
《漢語大詞典》:渝滥(渝濫)
犹泛滥。喻行事不符合原则、制度。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国之庸主,不謚灵繆,为幸已多;犹曰祖宗,孰云其可?而史臣载削,曾无辨明;每有所书,必存庙号。何以申劝沮之义,杜渝滥之源者乎?”旧唐书·睿宗纪:“比者赃贿不息,渝滥公行,放心未寧,禁犯无惧。”
《漢語大詞典》:权义(權義)
谓守原则又能变通。行事合乎常道曰义,应时变通曰权。 隋 王通 《文中子·魏相》:“ 文中子 曰:‘元经有常也,所正以道於是乎见义;元经有变也,所行有适於是乎见权。权义举而皇极立矣。’”
《國語辭典》:口径(口徑)  拼音:kǒu jìng
1.器物的圆口直径。《礼记。投壶》:「壶颈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径二寸半。」《清史稿。卷一○一。乐志八》:「铴,范铜为之,面径二寸七分,口径三寸一分五釐,深六分。穿孔贯紃,击以木片。」
2.枪炮、望远镜等规格的表示。如:「枪炮口径」、「大口径望远镜」。
3.指对事情见解的统一标准。如:「公司上下对这事件的看法口径一致。」
《國語辭典》:美学(美學)  拼音:měi xué
研究人对艺术品的欣赏与创作能力及艺术品本身组织法则与内容,更进一步探讨艺术品间关系的一种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