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0,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儒教
年表
禅让
民族
管萧
史文
文科
史实
说古
记传
僧史
南乐
通志
史录
圣地
《國語辭典》:儒教  拼音:rú jiào
1.以儒家的学说教人。《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朱家传》:「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
2.儒家,或儒家的学说教义。《晋书。卷一。宣帝纪》:「少有奇节,聪朗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國語辭典》:年表  拼音:nián biǎo
1.按照年代先后次序,记载史事或人物事迹而编成的表格。表列历史治乱兴衰的大概,可补志、传的不足。如《史记》的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
2.将个人的生平经历、著作等,按时间先后条列而成的表。如:「从某作家的著作年表中,可以大概得知他的生平学术成就。」也称为「年谱」。
《國語辭典》:禅让(禪讓)  拼音:shàn ràng
帝王让位给贤人。《书经。尧典》唐。孔颖达。正义:「尧舜禅让圣贤,禹汤传授子孙。」《三国演义》第八○回:「帝从之,乃遣太常院官,卜地于繁阳,筑起三层高台,择于十月庚午日寅时禅让。」也作「擅授」、「擅让」。
《國語辭典》:民族  拼音:mín zú
咸信共享文化的群体,称为「民族」,即由有共同之血缘、生活、语言、宗教信仰或风俗习惯而结合的群体。民族常与族群、国族、种族的定义相互包含且混用。
《漢語大詞典》:管萧(管蕭)
管仲 和 萧何 的并称。两人均为历史上的名相。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 亮 之器能政理,抑亦 管 萧 之亚匹也。”新唐书·张文瓘传:“ 李勣 为长史,尝叹曰:‘ 稚圭 ( 张文瓘 字),今之 管 萧 ,吾所不及。’”
《漢語大詞典》:史文
历史文献。史记·三代世表:“ 孔子 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盖其详哉。”
《國語辭典》:文科  拼音:wén kē
学术上对文学、语言、哲学、历史、经济等学科的总称。
《國語辭典》:史实(史實)  拼音:shǐ shí
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事。如:「这部片子是根据史实改编而成的。」
《國語辭典》:说古(說古)  拼音:shuō gǔ
讥人的说话内容荒诞不经,无法稽考。如:「你这番话不是说古,又是什么?」
分類:历史
《漢語大詞典》:记传(記傳)
历史传记。后汉书·卢植传:“与諫议大夫 马日磾 、议郎 蔡邕 、 杨彪 、 韩説 等并在 东观 ,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 南朝 梁 僧祐 《〈释迦谱〉序》:“爰自降胎,至于分塔,瑋化千条,灵瑞万变,并义炳经典,事盈记传。” 唐 许尧佐 《五经阁赋》:“櫺槛风来,动芸香之苾苾;綺疎日映,见铅槧之纍纍,览彼縑湘,请披记传。”
《漢語大詞典》:僧史
佛教的历史。 唐 严维 《哭灵一上人》诗:“禪林枝干折,法宇栋梁倾,谁復修僧史,应知传已成。” 宋 赞宁 撰有《僧史略》三卷,记述佛教的诞生、流变,以至三宝住持等的起源。
《國語辭典》:南乐(南樂)  拼音:nán yuè
1.流行于福建、台湾等地的民间音乐。参见「南管」条。
2.县名。位于大陆地区河北省大名县南,卫河西北岸。
《國語辭典》:通志  拼音:tōng zhì
1.各省的志书称为「通志」。如《江苏通志》、《湖南通志》等,以别于县志而言。
2.通达其意。《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其后乡亲劝令应命,谧为释劝论以通志焉。」
3.书名。宋郑樵撰,二百卷。仿通史的体例,起自三皇,终于隋代,以详述历代的文物制度著称。采摭浩博,议论亦多警辟,至今资为考镜。后人以此书与《通典》、《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
《漢語大詞典》:史录
历史的文字记录。新唐书·刘子玄等传赞:“ 大中 以后,史録不存。”
《國語辭典》:圣地(聖地)  拼音:shèng dì
教徒对其创教者出生地、葬地或悟道地的尊称。如耶路撒冷、麦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