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纪录片(纪录片)  拼音:jì lù piàn
对某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或历史性事件作系统、完整纪录报导的影片。通常取材于现实社会,不容任何虚构,由于题材和表现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时事报导、文献、传记、自然和地理等类。
《国语辞典》:地球史  拼音:dì qiú shǐ
地球及生物、无生物的演化历史。如:「从整篇地球史中,可以印證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理论。」
《漢語大詞典》:遵义市
在贵州省北部、川黔铁路线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50年设市。人口43.88万(1995年)。为贵州省北部重镇、第二大工业城市。名胜古迹有桃溪寺、湘山寺、遵义会议会址等。
《漢語大詞典》:总路线(總路綫)
通常指国家、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制定的指导各方面工作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和指导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的依据,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受总路线的制约并为它服务。
《漢語大詞典》:自然科学观
对自然科学的性质、理论结构、方法、基本概念、成长条件、发展规律、社会历史作用以及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等的哲学思考。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科学观认为,自然科学源于社会实践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科学的概念、定律、原理是客观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科学的发展受社会制度、阶级及其思想体系的影响,但具有相对独立性;自然科学可以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自然科学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导自然科学发展的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国语辞典》:构拟(构拟)  拼音:gòu nǐ
语言学历史比较法中的一种方法。利用亲属语言中同一个词在形式上的各个变体加以比较,再利用语音规律,模拟出此词在这些亲属语言的基础语中可能的早期形式。
《国语辞典》:政治史  拼音:zhèng zhì shǐ
记载一国政治变迁的历史。
《国语辞典》:字样学(字样学)  拼音:zì yàng xué
研究字体标准写法的学理及其历史发展的学科。
《国语辞典》:草岭古道(草岭古道)  拼音:cǎo lǐng gǔ dào
位于台湾东北部的历史古道。开辟于清嘉庆年间。由台北盆地溯基隆河而上,翻越三貂岭与草岭而进入宜兰。即横亘于今新北市贡寮区至宜兰大里的丘陵地带。是清朝先民入台的移民路线之一。古称「淡兰古道」。全长约十公里。途中金字碑、虎字碑、雄镇蛮烟刻石都是有名的古迹。
《国语辞典》:楚汉春秋(楚汉春秋)  拼音:chǔ hàn chūn qiū
1.楚与汉相争的纷乱历史。如:「如今世局犹如楚汉春秋。」
2.书名。汉陆贾撰,一卷。记载楚、汉兴亡历史事迹。司马迁《史记》载楚汉事,即以此书为根据。原书久已散佚,今通行本为清茆泮林所辑。
《国语辞典》:传统文化(传统文化)  拼音:chuán tǒng wén huà
具历史承续并有相当程度广泛传播的文化。如:「茶道、书法、国画,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国语辞典》:木唢呐(木唢呐)  拼音:mù suǒ nà
乐器名,吹管乐器。流行于维吾尔族。历史久远,新疆克孜尔石窟寺里的壁画中有伎乐人吹奏唢呐的形象,可能是其前身。现代木唢呐通体由整木旋制,下成喇叭口状,全长约四十公分,管身开七个按音孔,音色圆润,稍带鼻音,通体刻有各种花纹和图案,别具特色。也称为「苏尔奈」。
《国语辞典》:近世史  拼音:jìn shì shǐ
泛称近世时期的历史。
分类:近世历史
《国语辞典》:甲骨学(甲骨学)  拼音:jiǎ gǔ xué
研究甲骨文字及利用甲骨卜辞,探讨商代及先周历史文化的学问。
《国语辞典》:历史观(历史观)  拼音:lì shǐ guān
诠释历史的理论或对历史的观念和看法。