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聂厚载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六一
聂厚载,天圣中为彰信军节度推官、知无锡县事。皇祐中知秀州。至和间以尚书都官郎中知抚州。见曾巩《元丰类稿》卷一八《抚州颜鲁公祠堂记》,明初《无锡县志》卷三下,弘治《重修无锡县志》卷一一,《明一统志》卷三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9—1084 【介绍】: 宋杭州馀杭人,祖籍抚州临川,字厚之。元德昭孙。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历知永新、海门县,善治狱,累擢度支判官。皇祐中,侬智高据岭南,绛为广东转运使,供军饷有功,迁工部郎中。神宗熙宁中,为翰林学士,除三司使。八年,拜参知政事。后坐事罢知亳州,改颍州,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谥章简。有文集及《谳狱集》。
全宋诗
元绛(一○○九~一○八四),字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历知台、福、郓诸州及开封府,又为广东、两浙、河北转运使,召为翰林学士,官至参知政事。晚年以资政殿学士知青州,以太子少保致仕。神宗元丰七年卒,年七十六,谥章简。有《玉堂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事见《苏魏公文集》卷五二《太子少保元章简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四三有传。今录诗三十二首。
全宋文·卷九二八
元绛(一○○九——一○八四),字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天圣二年赐同学究出身,八年擢进士第,调江宁推官,摄上元令,知永新、海门县、台州,有政绩。入为度支判官。侬智高叛,以直集贤院为广东转运使。以功迁工部郎中。历两浙、河北转运使、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福州,徙广、越、荆南,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迁三司使。熙宁八年,参知政事。元丰二年罢知颍州,改青州。以资政殿学士、太子少保致仕。七年六月卒,年七十六。绛工于文辞,有文集四十卷,《谳狱集》十三卷。见苏颂《元章简公神道碑》(《苏魏公文集》卷五二),王安礼《元公墓志铭》(《王魏公集》卷八),《宋史》卷三四三本传。
李英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端州高要人,字子厚。仁宗天圣中同学究出身。授象州司理参军,历横州、白州、钦州推官,所至以廉能称。神宗熙宁中交人攻城,其一家十三人俱死于难。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贽(一○一四~一○八一),字叔献,号冲厚居士,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神宗元丰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见《龙云集》卷三二《冲厚居士刘君墓志铭》。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0—1084 【介绍】: 宋杭州富阳人,字师厚,号今是翁。谢绛子。仁宗庆历六年进士。知余姚县,禁民私煮盐,以增课税;又筑海塘以御潮。历通判秀、汾、唐、海诸州,迁湖北转运判官,成都府提刑。神宗熙宁初,上疏反对青苗、免役等法,遭劾免。博学能文,尤长于诗。有《宛陵集》。
全宋诗
谢景初(一○二○~一○八四),字师厚,富阳(今属浙江)人,绛子。以荫补太庙斋郎,试将作监主簿。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知越州馀姚县。九迁至司封郎中,历通判秀州、汾州、唐州、海州,湖北转运判官,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坐事降通判襄州。以屯田郎中致仕。神宗元丰七年卒,年六十五。有《宛陵集》,已佚。事见《范忠完集》卷一三《谢公墓志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有传。今录诗十四首。
全宋文·卷一三○六
谢景初(一○二○——一○八四),字师厚,号今是翁,富阳(今浙江富阳)人,绛子。中进士甲科,迁大理评事,知馀姚县,九迁至司封郎中。历通判秀、汾、唐、海四州,迁湖北转运判官,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坐事贬,后复屯田郎中,迁朝散大夫。元丰七年卒,年六十五。博学能文,尤长于诗,有《宛陵集》。见范纯仁《朝散大夫谢公墓志铭》(《范忠宣集》卷一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0—1077 【介绍】: 宋凤翔郿县人,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地。范仲淹劝读《中庸》,乃博览群书,而反求之六经。讲《》京师,遇程颐兄弟,以为不及,于是撤坐辍讲,尽弃异学。登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为云岩令。神宗熙宁初为崇文院校书。寻称疾屏居南山下,读书讲学。熙宁十年,以吕大防荐知太常礼院,以疾归,道卒。门人欲谥明诚,后定谥献。宁宗嘉定中赐谥明公。其学以《》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讲学关中,传其学者称为关学。有《正蒙》、《易说》等。
全宋诗
张载(一○二○~一○七八),字子厚,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徙家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学者称横渠先生。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授祁州司法参军,调丹州云岩令。迁著作佐郎,签书渭州军事判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崇文院校书。次年移疾。十年春,复召还馆,同知太常礼院。同年冬告归,十二月乙亥卒道,年五十八。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赐谥明公。有《崇文集》十卷(《郡斋读书志》卷四下),已佚。事见《张子全书》卷一五附宋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张载诗向无传本。明嘉靖间吕楠编《张子钞释》,文集仅存一卷,所收诗悉自《宋文鉴》出,清乾隆间刊《张子全书》沿之。今从诸书辑得诗八十首,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一二九九
张载(一○二○——一○七八),字子厚,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占籍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学者称横渠先生。少力学,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地。以书谒范仲淹,仲淹劝读《中庸》,遂精研六经。尝讲《》京师,与二程讨论道学之要。嘉祐二年登进士第,历祁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渭州军事判官。熙宁初为崇政院校书。对新法持异议,辞官归乡,隐居著述。十年初,复召入朝,知太常礼院。同年十二月病卒,年五十八。载为理学奠基人之一,其学以《》为宗,以《中庸》为的,以《》为体,以孔孟为极,世称「关学」。著有《正蒙》、《易说》、《经学理窟》、语录、文集等。见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张子全书》附)、《宋史》卷四二七本传。
赵克敦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2—1090 【介绍】: 宋宗室,字公厚。赵廷美曾孙。神宗元丰间集父赵承干遗文以进,追封承干为东平王,以克敦为宣州观察使。卒赠和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4—1108 【介绍】: 宋开封人,字厚卿。登进士第。历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兼提举常平等事。时推行王安石新法,焘平心奉法,然列其弊端上奏。累拜门下侍郎。因疏救谏官常安民,又与章惇有隙,罢知郑州。徽宗立,复知枢密院,寻出知河南。崇宁元年,论其议弃湟州之罪,安置建昌军。
全宋诗
安焘,字厚卿,开封(今属河南)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五),为检正中书孔目房、修起居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八)。十年,为河北路体量安抚使(同上书卷二八四)。元丰元年(一○七八),使高丽(《宋会要辑稿》礼二○之一一)。历知审刑院、权三司使。六年,同知枢密院。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进知院事。后出入中外。徽宗立,复知枢密院。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以观文殿学士知河南(同上书职官七八之三○)。崇宁元年(一一○二),坐弃湟州,贬宁国军节度副使,汉阳军安置,再贬祁州团练副使、移建昌军。阅再岁,还洛,卒,年七十五。《宋史》卷三二八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六九八
安焘(一○三一——一一○五),字厚卿,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登嘉祐四年进士第,授两使幕职官。熙宁二年,以策论优等授秘阁校理。元丰二年,奉使高丽称旨,授左谏议大夫,兼直学士院,知审刑院。历官龙图阁直学士、判军器监、权三司使、户部尚书。元丰六年,同知枢密院。元祐二年,进知院事。以母忧去位,终丧,拜观文殿学士、知郑州,徙颍昌及河南府,入为门下侍郎。以议事屡忤相臣章惇,遂为惇所谮,复出知郑州。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复以焘知枢院,职如故,兼侍读。建中靖国元年七月,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河南。崇宁初,复以他事,屡遭贬谪。四年卒,年七十五。有文集四十卷、奏议十卷。见《宋史》卷三二八本传、卷二○八《艺文志》七,《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四三、选举二之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杨处厚(一○三四~一○七一),字纯甫,其先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徙居江都(今江苏扬州)。仁宗宝元初以恩补郊社斋郎,后为婺州浦江尉,楚州淮阴主簿,终永康军录事参军。神宗熙宁四年卒,年三十八。事见《道乡集》卷三四《杨都曹墓志铭》。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敦夫。仁宗皇祐五年进士。累迁提举湖北常平、通判河南府,仕至荆湖南路转运判官。时役法方行,师厚言四方风俗不同,复有劳逸轻重,不宜概赋。章惇以溪洞蛮扰辰、沅二州,议输常平粟以备边,师厚谓当使边卒广屯田为便,朝议称是。
全宋诗
周师厚,字敦夫,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为衢州西安令。后由制置条例司即提举湖北常平、迁转运判官,改湖南,又通判保州(《道乡集》卷三七《高平县太君范氏墓志铭》)。官至朝散郎。哲宗元祐初卒(《范忠宣集》卷二《祭周朝散文》)。事见《延祐四明志》卷四。
全宋文·卷一五一四
周师厚,字敦夫,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皇祐五年进士,为西安令。历提举湖北常平、通判河南府及保州,仕至朝散郎、荆湖南路转运判官。时役法方行,师厚言四方风俗不同,不宜概赋,朝议是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七,延祐《四明志》卷四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5—1106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寓居苏州,字子厚。仁宗嘉祐四年进士。神宗熙宁初王安石秉政,擢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察访荆湖,用兵溪洞,拓境数百里,置沅州。元丰二年参知政事。坐事罢知蔡州,徙陈、定二州。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除知枢密院事。与司马光力辩免役法不可废,为刘挚、苏轼等所劾,黜知汝州。哲宗亲政,起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引用蔡卞、蔡京等,倡“绍述”之说,尽复青苗、免役诸法。排挤元祐党人,报复仇怨,株连甚众。又反对还西夏故地,断绝岁赐,战争重兴。哲宗死,力阻议立徽宗。及徽宗立,累贬舒州团练副使、睦州居住,徙越州、湖州。
全宋诗
章惇(一○三五~一一○五),字子厚,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徙居苏州。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九),耻名位于侄衡下,委敕而出。再举甲科,调知商洛县。神宗熙宁初,历湖南、湖北察访使,入为右正言、知制诰,直学士院,出知湖州。十年(一○七七),入为翰林学士(宋《乾道临安志》卷三),知审官院。元丰三年(一○八○),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四年,出知蔡、陈、定三州。五年,召拜门下侍郎。哲宗即位,知枢密院事,旋黜知汝州,提举洞霄宫。哲宗亲政,起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徽宗立,封申国公,为山陵使。罢知越州,寻贬武昌军节度副使,再贬雷州司户参军。崇宁二年(一一○三),改舒州团练副使,睦州居住,徙越州,改湖州。四年卒,年七十一。政和三年(一一一三),追赠太师。《东都事略》卷九五、《名臣碑传琬琰集下》卷一八、实录《章丞相惇传》、《宋史》卷四七一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七九五
章惇(一○三五——一一○五),字子厚,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嘉祐二年举进士,耻出侄衡下,四年再登甲科,调商洛令,与苏轼游。熙宁初,王安石用为编修三司条例官,经制南北江群蛮,命为湖南、北察访使。召还,擢知制诰,直学士院、判军器监。因言者论,出知湖州,徙杭州,入为翰林学士。元丰三年,拜参知政事,罢知蔡州,历陈、定二州,五年召拜门下侍郎。哲宗即位,知枢密院事。宣仁听政,驳司马光所更役法,黜知汝州。哲宗亲政,起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复熙、丰之政,力排元祐党人,报复仇怨,株连甚众,天下怨愤。徽宗初,罢知越州,寻贬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徙睦州。崇宁四年卒,年七十一。著有《导洛通汴记》一卷(存)、《熙宁新定孝赠式》一五卷、《元符敕令格式》一三四卷。见《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卷二○三、二○四《艺文志》二、三。
曾处厚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二一五
曾处厚,神宗时人,官入内内侍高品,曾任京西路走马承受公事。尝至岭外督发内藏钱银。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四、三三七,《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一二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8—1114 【介绍】: 宋洪州人,初名居实,字敦老。仁宗嘉祐八年进士。神宗熙宁、元丰间,历武安节度推官、提举河北常平、京都转运副使,擢京都转运使。奉行新法,工于算计,收盐铁羡息钱数百万;于莱芜、利国两监铸钱,岁得十万缗;又请铸大铁钱二十万贯佐陕西军需,累受褒奖。哲宗元祐初被劾以苛刻聚敛,贬成州团练副使、黄州安置。起为江淮荆浙发运使,进户部尚书,知开封府。徽宗朝累官尚书右丞、中书门下侍郎、知枢密院事。出知洪州卒。
全宋诗
吴居厚(一○三七~一一一三),初名居实,字敦老,洪州(今江西南昌)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潭州攸县主簿,迁知安州景陵、开封咸平县。神宗熙宁初为武安军节度推官。元丰间提举河北西路常平,迁京东转运判官,升副使、都转运使。哲宗元祐初贬成州团练副使、黄州安置。绍圣初起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召拜户部尚书,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坐事罢知和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复知开封,进中书门下侍郎,以老为东太一宫使。出知亳州、洪州,徙太原,复还知枢密院事。政和三年卒于知洪州任,年七十七。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事见《丹阳集》卷一二《枢密吴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四三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八
吴居厚(一○三七—一一一三),初名居实,字敦老,洪州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嘉祐八年进士及第。熙宁初为武安节度推官,奉行新法尽力,计劳得大理丞。转补司农属。元丰初,提举河北西路常平,三年,为京东转运判官,五年,改副使。以增羡,擢天章阁待制、都转运使。八年,以罪降知庐州,再责授成州团练副使,徙知苏州。绍圣中,起为江淮等路发运使。三年,召拜户部侍郎、尚书。元符二年,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改知永兴军。三年,罢知和州。崇宁初,复尹开封,二年,拜尚书右丞,进中书门下侍郎。大观中,为资政殿学士、东太一宫使。出为亳州、洪州,徙太原,留使佑神观。复还,迁知枢密院。政和三年,以武康军节度使知洪州,卒,年七十七。赠开府仪同三司。著有文集一百卷、奏议一百二十卷。事详葛胜仲《枢密吴公墓志铭》(《丹阳集》卷一二)、《东都事略》卷九七、《北宋经抚年表》卷四及《宋史》卷三四三本传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单州成武人,字处厚。从石介学。举进士。知须城县。英宗治平中,为监察御史里行,遇事敢言。神宗即位,以论欧阳修事通判怀州。上疏陈十事,除知登州。又请更定《配岛法》,沙门岛囚徒得全活者甚众。入为三司盐铁判官,因与富弼善,且论新法不便,出知济、兖二州。哲宗元祐初召为司农少卿。反对恢复乡差衙前法,建议提举常平官归提刑司。除河东转运使,复移兖州,赈活流民数万计。后历宝文阁待制知徐州、河北都转运使。绍圣四年,坐附司马光落职致仕,元符三年复之。卒年八十。
全宋诗
马默,字处厚,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从石介学。登进士第,调临濮尉,知须城县。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为监察御史里行,出通判怀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知济州(同上书卷二二二)。元丰五年(一○八二),为广南西路转运副使(同上书卷三二七)。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朝散大夫为司农少卿(同上书卷三七四),改河东路转运使(同上书卷三九一)。三年,知兖州(同上书卷四一一)。四年,权工部侍郎,转户部。六年,以宝文阁待制知徐州(同上书卷四六八)。晚年,提举鸿庆宫。哲宗绍圣时,落待制致仕。元符三年(一一○○),复待制。卒年八十,一说八十一(《陶朱新录》)。《宋史》卷三四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三○七
马默,字处厚,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人。从石介学。登进士第,调临濮尉,知须城县。治平中为监察御史里行,通判怀州。历知登、曹、济、兖、徐等州。为广西、河东转运使,司农少卿,卫尉卿,工部、户部侍郎,复知徐州,改河北都转运使。绍圣中坐附司马光,落职致仕。卒年八十。《宋史》卷三四四有传,又见《东都事略》卷九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邵武人,字伯固。仁宗皇祐五年进士。为将作监丞。蔡确尝从其学赋,及为相,处厚通笺乞怜,确无汲引意。哲宗元祐中,确知安州,作《车盖亭诗》,为处厚所得,乃笺释奏上,诬其攻击太后,确遂遭贬逐。擢知卫州,为士大夫所畏恶,未几卒。有《青箱杂记》。
全宋诗
吴处厚,字伯固,邵武(今属福建)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授汀州司理参军。神宗熙宁中,为定武军管勾机宜文字(《青箱杂记》卷二)。元丰四年(一○八一),为将作监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一),迁大理寺丞。出知通利军,改汉阳。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知卫州(同上书卷四二四),未几卒。有《青箱杂记》十卷。《宋史》卷四七一有传。今录诗二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一八
吴处厚,字伯固,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皇祐五年进士及第,授临汀狱掾。曾为诸暨县主簿。熙宁中,任定武管勾机宜文字。元丰四年,擢将作监丞。王圭荐,用为大理丞。元祐四年知汉阳军,上蔡确《车盖亭诗》,诬以「讥讪朝廷,上及君亲」。确贬,处厚得擢知卫州。未几卒。绍圣中,以元祐党,追贬歙州别驾。著有《赋评》一卷、《青箱杂记》十卷(存)。见《宋史》卷四七一《奸臣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