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压迫(壓迫)  拼音:yā pò
压制逼迫。如:「对于他的压迫,她决定予以反击,不再忍气吞声。」
《国语辞典》:压迫性溃疡(压迫性溃疡)  拼音:yā pò xìng kuì yáng
病名。因固定某一姿势过久,如:久卧在床或久坐在椅,局部皮肤长期遭受压迫,使血液循环不顺而引起皮肤和肌肉组织发炎、坏死、溃烂等的症状。也作「蓐疮」、「褥疮」。
《国语辞典》:压迫感(压迫感)  拼音:yā pò gǎn
个人因外在因素的影响,产生的一种紧绷、不舒畅、局促等的心理感受。
《漢語大詞典》:偃薄
(1).犹压迫。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朝则冒霜雾,昼则犯埃尘,夏则为大暑之所爆炙,冬则为风霜之所偃薄,非所以养性命、隆仁义也。”
(2).覆育亲近。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造化之所偃薄,灵谷之所啟处。”
(3).仰俯。 宋 文天祥 《与新知太平州赵月山书》:“偃薄起伏,如神龙天马不可羈。”
《國語辭典》:踏践(踏踐)  拼音:tà jiàn
任意用脚踩踏。比喻不将人放在眼中而任意轻贱。《红楼梦》第六九回:「渐次便不大欢喜,众人见贾母不喜,不免又往下踏践起来,弄得这尤二姐要死不能,要生不得。」
《漢語大詞典》:凌压(凌壓,淩壓)
压迫;欺压。 鲁迅 《南腔北调集·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然而我从未傲然的假借什么‘良心’或‘无产阶级大众’之名,来凌压敌手。”
分類:压迫欺压
《國語辭典》:压制(壓制)  拼音:yā zhì
1.压迫限制,用强力使人屈服。《文明小史》第二六回:「说来说去,总是中国不能自强,处处受外国人的压制。」
2.一种柔道动作。以身躯伏压对手,使之无法反抗。
《國語辭典》:压制(壓製)  拼音:yā zhì
用模子压铸成形。如:「这些玩具是以手工做成,不是机器压制的。」
《漢語大詞典》:厌案(厭案)
压制;压迫。战国策·秦策四:“ 赵 强何若?举左案 齐 ,举右案 魏 ,厌案万乘之国。”
分類:压制压迫
《漢語大詞典》:压迮(壓迮)
(1).犹压迫。《后汉书·陈忠传》:“是以盗发之家,不敢申告,邻舍比里,共相压迮。” 李贤 注:“迮,迫也。”
(2).挤压。
分類:挤压压迫
《漢語大詞典》:迫压(迫壓)
犹压迫。 鲁迅 《彷徨·伤逝》:“我的心也沉静下来,觉得在沉重的迫压中。”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言》:“在今年,为了内心的冷静和外力的迫压,我几乎不谈国事了。”
分類:压迫
《漢語大詞典》:逼拶(偪拶)
亦作“ 逼桚 ”。亦作“ 逼匝 ”。 犹逼迫。张子语录·后录下:“正要常存意使不忘,他释氏只是如此,然他逼拶得又紧。” 元 乔吉 《朝天子·小娃琵琶》曲:“暖烘,醉容,逼匝的芳心动。” 清 洪升 《长生殿·弹词》:“不隄防餘年值乱离,逼拶得岐路遭穷败。”《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虚无党》:“我国通国无警察,党祸亦不酷,政府之腐败无能日益呈露,而我国民者,其殆未受其逼桚。” 茅盾 《追求》七:“她被两种情绪不断地逼拶着:愤激和悲悯。”参见“ 逼迫 ”。
压迫。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且联邦政体之团结,当生于外力之偪拶,而后乃能牢固。”
分類:压迫逼迫
《國語辭典》:逼迫  拼音:bī pò
催逼、迫使。《文选。李密。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红楼梦》一七、一八回:「再要考难逼迫,著了急,或生出事来倒不便。」
《漢語大詞典》:衡厄
喻束缚;压迫。厄,通“ 軛 ”。 郭沫若 《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现代 中国 是从帝国主义与封建统治的双重衡厄之下挣扎起来,争求着她的独立生存、自由平等的。”参见“ 衡軛 ”。
分類:束缚压迫
《國語辭典》:衡轭(衡軛)  拼音:héng è
架在牛马颈上用以拉车的横木。比喻束缚、限制。《文选。曹囧。六代论》:「使夫廉高之士,毕志于衡轭之内。」也作「衡扼」。
《漢語大詞典》:逼压(逼壓)
犹压迫。《孽海花》第十回:“他只知道自己该给皇帝管的,哪里晓得天赋人权、万物平等的公理呢!所以容易拿强力去逼压。”
分類:压迫
《漢語大詞典》:迫拶
逼迫;压迫。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惟无校讎故,则宴安日久,苓落以胎,迫拶不来,上征亦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假不随駙,乃即以大羣为鞭箠,攻击迫拶,俾之靡骋。”
分類:逼迫压迫
《國語辭典》:国家(國家)  拼音:guó jiā
指具备领土、人民、主权和政府四个要素的政治团体,是共享语言、文化、社会与历史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