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4,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充历
筹历
劈历
七曜历
秘历
阒历
龙历
历物
历赏
历荚
历底
历阪
循环历
亭历
苏历
《漢語大詞典》:充历(充歷)
犹言历任。 汉 蔡邕 《让尚书乞在闲冗表》:“三月之中,充歷三臺,光荣显著。”
分類:历任
《漢語大詞典》:筹历(籌曆)
推算历法。新唐书·历志三上:“若乾度盈虚,与时消息,告谴於经数之表,变常於潜遯之中,则圣人且犹不质,非筹历之所能及矣。”
《漢語大詞典》:劈历(劈歷)
疾雷;疾雷声。说文·雨部:“震,劈歷振物者。” 段玉裁 注:“劈歷,疾雷之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发宋陵寝:“犬之年羊之月,劈歷一声天地裂。”
分類:疾雷雷声
《漢語大詞典》:七曜历(七曜曆)
以日、月和五星纪日的历法。我国通行顺序为日、月、火、水、木、金、土,周而复始。始于古代 巴比伦 (一说始于古代 埃及 )。我国四世纪时曾有此法。八世纪时摩尼教徒又由 中亚 康国 传入我国。新唐书·艺文志三载有 吴伯善 《陈七曜历》五卷。 敦煌 发现的历书和占星术著作亦有用七曜历者。 唐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
《漢語大詞典》:秘历(秘曆)
深奥的历数。晋书·范隆传:“ 隆 隐迹不应州郡之命,昼勤耕稼,夜诵书典,颇习秘历阴阳之学,知并将有氛祲之祥,故弥不復出仕。”
分類:深奥历数
《韵府拾遗 锡韵》:阒历(阒历)
岳珂宿溪声阁望香炉峰诗阒历烟岩古琮琤雪涧横
《骈字类编》:龙历(龙历)
赵伯励出师赋凤符以讴歌而适龙历以揖让而齐
《漢語大詞典》:历物(歷物)
谓分别究析事物之理。庄子·天下:“ 惠施 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歷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歷,一本作“ 厤 ”。 陆德明 释文:“厤,古歷字,本亦作‘歷’。分别歷説之。” 章炳麟 《訄书·订文》:“歷物之意,志念祈嚮之曲折,其变若云气,而言或以十数。”
分類:分别
《漢語大詞典》:历赏(歷賞)
历代共赏。文选·沈约〈谢灵运传论〉:“至于先士茂制,讽高歷赏。” 李善 注:“歷载辞人所共传赏。”
《漢語大詞典》:历荚(歷莢)
即蓂荚。竹书纪年卷上:“帝在位七十年……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 徐文靖 笺:“《田俅子》曰:‘ 尧 为天子,蓂荚生于庭,为帝成歷。’”一本作“ 歷荚 ”。宋书·符瑞志中:“昔在 放勋 ,历荚数朝。”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蓂荚一名历荚,圣王以是占日月之数。”
见“ 歷草 ”。
分類:蓂荚
《漢語大詞典》:历草(歷草)
即蓂荚。传说中的一种瑞草。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紫脱华,朱英秀。佞枝植,历草滋。”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尧 为仁君,一日十瑞……历草生阶,宫禽五色。” 南唐 陈陶 《圣帝击壤歌四十声》:“历草何因见,衢尊岂暂忘!”一本作“ 歷草 ”。参见“ 历荚 ”。
亦称“ 歷荚 ”。 即蓂荚。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紫脱华,朱英秀,佞枝植,歷草滋。” 李周翰 注:“ 尧 时有蓂荚草生于阶,有十五叶,从月一日日生一叶,至十五日日落一叶。若月小,则餘一叶,见此以知日歷,故云歷草也。”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蓂荚,一名歷荚,圣王以是占日月之数。”歷,一本作“ 历 ”。参见“ 蓂荚 ”。
分類:蓂荚瑞草
《漢語大詞典》:历底(歷底)
指盗贼的内应、内线。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卷八:“问曰:谚云:‘贼无歷底中道回。’谓内应导引为‘歷底’,何也?答曰:按周礼有 狄鞮氏 掌译蛮夷之言……此盖谓译导相因耳。今言外人未相练悉,不能来为贼盗,因籍当家有人导引,依其衝要孤虚,故谓之狄鞮也。俗语音讹,变言‘歷底’耳。”
《漢語大詞典》:历阪(歷阪)
见“ 歷陵 ”。
《漢語大詞典》:历陵(歷陵)
亦称“ 歷阪 ”。 即 历山 。相传为 舜 所耕之处。后汉书·张衡传:“嘉 曾 氏之《归耕》兮,慕 歷陵 之钦崟。”文选·张衡〈思玄赋〉作“歷阪”。参见“ 歷山 ”。
分類:历山
《漢語大詞典》:循环历(循環曆)
县宰向上禀请的记事册。 宋 文天祥 《与吉州缪知府元德》:“每县各给以数紫袋,置循环历其中,使诸宰有所申请,只於历中络绎禀请。”
分類:向上上禀
《漢語大詞典》:亭历(亭歷)
即葶苈。一年生草本药用植物。韩非子·难势:“此味非飴蜜也,必苦莱、亭歷也。”《淮南子·缪称训》:“大戟去水,亭歷愈张。”
《韵府拾遗 锡韵》:苏历(苏历)
陈书武帝纪高祖为交州司马领武平太守与刺史杨㬓南讨十一年六月军至交州李贲众数万于苏历江口立城栅以拒官军㬓推高祖为前锋所向摧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