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大防
(1).大堤。《周礼·考工记·匠人》:“凡为防,广与崇方,其閷参分去一,大防外閷。”《尔雅·释丘》:“坟,大防。” 郭璞 注:“谓堤。”《新唐书·李适之传》:“ 玄宗 患 穀 洛 岁暴耗徭力,詔 适之 以禁钱作三大防,曰 上阳 、 积翠 、 月陂 ,自是水不能患。”
(2).谓重要的、原则性的界限。 宋 欧阳修 《辨左氏》:“夫礼之为物也,圣人之所以饰人之情,而闲其邪僻之具也。其文为制度,皆因民以为节,而为之大防而已。”《明史·范辂传》:“臣以为尊无二上,凡不称臣者,皆不宜具朝服,以严大防。” 朱自清 《航船中的文明》:“对于名教之大防,竟能剖辨得这样详明。”
(3).山名。即 大房山 。参见“ 大房 ”。
(2).谓重要的、原则性的界限。 宋 欧阳修 《辨左氏》:“夫礼之为物也,圣人之所以饰人之情,而闲其邪僻之具也。其文为制度,皆因民以为节,而为之大防而已。”《明史·范辂传》:“臣以为尊无二上,凡不称臣者,皆不宜具朝服,以严大防。” 朱自清 《航船中的文明》:“对于名教之大防,竟能剖辨得这样详明。”
(3).山名。即 大房山 。参见“ 大房 ”。
《漢語大詞典》:三至
(1).三条原则;三项法则。《荀子·议兵》:“所以不受命於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 杨倞 注:“至谓一守而不变。”《大戴礼记·主言》:“ 曾子 问:‘敢问何谓三至?’ 孔子 曰:‘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説,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
(2).《战国策·秦策二》:“ 费 人有与 曾子 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 曾子 母曰:‘ 曾参 杀人。’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 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参 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后以“三至”谓谣言多次传播,也会产生影响。《后汉书·班超传》:“身非 曾参 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於当时矣。”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语称訕上之非,律有慝名之禁,皆所以防三至之毁,重两造之明。” 明 张居正 《答司空雷古》:“幸逢英明之主,不揣绵力,欲一举而振之,乃以此致恨於羣小,流言不啻於三至矣。”
(3).谓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使敌困惫。《管子·参患》:“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 石一参 今诠:“三至者,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彼来则我退,彼退则我往,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误之也。”
(2).《战国策·秦策二》:“ 费 人有与 曾子 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 曾子 母曰:‘ 曾参 杀人。’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 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参 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后以“三至”谓谣言多次传播,也会产生影响。《后汉书·班超传》:“身非 曾参 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於当时矣。”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语称訕上之非,律有慝名之禁,皆所以防三至之毁,重两造之明。” 明 张居正 《答司空雷古》:“幸逢英明之主,不揣绵力,欲一举而振之,乃以此致恨於羣小,流言不啻於三至矣。”
(3).谓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使敌困惫。《管子·参患》:“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 石一参 今诠:“三至者,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彼来则我退,彼退则我往,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误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