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司天台(司天臺)
(1).官署名。掌管观察天象、考定历数等职。历代设置专官,称太史令。 隋 改太史监, 唐 初改为太史局,以后名称屡改,有秘书阁局、浑天监、浑仪监、太史监等名。至 唐 肃宗乾元 元年改为司天台。除占候天象外,并预造来年历颁于天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2).犹天文台。又称观天台。观测天象的建筑。元史·世祖纪七:“太史令 王恂 等言:‘建司天臺於 大都 ,仪象圭表皆铜为之,宜增铜表高至四十尺,则景长而真。’”
《漢語大詞典》:阳差(陽差)
古历数术语。在六十甲子中,己卯、己酉为阴辰。阴辰之前三辰,即己卯之前丙子、丁丑、戊寅,己酉之前丙午、丁未、戊申皆为阳差。参阅 明 王逵 蠡海集·历数
《漢語大詞典》:火历(火曆,火厤)
亦作“ 火厤 ”。古指以火德为象征的王朝历数。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 梁 天监 十三年,敕质此精舍,立为朱阳馆。将远符先徵,定祥火厤。”隋书·音乐志下:“火灵降胙,火历载隆;蒸哉帝道,赫矣皇风。”
《漢語大詞典》:阴错(陰錯)
(1).古代历数术语。在六十甲子中,甲子、甲午为阳辰。阳辰之前三辰,即甲子之前辛酉、壬戌、癸亥,甲午之前辛卯、壬辰、癸巳皆为“阴错”。见 明 王逵 蠡海集·历数
(2).阴阳家的迷信说法。谓农历正月庚戌,二月辛酉,三月庚申,四月己未、丁未,六月己巳、丁巳,七月甲辰,八月乙卯,九月甲寅,十月癸丑,十二月癸亥为阴错,百事不宜。《协纪辨方书·义例二·阴错》:“《堪舆经》曰:以阴建之支配当方之干,阴阳自相配合为日,以值所衝之宿为阴错。”
《漢語大詞典》:鸿历(鴻曆)
指改朝换代的气运历数。南齐书·高帝纪下:“畏天之威,敢不祗从鸿历。”历,一本作“ 歷 ”。
《國語辭典》:历命(曆命)  拼音:lì mìng
天命气数。晋。陆机辩亡论上〉:「历命应化而微,王师蹑运而发。」唐。李善。注:「历命,历数天命也。」
分類:历数天命
《漢語大詞典》:讨问(討問)
(1).谓历数其罪而讨伐之。 唐 柳宗元 《武冈铭序》:“皇帝下铜兽符,发 庸 、 蜀 、 荆 、 汉 、 南越 、 东甌 之师,四方讨问。”旧唐书·田承嗣传:“其为盖在无赦,欲行讨问,正厥刑书。”
(2).索讨究问。《大马扁》第二回:“但他如此无赖,正如财到光棍手,问他亦是无用,落得强做人情,便不再讨问。”
《漢語大詞典》:坠历(墜曆)
指倾败的历数纲纪。《北齐书·文宣帝纪》:“举废极以立天,扶倾柱而镇地,剪灭黎毒,匡我坠历,有大德于 魏 室,被博利于苍生。”
分類:历数纲纪
《漢語大詞典》:访历(訪曆)
研求历数。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採图辨纬,游机访历。潜志百氏,沉神六经。”
分類:研求历数
《漢語大詞典》:秘历(秘曆)
深奥的历数。晋书·范隆传:“ 隆 隐迹不应州郡之命,昼勤耕稼,夜诵书典,颇习秘历阴阳之学,知并将有氛祲之祥,故弥不復出仕。”
分類:深奥历数
《漢語大詞典》:形算
指天文历数的测算。后汉书·张衡传赞:“三才理通,人灵多蔽。近推形筭,远抽深滞。不有玄虑,孰能昭晣?”
《漢語大詞典》:式盘(式盤)
我国古代推算历数或占卜的工具。分天地盘。天盘为圆形,地盘为正方形。上面画有北斗和二十八宿的星象、方位,并刻有一百八十二个圆点,代表周天度数的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一度。
《國語辭典》:阴错阳差(陰錯陽差)  拼音:yīn cuò yáng chā
1.星命家分六十甲子为四段,自甲子、己卯、甲午、己酉起各得十五辰。甲子、甲午之前三辰为阴错,己卯、己酉之前三辰为阳错,即以天干配地支所馀之数。甲为阳辰,故有阴错,己为阴辰,故有阳错。亦称阳差,其日皆不吉。
2.比喻各种偶然的因素凑在一起所造成的误会或错误。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五五出:「哎哟!凄惶煞!这底是前亡后化,抵多少阴错阳差。」也作「阴差阳错」、「阴阳交错」。
《漢語大詞典》:迎日推筴
谓经过推算而预知未来的节气历数。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获宝鼎,迎日推筴。” 裴駰 集解:“ 晋灼 曰:‘策,数也,迎数之也。’ 瓚 曰:‘日月朔望未来而推之,故曰迎日。’” 司马贞 索隐:“《封禪书》曰:‘ 黄帝 得宝鼎神策。’下云‘於是逆知节气日辰之将来,故曰推策迎日也。’” 唐 独孤及 《庆鸿铭颂》:“遂迎日推筴,布庆行赐。”亦作“ 迎日推策 ”、“ 迎日步气 ”。 唐 柳宗元 《时令论上》:“迎日步气,以追寒暑之序。”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古宪论:“ 黄帝 时, 仓史 作文字,始有迎日推策之文。”
《漢語大詞典》:凤鸟氏(鳳鳥氏)
古官名。执掌天文历数。左传·昭公十七年:“凤鸟氏,历正也。” 杜预 注:“凤鸟知天时,故以名历正之官。” 孔颖达 疏:“诸书皆言君有圣德,凤皇乃来,是凤皇知天时也。暦正,主治历数,正天时之官,故名其官为凤鸟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